广义上的皮肤包括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及附属器官,临床上的皮肤科检查主要包
括常规检查、镜检(皮肤涂片显微镜检查)及皮肤科生化检查(各种实验及抗体检查)。皮肤作
为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其出现疾病的概率极高,同时也最容易忽视。因此,皮肤科检查
是临床检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皮肤科常规检查
皮肤科常规检查包括玻片压诊、皮肤
划痕实验、温觉检查、棘层细胞松解症检查等项目,通过上述检查有助于各种皮肤病的诊断
及预后分析。
玻片压诊 1.检查方法:选择透明洁净的载物玻片或透明质的压舌板,按压于皮损处,
以观察皮疹颜色的变化。2.临床意义:炎性红斑、毛细血管扩张等,压之可褪色;紫癜、色素
沉着等,压之不褪色;寻常性狼疮结节,压之呈苹果酱色。
皮肤划痕实验 1.检查方法:用消毒钝器,在被试者背部皮肤轻压划痕数条。2 临床意义
在划痕处出现风团,称皮肤划痕症阳性。色素性荨麻疹皮肤划痕症可出现阳性反应。
温觉检查 1.检查方法:用两支大小相等的试管,一管装冷水,一管装热水(50℃左右)
在试管下端分别在患者正常皮肤上试温,如患者回答正常,再将试管在患者处接触试温。
临床意义:如回答不出冷热,则为温觉丧失;若回答迟缓或稍欠正确,则温觉迟纯或减退。麻
风、末梢神经炎、皮神经炎等,温觉丧失或减退。
棘层细胞松解征检查 1.检查方法:牵拉患者破损的水疱壁时,若将角质层剥离相当长
的一段距离,甚至包括外观为正常的皮肤,即为阳性;指压每个水疱中央外观正常的皮肤时,
如角质层很容易擦去而露出糜烂面者,为阳性;以手指压在水疱上,如见水疱内容物随表皮
隆起而向周围扩散,即为阳性;指压患者健康皮肤时,如被压部位多处发生角质层剥离者,
即为阳性。2.临床意义:天疤疮、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型药疹等大疱性皮肤病,均可为阳性。
皮肤涂片显微镜检查
皮肤涂片显微镜检属于生化检查,是皮肤科检查的辅助手段,一
般用于深入确诊及研究。对各种皮肤科疑难杂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皮肤涂片显微镜
检查也是进一步确诊皮肤类疾病的主要方法。
正常值:1.阴性。
临床意义
鼻分泌物涂片: 疑为瘤型麻风伴有鼻黏膜损害时,从鼻黏膜取黏液涂片,可
找到麻风杆菌。2 脓液涂片:以脓液做涂片找到致病菌,有助于分析细菌的致病作用和选择
抗菌药物。常见的化脓性细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等。
3.皮肤采得组织液涂片:疑似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者,在皮肤瘀斑划痕,取渗出组织液涂片,
找脑膜炎奈瑟菌。高度疑似麻风患者,可选择最活动的皮肤损害,用刀划到真皮,刮取组织
液涂片,如能查到麻风杆菌则有助于诊断。
双链酶试验
细胞免疫皮肤试验简称皮试,是测定体内免疫功能的方法。此法简便易行,
对于过敏性疾病、传染病、免疫缺陷病及肿瘤的诊断与防治,有重要指导意义。链激酶和链
道酶简称为 SK/SD,均为链球菌分泌的酶类。在生活中易受链球菌感染,体内存在有特异的
致敏淋巴细胞,因此将 SK/SD 注人体内,可导致体内致敏的淋巴细胞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
引起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表现为局部红肿,据此可检测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参考值
阴性:“一”,无红肿,硬结或硬结直径<5mm。阳性:“ ",红肿,硬结直径为
5~14mm。强阳性:“ ",红肿,硬结>15mm。
临床意义 1.皮试局部反应越大,表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越强。正常人反应为弱阳性(介
于阴性和阳性之间),强阳性提示可能有活动性结核。2.皮肤试验阴性表明:①未接触过结核
分枝杆菌,一般见于幼儿或农村青少年。可给予疫苗接种 3~4 周后复查,往往会转为弱阳
性。②病情危重,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如晚期肿瘤及重度结核、麻疹、百日咳、猩红热、传
