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特务,你们要干什么?”

听到喊叫,正走向囚室的杨虎城猛一回头,看到了惊人的一幕。

只见寒光一闪,一把尖刀已经插入其次子杨拯中腰间。随着一声凄厉地惨叫,杨拯中立刻倒在地上。

杨虎城还没有反应过来,他的后背也中了几刀,当即仆倒在地。与此同时,杨虎城的秘书宋绮云夫妇和他们的孩子也倒在了血泊中。

杨虎城年仅九岁的幼女,喊叫着从屋里跑了出来,特务迎面就是一刀。

杨虎城遇害时其家人有谁(杨虎城遇害57年后)(1)

杨虎城出国考察途中

这一幕,发生重庆的戴公祠,时间是1949年9月6日。

杨虎城将军和一子一女虽然被害,还留下一个儿子和五个女儿。

有句老话说,“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和杀父仇人相见,不能亲手杀了他,也会两眼喷火,怒目而视,恨不能让对方从视线中消失。

然而,多年后,杨虎城的次孙杨瀚见到杀害爷爷的仇人后,不但和仇人把酒言欢,还说出一句满座皆惊的话:“祝您健康长寿,活到110岁!”

相信所有人听到这句话,都会说这孩子是不肖子孙,糊涂透顶。可是当你了解真相后,就不仅不会责怪他,反而会感慨于他的宽广胸怀。

2006年,杨虎城将军逝世57周年之际,杨虎城已经定居加拿大的次孙杨瀚,向接待他的政协工作人员说道:“我想见一见杨钦典!”

听到此言,工作人员非常为难,因为杨钦典这个人的身份对杨虎城将军的家族来说,太特殊了,他正是当年杀害杨虎城将军的凶手之一。

杨虎城遇害时其家人有谁(杨虎城遇害57年后)(2)

杨钦典,河南省郾城人,1918年出生。他家境贫寒,出生的时候又赶上了军阀混战、兵荒马乱,因此杨钦典的童年也非常不幸,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

1938年春节,杨钦典拿着一张报纸回到家里,兴冲冲地地告诉母亲一个好消息:“娘,胡宗南的部队要征兵了,我想去当兵!”

母亲一听就把脸拉下了:“不行,你不能去!”

为何杨钦典的母亲不愿意儿子去当兵呢?这是有说道的。

现在当兵都是保家卫国,想到部队这个大熔炉去锻炼,对年轻人来说也是一条光明的正途,可在民国时期则不然,只有真混不下去了才去当兵。那时节有句老话,“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也因此,在旧中国才会有“抓壮丁”的说法。

因为当时军阀们为了利益整天都在打仗,战场上子弹没有长眼睛,当兵之后很可能有去无回,或者回来了也是残废。而且杨钦典还是家里的独子,一旦有个三长两短,杨家就等于绝后了。因此,杨钦典的母亲死活不同意儿子去当兵。

杨虎城遇害时其家人有谁(杨虎城遇害57年后)(3)

杨钦典见母亲不答应,就苦口婆心劝说,说自己凭能力到部队肯定能混得开,要是当了军官,就能光宗耀祖。

不仅如此,杨钦典还把舅舅搬了出来当说客。

杨钦典家虽然穷得叮当响,但是舅舅是做绸缎生意的,家境不错,因此杨钦典小时候得以上了几年小学,喝了一点墨水。

舅舅劝说自己的姐姐:“咱钦典有文化,到部队可以报考军校,将来是去当官的,不是当冲锋陷阵的小兵。”

听这么一说,杨钦典的母亲才勉强答应儿子当兵。

杨虎城遇害时其家人有谁(杨虎城遇害57年后)(4)

1938年4月,杨钦典怀揣着五块银圆坐上了去西安的火车。

到西安之后,他考取了西安军校七分校。西安军校的全称,是“国民党中央军校第七分校”,也叫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是胡宗南培养人才的学校。

当时抗战已经全面爆发,但是胡宗南部在抗战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在后方,没有离开过陕西。因此,毕业后杨钦典虽然被分到胡宗南部的部队,但是并没有上战场。

不过杨钦典成绩一般,军事上没有什么建树,上级始终没有对他委以重任,杨钦典并没有做到出人头地、建功立业。几年过去,杨钦典还是一个小班长,当官梦并没有实现。

不久,杨钦典所在的师从西安调防到四川,他被分配到交警总队特务队,职务仍然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班长。

当时中国教育水平落后,军队人才短缺,堂堂一个黄埔军校毕业生一般起点就是排长。而杨钦典却混了几年还是一个班长,原因何在?

原来,杨钦典是个直肠子,不懂人情世故,不会阿谀逢迎、溜须拍马。更重要的是,他比较有正义感,看不惯长官鱼肉百姓,经常跟上司顶嘴。所以杨钦典升迁很慢,多年来一直是原地踏步。

杨虎城遇害时其家人有谁(杨虎城遇害57年后)(5)

直到1948年,他被调到了重庆歌乐山集中营,负责守卫白公馆。

说到白公馆,看过小说《红岩》的人对它并不陌生。

白公馆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原是四川军阀白驹的别墅。

1939年,戴笠在歌乐山下选址时看中了此地,拿出重金将它买下,将其改造为关押共产党人和其他进步人士的监狱。

杨虎城遇害时其家人有谁(杨虎城遇害57年后)(6)

它是一座人间地狱,和渣滓洞并称为:"两口活棺材"。

但是两地还是有所区别的,那就是渣滓洞关押的是普通犯人,白公馆里关押的都是曾经担任要职的"案情严重"的政治犯。西安事变的发动者、爱国将军杨虎城将军和他的秘书,在1946年从贵州息烽监狱被转移到在这里。

1949年,国民党穷途末路,这年的9月6日,保密局长毛人凤向保密局西南特区副区长、“书生杀手”周养浩下达了密杀令:

除掉杨虎城。

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一幕,杨虎城和他的幼子、幼女,以及他的秘书宋绮云夫妇和幼子,全部被惨杀于重庆歌乐山半山坡上的戴公祠。

杨虎城所以被杀,是因为他发动了西安事变。

可是西安事变是张学良和杨虎城共同发动的,蒋介石为何放过了张学良,非要加害杨虎城?

杨虎城遇害时其家人有谁(杨虎城遇害57年后)(7)

首先,是因为张学良和蒋介石以及宋美龄关系特殊。

1928年6月,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在皇姑屯之后,张学良顺应时局,果断宣布东北易职,让中国实现了名义的统一。

蒋介石对张学良非常感激,和其结拜为兄弟。而宋美龄和张学良的关系也非同一般,至少是相互欣赏,属于知己。

关于这一点,网上有很多这方面的传言,就不赘述了。

而西安事变发生时,杨虎城的妻子是中共党员,他的秘书长南汉宸是共产党员。西北军阎揆要为团长的1057团,有200多名共产党员。

可以这么说,当时杨虎城的队伍,已经基本被染“红”了。

杨虎城遇害时其家人有谁(杨虎城遇害57年后)(8)

张学良(前右)入陕时杨虎城(前左)前往机场迎候

蒋介石认为,西安事变的主谋是杨虎城,而张学良只是起到次要作用,或者说张学良是被“蒙蔽”了。

在处理事变中,杨虎城不同意释放蒋介石,非要他写出书面保证,而且还对张学良说:“如果委员长不那样做,不能离开西安。”

根据宋子文日记记载,张学良为此做出了让蒋介石秘密离开西安的决定。并且他告诉宋子文,为此不惜跟杨虎城决裂,甚至“枪毙”杨虎城。根据公开的史料记载,杨虎城是在蒋介石就要离开西安的时候,才接到张学良的通知。

这一切,都让蒋介石记在心上。

蒋介石是个睚眦必报的人,如何能放过杨虎城?