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病毒或细菌感染的急性期或活动期。③医源性,如放射治疗、大剂量化疗、激素类药物对细胞和体液免疫,均有免疫作用。
刚果红皮内实验
刚果红皮内实验是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慢性感染、巨球蛋白血症、肾
病综合症、皮肤淀粉样变的一种诊断方法。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好发于小腿伸侧面,皮损
为高粱至绿豆大的圆形或半圆形棕色丘疹,表面粗糙,触之不平,刚果红皮内试验为阳性。
正常值
尿液:阴性。血浆:阴性。刚果红 60 分钟滞留率>0.6(>60%)为阳性,分即刻反
应和迟缓反应。即刻反应,通常于 5~30 分钟内出现反应,若产生风团,即为阳性。
临床意义
血清滞留率<40%,且尿中无刚果红排出时,主要见于肾淀粉样变性,亦见
于多发性骨髓瘤、长期慢性感染性疾病和巨球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呈假性滞留率减低,因
尿中蛋白可吸附该无毒染料一起排出,尿呈红色为其特征。肾淀粉样变性,亦见于多发性骨
髓瘤、长期慢性感染性疾病和巨球蛋白血症。注意事项 1.不适宜人群:没有任何上述症状
者。2.检查前禁忌:皮肤容易过敏者。3.迟缓反应,通常于几小时至 48 小时后才出现反应,
如为漫润性结节,即为阳性。
抗脱氧核糖核酸抗体
抗脱氧核糖核酸抗体也称为抗 DNA 抗体。按 DNA 单双链结构,
又可划分为抗单链 DNA 抗体和抗双链 DNA 抗体。抗 DNA 抗体检测是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的特异性较强的检查项目。抗 DNA 抗体是 DNA 的特异性抗体,加上红斑狼疮(LE)
细胞和血清补体测定,可用于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其中又以高滴度的抗 DNA 抗体的意义
最具有特异性。皮肌炎、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和干燥综合征亦可轻度升高。
抗单链 DNA 抗体实验 1.正常值:阴性。2.临床意义:抗单链 DNA 抗体(抗 ssDNA 抗体)
的测定结果缺乏疾病特异性,除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有较高检出率(50%~60%)外,其他风
湿性疾病如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药物诱导的狼疮、硬皮病、皮肌炎、干燥综合征、
类风湿关节炎等,也有 10%~70%的检出率。
抗双链 DNA 抗体实验 抗双链 DNA 抗体(抗 dsDNA)主要出现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的血清中,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组织器官损伤有致病作用。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循
环中,大分子的 DNA 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DNA 还可与多种器官的微血管结构,包括肾小
球基底膜上的硫酸乙酰肝素结合,抗双链 DNA 抗体可与这些循环中的器官原位上的 DNA
分子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炎症系统如补体活化途径,导致组织损伤。
正常值
健康人血清 1:10 稀释为阴性。健康人结合率≤20%。临床意义 抗双链 DNA
自身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重要的自身抗体,检出率为 40%~70%。高滴度抗双链 DNA
的存在是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的重要依据,也是疾病活动性特别是肾脏损伤的标志。除用于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外,也可用于病程和治疗效果的监测,对判断预后也有一定价值。
抗 J0-1 抗体 抗合成酶综合征,指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患者、抗 J0-1 或
其他合成酶抗体阳性。合并有间质性肺炎、发热、关节炎、雷诺现象及技工手综合征的诊断。
正常值
正常人:阴性。临床意义 阳性:见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其阳性率分别为 25%
及 7.1%。抗 J0-1 阳性典型患者的三联症:①多发性肌炎;②多关节滑膜炎、关节痛、非侵袭
性变性关节炎、腱鞘炎;③肺泡纤维化或肺纤维化。除此之外,硬皮病相关症状也与其相关。
硬皮病是结缔组织的一种弥漫性病变,以皮肤失去弹性而硬化,继而出现萎缩和色素变
化为特点。临床上分局限性和系统性两类,好发于 20~50 岁青壮年,以女性多见。本病与
自身免疫机制失调有关,其确切病因不明。
妇科疾病及羊水检查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即妇科疾病,包括外阴疾病、阴道疾病、子宫疾病、输卵管疾病、卵
巢疾病等。妇科疾病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而羊水检查,是指对孕妇子宫内羊膜腔中液
体的检查。羊水的作用是保护胎儿免受损伤、缓冲外来压力使胚胎免受震荡、维持胚胎发育
所需的液态环境。因此,对羊水的量、颜色、有机物以及各种细胞、酶、蛋白等成分的检测,可以直接或是间接地反映胎儿的发育状况,对各种胚胎期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指导意义。
阴道分泌物清洁度
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检查,就是将阴道分泌物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其中的上皮细胞、阴道杆菌、白细胞和其他细菌等情况来划分清洁度,可用作阴道炎症和生
育期卵巢分泌功能的判断指标,生理情况下,女性生殖系统有自然保护功能,即自净作用。
阴道分泌物是女性从阴道里流出来的一种带有黏性的白色液体,是由前庭大腺、子宫颈腺体、
子宫内膜分泌的分泌物,和阴道黏膜的渗出液,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混合而成,即白带,其
中含有乳酸杆菌、溶菌酶和抗体,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临床意义
取阴道分泌物,用生理盐水涂片,高倍镜检查,根据所含白细胞(或脓细胞)
上皮细胞、杆菌、球菌的多少,分成Ⅰ~Ⅳ度。I 度:pH 值为 4.0~4.5,上皮细胞满视野,白
细胞 0~5 个/高倍视野,乳酸杆菌多,球菌无。II 度:pH 值为 4.0~4.5,上皮细胞 1/2 视野,白
细胞 5~15 个/高倍视野,乳酸杆菌少,球菌少。Ⅲ度:pH 值为 5.0~6.0,上皮细胞少,白细胞
15~30 个/高倍视野,乳酸杆菌少、球菌多。Ⅳ度:pH 值为 6.0~7.2,上皮细胞无,白细胞>30
个/高倍视野,乳酸杆菌无,球菌大量。Ⅲ度、Ⅳ度为异常,多见于阴道炎。如同时找到真
菌孢子、菌丝和纤毛为真菌性阴道炎;找到滴虫为滴虫性阴道炎;未见上述情况为非特异性
阴道炎。
阴道细胞学检查
通过阴道细胞学检查,以测定雌激素水平高低,可用于诊断某些病变。
通过测定嗜伊红细胞指数,可用于了解妊娠期胎盘功能情况,或无流产可能;查找分泌物中
有无癌细胞,可用于诊断是否为宫颈癌的可能。阴道细胞学检查适用于早期发现宫颈、宫体、
输卵管的癌症,也可用于观察雌激素水平,了解卵巢功能。阴道细胞学检查无特殊禁忌,但
采标本前 24 小时内禁止性交、盆浴、阴道灌洗及涂药,以免对细胞学诊断造成影响。
分级标准
根据细胞形态特异性,分为以下 5 级。I 级:正常上皮细胞。Ⅱ级:炎症细胞。
将Ⅱ级分为Ⅱa 级和Ⅱb 级,Ⅱa 级系炎症细胞,Ⅱb 级除炎症细胞外尚有少许轻度核异质
细胞,为慎重起见,应对Ⅱb 级进行追踪以进一步确诊。如有阴道炎等情况,治疗后在涂片
检查。Ⅲ级:底层细胞核异质,恶性证据不足。Ⅳ级:高度可疑癌,但恶性细胞为数过少或有
退化改变,不能肯定。V 级:典型多量的癌细胞。
临床意义 1.正常生育年龄女性阴道细胞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随月经呈周期性变化。2.
雌激素水平高度低见于产后、哺乳期、闭经、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亦见于双侧卵巢切除、
盆腔放射治疗后、原发或继发性卵巢功能减退。3.雌激素水平过高,角化细胞持续 60%~70%
以上或达 90%,多见于子宫内膜增生、卵巢肿瘤等。4.先兆流产:如嗜伊红细胞指数增加,
表示有流产可能。5.过期妊娠:涂片中如有大量妊娠舟状细胞,嗜伊红细胞指数<10%,表示胎
盘功能良好;舟状细胞减少或消失,出现表层细胞,嗜伊红细胞>10%,致密核细胞指数>20%,
表示胎盘功能减退。6.阴道细胞形态异常可早期提示生殖器官癌瘤,确诊则需进一步检查,
除详细了解病史、妇科检查外,现多配合阴道镜、宫颈活体组织切片检查、宫颈固荧光检查,
必要时行分段诊断性刮宫。阴道细胞学检查简便、经济、无害,现已普遍用于妇女防癌普查。
白带性状检查
白带,即阴道排液,是由阴道黏膜渗出物、宫颈腺体及子宫内膜腺体分
泌物混合而成,内含阴道上皮脱落细胞、白细胞和一些非致病性细菌。一般月经中期白带增
多,稀薄透明;排卵后白带变黏稠,浑浊而量少。经前及孕期,白带均有所增多。正常情况
下,阴道排液的质与量随月经周期而改变。月经净后,阴道排液量少、色白,呈糊状。在月
经中期(即将排卵时),由于宫颈腺体分泌旺盛,白带增多,透明,微黏似蛋清样。排卵 2~3
天后,阴道排液变浑浊,稠黏而量少。行经前后,因盆腔充血,阴道黏膜渗出物增加,白带
往往增多。如果白带的色、质、量发生异常改变,称为白带异常。临床上大部分妇女白带异
常都是由于不注意个人卫生引起,正常人用清水清洁外阴即可。如果没有妇科疾病,也没有
特殊的杀菌消炎需要,最好不要过多使用女性洗液。据报道,用阴道冲洗液的妇女,比不用
阴道洗液的妇女,盆腔感染的危险性增高了 73%,主要原因是所用洗液破坏了阴道的自洁功能,以致病原菌乘虚而入。
正常值
正常白带呈白色、糊状、没有气味。若近排卵期,白带多清澈透明,呈蛋清样,
量比较多。排卵期后,白带呈白色、浑浊状,较黏稠,量比较少。
临床意义 1.性状⑴透明黏性白带且量多:见于慢性病如肺结核、贫血及体质瘦弱妇女。
(2)灰白或灰黄色、黏度低:常见于细菌性阴道炎。(3)黄色或黄绿色、黏度低:常见于滴虫性阴
道炎。(4)黄色水样:常见于子宫黏膜下肌瘤、宫颈癌、子宫体癌、输卵管癌等。(5)脓性:常
见于滴虫性阴道炎、慢性宫颈炎、老年性阴道炎,子宫内膜炎、宫腔积液、阴道异物等。(6)
豆腐渣样:为真菌性性阴道炎所持有。(7)血性:应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如宫颈癌、宫体癌
等;亦可见于宫颈息肉、重度慢性宫颈炎、粘膜下肌瘤、老年性阴道炎,以及由宫内节育器
引起的反应等。
酸碱度
升高:酸性减弱适宜病原体繁殖,使阴道抗病能力降低,易受病原体感染而发
生阴道炎,如细菌性阴道炎、真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等。
阴道毛滴虫
阴道毛滴虫是寄生在人体阴道和泌尿道的鞭毛虫,主要引起滴虫性阴道炎
和尿道炎,是以性传播为主的一种传染病。对于阴道滴虫的检查,有助于阴道炎等妇科疾病
的诊断。正常情况下,阴道分泌物中有正常菌群存在,如阴道杆菌、拟杆菌、链球菌等。这
些阴性菌群可使阴道保持酸性环境,有利于抵御其他致病菌的入侵。由于阴道组织解剖学特
有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可起防御微生物侵袭的作用。但当阴道滴虫入侵,使阴道的防御功
能遭到破坏时,病原体即乘虚而入,引发阴道炎等疾病。
正常值
阴性。临床意义
阳性说明存在滴虫性阴道炎或滴虫性尿道炎。阴道滴虫生长
繁殖的适宜温度为 25~42℃,故在检验时应注意保温,方可观察到阴道毛滴虫的活动。
羊水量及颜色
羊水量、颜色及组成随妊娠期的不同而变化。妊娠早期,羊水清澈,
98%为水分,含无机盐、蛋白质、葡萄糖、和激素等,这些物质主要为羊膜细胞所分泌;妊
娠后期羊水略有浑浊,是因为加入了胎儿分泌物以及胎儿脱落上皮细胞的缘故。
正常妊娠足月时,羊水量为 1000~1500ml,但个体差异较大。一般超过 2000ml 的为
羊水过多。少于 500ml 者为羊水过少。羊水过多或过少,常伴有某些疾病的出现,会不同
程度的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及产出。
正常值
早期妊娠:透明。足月妊娠:透明或微乳色。
临床意义 1.黄绿色或深绿色:常见于胎儿窘迫(羊水内混有胎粪)。2.棕红色或褐色:常见
于胎死宫内。3.金黄色:常见于羊水胆红素过高(母子血型不合)。4.黏稠拉丝的黄色:常见于过
期妊娠、胎盘功能减退。5.脓性或带臭味:常见于宫内感染。
羊水位于羊膜腔内,为包围胎儿的液体。在 16 周以前,羊水由胎儿皮肤、胎盘表面、
脐带表面所分泌的液体占大部分;16 周以后,羊水的主要来源是胎儿肾脏排出的尿液,胎
儿也会吞下这些液体,构成所谓的“羊水循环”。
羊水卵磷脂/鞘磷脂比值 羊水卵磷脂/鞘磷脂比值简称 L/S, 此值可认为是胎儿肺成熟
值,肺成熟的胎儿出生后很少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反之,肺不成熟,相当多的胎儿出现急
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妊娠初期,鞘磷脂多,其含量在整个妊娠期间无明显变化。作为肺泡表
面活性物质的卵磷脂,其含量在妊娠 34 周以前与鞘磷脂相近似,在妊娠 34 周以后则急剧
增多,羊水卵磷脂/鞘磷脂(L/S)比值在 2 以上。
正常值
早期妊娠:<1:1。足月妊娠:>2:1。
临床意义 1.羊水卵磷脂/鞘磷脂比值>2:胎儿肺成熟,不易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
羊水卵磷脂/鞘磷脂比值<1.5:肺不成熟,相当多的胎儿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羊水卵
磷脂/鞘磷脂比值 1.5~1.9:中间型,少数胎儿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羊水卵磷脂/鞘磷脂
比值受下列因素影响:①肺成熟加快,如高血压病、肾病、糖尿病、镰状细胞贫血、胎盘的
过早分离(胎盘早期剥离)、破水超过 36 小时、宫内输血、使用糖皮质激素。②肺成熟迟缓,如新生儿水肿(胎儿水肿)。
除早产儿易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外,孕妇患糖尿病时某些新生儿羊水卵磷脂/鞘磷脂
比值>2,胎儿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率高于正常孕妇的新生儿,这点不应忽视。
羊水胆红素
羊水中的胆红素是由胎儿红细胞破坏产生的。进入羊水的途径可能是通过
肺或皮肤,多是未结合型胆红素。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始于胎内,单凭孕妇抗
体测定不能确诊溶血病,而羊水胆红素则能直接反映病情的严重性。
早期妊娠时羊水中胆红素含量高,随着胎儿肝脏功能逐渐成熟及完善,胎儿体内的结合
胆红素逐渐增多,使羊水中的未结合胆红素逐渐减少,在妊娠晚期时浓度极低,甚至为 0。
正常值
早期妊娠:<1.28μmol/L。足月妊娠:<0.43μmol/L。
临床意义
在有溶血性疾病时,此项检查可作为观察指标,以决定是否继续观察。妊娠
后期继续升高,表示胎儿有胎内溶血症。当孕妇患有血胆红素增高(肝炎、溶血性贫血、胆
汁淤积)或服用某些药物(酚噻嗪)时,也可出现羊水胆红素增高。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在
日光下长时间暴露可使测定结果明显降低。
羊水生化检查
由于胎儿长时间地泡在羊水内,因此,医师可以从羊水得到从胎儿的胃
肠道、泌尿道等游离细胞,利用这些游离细胞进一步分析胎儿的染色体是否异常等,及时获
取胎儿发育的状况。有些单基因疾病,如乙型海洋性贫血、血友病等,都可以检验羊水细胞
内的基因得到诊断。此外,有一些胎儿的重大缺陷,如脊柱裂、脑膜膨出、脐膨出、腹壁裂
开等,也可以定量羊水内的甲胎蛋白,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可以定性定量羊水内的甲
胎蛋白,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羊水白细胞
羊水在妊娠期具有保护胎儿、保护母体的作用,羊水中白细胞检查可作为
是否患有羊膜绒毛膜炎的指标。1.正常值:无白细胞。 2 临床意义:有白细胞,则为羊膜绒
毛膜炎。
羊水甲胎蛋白
由胎儿肝细胞及卵黄囊合成,其浓度从妊娠开始后逐渐上升,妊娠
16~20 周达高峰,可达 40mg/L,20~2 周以后逐步下降,32 周后降至 25mgL 左右,并一
直维持到足月。
正常值:20~48mg/L。临床意义:羊水甲胎球蛋白值高出正常值 10 倍,提示胎儿有开放
性神经管异常或为无脑儿。
羊水肌酸激酶 1.正常值:0~30U/L。2.临床意义:水平增高提示死胎,羊水肌酸激酶活性
与死亡后时间长短呈正相关。死亡后 1~2 天,羊水肌酸激酶为 30~40U/L;死亡后 4~5 天,
羊水肌酸激酶为 1000~5300U/L;死亡后 10 天,羊水肌酸激酶大于 8000U/L;死亡后 20~30
天,羊水肌酸激酶大于 10000U/L。所以羊水肌酸激酶活性的测定,是诊断死胎易行而又准
确的方法。
羊水肌酐 1.正常值 早期妊娠:70.7~97.2μmol/L。足月妊娠:159.1~353.6μmol/L。2.
临床意义:妊娠后期,如羊水肌酐大于 176.8μmol/L,表示胎儿肌肉、肾脏已成熟:如羊水肌酐
降低,揭示胎儿虽成熟,但出生后体重会过低。
胎儿成熟度
胎儿成熟度检查是高危妊娠选择合理的分娩时间和处理方式的重要依据。
主要通过羊水中某些细胞、激素、酶、无机盐等的消长,来观察胎儿的器官功能是否发育完
善,继而对胎儿发育成熟度进行有效判定。
胎儿成熟度检查主要包括胎儿肺成熟度检查、胎儿肾成熟度检查、胎儿肝成熟度检查、
胎儿皮脂腺成熟度检查和胎儿唾液腺成熟度检查几大类。
胎儿肺成熟度检查
胎儿肺成熟度检查对判定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IRDS)极
有意义。此种情况主要见于妊娠 37 周前分娩的早产儿、病死率 50%~70%,也可见于剖宫
产儿及产母有糖尿病和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新生儿。常用检测方法有羊水泡沫振荡试验、
羊水吸光度测定、薄层包谱法卵磷脂和鞘磷脂比值测定、酶法卵磷脂定量以及营业荧光偏振测定。
胎儿肾成熟度检查 1.肌酐测定:羊水中的肌酐来自于胎儿尿液,为胎儿代谢产物,其
排泄量反映肾小球的成熟度。虽然肌酐在反映胎儿成熟度方面是一个可靠的化学指标,但其
浓度受多种因素干扰,因此在解析和判断胎儿成熟度时应注意:①羊水中肌酐浓度受羊水量
和胎儿肌肉发育程度影响②孕妇血浆肌酐浓度会影响羊水肌酐浓度。2.葡萄糖测定:羊水葡
萄糖主要来自母体,部分来自胎儿尿液。妊娠 23 周前,随羊膜面积扩大,羊水葡萄糖逐渐
增加,至 24 周达高峰(2.29mmol/L 左右)以后随胎儿肾成熟,肾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增强,
胎尿排糖量减少,加上胎盘通透性随胎龄的增加而降低,羊水葡萄糖水平逐渐减低,临产时
可降到 0.40mmol/L 以下。
胎儿肝成熟度检查
羊水中胆红素浓度可作为判断胎儿肝成熟的一个指标。另外,羊水
胆红素还可协助诊断胎儿溶血及估计溶血的进展情况,为胎儿出生后的临床处置提供依据。
如果孕妇患有溶血性贫血,或严重肝功能不良时,也会致羊水胆红素升高,应子以注意。
胎儿皮脂腺成熟度检查
羊水中的脂肪细胞是从胎儿皮脂腺及汗腺脱落的,妊娠晚期
时,羊水中脂肪细胞的出现率随胎龄增加而增高,可作为胎儿皮脂腺成熟的指标。如出现率
大于 20%为成熟,10%~20%为可疑,小于 10%为未成熟,但大于等于 50%为过熟。
胎儿唾液腺成熟度检查
羊水中淀粉酶来自胎儿胰腺及唾液腺。胰腺型同工酶自始至终
变化不大,唾液腺型同工酶自妊娠 28 周左右开始增加较快,显示胎儿唾液腺有分泌功能;
妊娠 36 周后,其活性显著上升,因此测定羊水中淀粉酶含量可作为判断胎儿成熟度的一个
指标。
免疫功能和自身抗体检查
免疫功能是指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机体的免疫功能是在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其他细
胞的相互作用下完成的。临床上对免疫功能的测定主要包括免疫球蛋白(IgG、
IgA、
IgM、
IgE)
冷球蛋白、免疫复合物及 T 淋巴细胞等。自身抗体是指针对自身组织、器官、细胞及细胞
成分的抗体。正常人体血液中可以有低滴度的自身抗体,但如果自身抗体的滴度超过某一水
平,就可能诱发疾病。
免疫球蛋白
具有抗体活性的血清蛋白称为免疫球蛋白。简称 Ig,又称为抗体,是由 B
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分化、分裂而成的一组特殊球蛋白。不同的免疫球蛋白,其合成
部位、合成时间、血清含量、分布、半衰期以及生物学活性有所差别。
冷球蛋白
血清冷球蛋白简称 CG,是指血清中在 4℃时不溶解,37℃易聚合,而在 37℃
时溶解的一种病理性蛋白质。冷球蛋白可存在于许多疾病中,能结合补体产生炎症反应。
正常值 <14mg/L。临床意义 1.大量冷球蛋白:见于冷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2
少量冷球蛋白:见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黑热病、肾功能不全、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
热、细菌性心内膜炎、淋巴肉瘤、疟疾、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冷球蛋白血症多发生于中年女
性。不伴随任何明确疾病的冷球蛋白血症,称原发性冷球蛋白血症;伴随于某种疾病的冷球
蛋白血症,称继发性冷球蛋白血症,多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
继发性冷球蛋白血症,常见于病毒、细菌、真菌或寄生虫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
湿关节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多发性肌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结节病、天疱疮等自身免
疫病;巨球蛋白血症、淋巴瘤、慢性淋巴性白血病、骨髓瘤等淋巴增生性疾病;增生性肾小球
肾炎: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胆汁性肝硬化等肝病。一部分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
患者,经 2~10 年可发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或血液病,因此本病是否为一独立
疾病尚有争议。
T 淋巴细胞 简称 T 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T 淋巴细胞的检测有助于甲状腺
疾病的诊断及细胞免疫缺陷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
T 淋巴细胞是具有迟发型过敏反应和移植免疫等细胞免疫功能的细胞,对产抗体前体细胞(B 淋巴细胞))起促进作用的细胞以及对免疫细胞起抑制调整作用的细胞所组成的细胞群
的总称。
正常值 T 淋巴细胞占周围淋巴细胞比例:71.5% 6.2%。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重症肌无力和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
应等。2.减低:见于病毒感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原发性细胞免疫缺陷病、胸腺发育不全综
合征等。
自然杀伤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简称 NK 细胞,主要存在于外周杀伤靶细胞时,既不需特
异性抗体参加,也不需抗原预先致敏。主要存在于外周血、脾脏、和骨髓中,淋巴结中含量
极少,胸腺中没有发现。自然杀伤细胞来源于骨髓,其免疫活性比杀伤细胞、T 淋巴细胞要
小得多,但 T 淋巴细胞获得杀伤能力大约需要 10 天的致敏时间,杀伤细胞的杀伤作用又必
须有 IgG 特异性抗体的参与。而自然杀伤细胞能立即发挥非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作用,尤
其是对多种肿瘤细胞有迅速杀伤和溶解作用。因此,自然杀伤细胞对癌症的监视作用已越来
越受到重视。
正常值
自然杀伤细胞占周围淋巴细胞总数:3%~20%。临床意义 1.自然杀伤细胞总
数正常但活力下降:见于肿瘤、慢性多发性硬化症、感染性疾病。2.自然杀伤细胞总数和活
力均下降:见于急性多发性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然杀伤细胞降低或缺失,对病毒诱发的肿瘤、细胞突变以及致癌物质诱发的新生肿瘤
杀伤均不力,以致这些肿瘤的发病率提高;自然杀伤细胞降低,使肿瘤转移加速,还见于硬
皮病及原发性胆汁肝硬化。
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
中性粒细胞是在瑞氏染色血涂片中,胞质呈无色或极浅的淡红
色。有许多弥散分布的细小的浅红色或浅紫色的特有颗粒。中性粒细胞在血液的非特异性细
胞免疫系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炎症发生时,它们被趋化性物质吸引到炎症部位。
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形成特征是具有分叶形或杆状的核,胞浆内含有大量既不嗜碱性也
不嗜酸的中性细颗粒。这些颗粒多是溶酶体,内含髓过氧化酶、溶菌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
水解酶等丰富的酶类,与细胞的吞噬和消化功能有关。中性粒细胞在血液中占白细胞总数的
60%~70%,而在骨髓储库中约 100 倍于血液中的数量;中性粒细胞是短寿的终末细胞,释放
入血后仅数小时便移出血管外,并在 1~2 天内凋亡,因此骨髓造血能力的 60%左右用来维
持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平衡。
正常值, 新生儿:2.0~2.5。成人:3.0~3.5。
临床意义
人体内有许多天然趋化因子,当人体内趋化因子减少,或吞噬细胞本身对正
常趋化因子缺乏反应时,可导致吞噬细胞趋化运动减弱,使机体容易遭受感染。中性粒细胞
趋化性试验常可作为临床上某些疾病中性粒细胞运动功能的检测指标。中性粒细胞趋化性降
低提示血中缺乏补体 C3,常见于反复感染、齿龈炎、中耳炎及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
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缺陷,还见于先天性白细胞颗粒异常综合征、迟钝性白细胞综合征、肌
动蛋白功能不全症、膜糖蛋白缺陷症、高 IgE 综合征等。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简称 ATG,是诊断甲状腺自身免疫疾病的
一个特异性指标。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的靶抗原甲状腺球蛋白(TG),是一种由甲状腺上皮细
合成和分泌的、可溶性的碘化糖蛋白,它是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₃)、甲状腺素(T₄)的生
物合成前体,主要是以胶体形式贮存于甲状腺滤泡腔中,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极微
(10-40ng/ml)
正常值
阴性。临床意义 1.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甲
状腺功能亢进,其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检出率高达 80%~90%。2.此外,可见于某些肝
脏疾病、各种结缔组织疾病和重症肌无力。3.血清中甲状腺微粒体抗体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
体,是两种主要的特异性甲状腺自身抗体。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升高,其他甲状腺疾病及健康人群血中亦可检出,但滴度较低。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特异性诊断指标,常显著提高。4.正常妇
女随年龄增长,阳性检出率增加,40 岁以上妇女阳性率达 18%。
抗肾上腺皮质抗体
抗肾上腺皮质抗体简称 ACA.其靶抗原可能是肾上腺皮质细胞微粒
体内的糖脂蛋白。此抗体的检测。对于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艾迪森病)的诊断
有重要指导意义。
正常值
正常人血清抗肾上腺皮质抗体滴度<1:10(间接免疫荧光法)。滴金法:阴性。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阴性。 临床意义 1.抗肾上腺皮质抗体在正常人群中阳性率极低,为
0.1%,而在特发性艾迪森病患者血清中,阳性率达 52.5%,可作为艾迪森病病因的鉴别指
征。2.其他疾病,如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患者,抗肾上腺皮质
抗体也有部分阳性。3.1 型糖尿病也可出现抗肾上腺皮质抗体。
抗平滑肌抗体
抗平滑肌抗体简称 SMA,是以机体平滑肌组织为抗原的一种自身抗体,
无器官及种属特异性,主要为 IgG 和 IgM。抗平滑肌抗体的检测,有助于肝硬化、麻风、类
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诊断。
正常值
正常人群血清抗平滑肌抗体为阴性,滴度<1:10(间接免疫荧光法)。老年人群
抗平滑肌抗体阳性率为 5%左右。
临床意义 1.抗平滑肌抗体阳性主要见于自身免疫性(狼疮样)肝炎,可用于系统性红
斑狼疮鉴别。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时,抗平滑肌抗体阳性率较高;但后者
血清抗平滑肌抗体水平较低。急性病毒性肝炎时抗平滑肌抗体阳性率可高达 80%,多在发
病第 1 周出现。2 抗平滑肌抗体阳性亦见于其他一些疾病,如支原体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
增多症、麻风、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梅毒、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等,肿瘤及病毒
感染者也有不同程度的阳性检出率。
抗组蛋白抗体
抗 DNA 的自身免疫反应,与抗组蛋白的自身免疫反应间具有连锁性,
抗 DNA 抗体阳性的患者,常同时能检出抗组蛋白抗体,但抗组蛋白抗体阳性,不一定伴有
抗 DNA 抗体阳性。
组蛋白是核内最丰富的蛋白质,它与 DNA 构成的复合物称为染色质。染色质最基本的
亚单位结构是核小体,它由 146 个碱基对组成的 DNA 链,缠绕 8 个组蛋白分子 2 圈,构成
的核心和核心外的组蛋白壳,5 种组蛋白都有各自对应的自身抗体。
正常值
阴性。临床意义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组蛋白抗体检出率为 30%~70%,
但与病情是否活动及临床表现无关;在无并发症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阳性率 15%;在 Felty
综合征患者,阳性率可达 83%;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血管炎患者,阳性率为 75%;青年型类
风湿关节炎患者,阳性率为 60%。在非风湿性自身免疫病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约
有 76%抗组蛋白抗体阳性,且大部分是抗 H1 抗体。药物性狼疮患者,抗组蛋白的检出率很
高(>95%)。服用普鲁卡因酰胺 1 年以上的患者中,发生药物性狼疮的高达 20%;服用肼苯达
嗪,也有 5%~10%的患者可诱发狼疮。除这两种药物外,普萘洛尔、青霉胺、异烟肼、奎
尼丁、丙硫氧嘧啶、氯丙嗪、醋丁酰心安和甲基多巴等,也可诱发狼疮。老年人可出现低滴
度阳性。
我们愿意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业余的时间给大家分享,大家有不明白的也可以一起
探讨、学习和交流。我们只和大家分享纯医药知识,不做任何的广告,不做任何的推销。我
们做成电子书格式,大家可以阅读,也可以使用语音朗读软件收听。也可以使用关键词搜索,
更快捷的查找到您想要的。如果大家喜欢我们的文章可以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