杨虎城遇害时其家人有谁(杨虎城遇害57年后)(9)

蒋介石要杀杨虎城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蒋介石认为杨虎城亲共。

西安事变发生不久,杨虎城交出兵权,被蒋勒令到美国考察。

抗战爆发后杨虎城请求回国抗日,蒋介石没有答应。报国心切的杨虎城就决定取道苏联,辗转到陕北和共产党并肩作战,抵抗日军;这就犯了蒋介石的大忌。

在蒋介石看来,反蒋倒不是大问题,只要不亲共。因为蒋介石和军阀的争斗是利益之争,和延安的较量是生死较量。因此,曾经多次反蒋的唐生智、李宗仁、阎锡山、张发奎、陈济棠等都安然无恙。

甚至曾经发动“福建事变”,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红军签订了《反蒋抗日的初步协定》的蔡廷锴将军,在抗战爆发后也得以复出。

现在得知杨虎城要跟他仇视的共产党并肩作战,蒋介石怀恨在心,就让宋子文将杨虎城骗回国,囚禁起来。

杨虎城遇害时其家人有谁(杨虎城遇害57年后)(10)

如果不是国民党丢了江山,蒋介石也许还不会对他动杀机。

国民党的最终失败是蒋介石倒行逆施失去人心导致的,是政治腐败导致的,但是蒋介石却把这笔账记在杨虎城头上。

因此,在蒋介石逃离大陆之前,命令毛人凤杀害了杨虎城。而此时作为白公馆看守的杨钦典,自然也不得不奉命行事,成为杀害杨将军的凶手之一。

尽管事情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杨虎城后人肯定不会忘记这血海深仇。既然如此,双方还是不见面的好。

架不住杨瀚再三解释,说自己不会有过激的想法,工作人员也只好安排。但是在临行时,政协专门派人陪同,唯恐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

2006年4月份,杨瀚一行从北京出发,直奔河南省郾城县(今属漯河市源汇区)大刘镇周庄村。

在此之前,政协的人联系了杨钦典,征求了他的意见。

杨钦典心情也十分矛盾,自己是当年杀害杨虎城的凶手,如今如何面对人家的孙子?但考虑再三,既然人家要来,也不好意思拒绝,杨钦典就硬着头皮答应了。

在杨瀚到来之前,年近九旬的杨钦典在家人的陪同下,专门到村口迎接。

杨虎城遇害时其家人有谁(杨虎城遇害57年后)(11)

杨瀚与杨钦典

杨钦典再三交代家人:“人家来了,我们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将客人让进屋之后,还没有开口,杨钦典就泪流满面。他哽咽着说:“杨先生,对不起,真的对不起。”

可是让人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杨瀚一没有打,二没有骂,反而在最后说要祝福杨钦典健康长寿,让人大跌眼镜。这是为何?

这是因为杨钦典在当时已经觉醒,还做了一些好事。

刚来到白公馆工作的时候,杨钦典认为这里关押的全部都是坏人,十恶不赦。但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以及通过这些“犯人”的言谈举止,杨钦典发现,这些所谓的“十恶不赦”的人,原来都是些正直的好人。

他们忧国忧民,不怕牺牲,只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而杨钦典在国民党军队中待了多年,对其腐败也感同身受,认为国民党不可救药。在大屠杀前,革命者陈然和罗广斌就已经对杨钦典进行耐心劝导。

杨虎城来到白公馆之后,宋绮云也对杨钦典进行策反。

宋绮云可不是普通人,他1927年就加入中共,两年后到杨虎城身边工作。

搞思想政治工作,是宋绮云的拿手好戏,无数国民党军官都被他策反了,何况杨钦典一个小班长?

杨虎城遇害时其家人有谁(杨虎城遇害57年后)(12)

宋绮云

杨钦典一想也是,国民党日薄西山了,自己何不积点德,为自己留个后路?而且杨钦典母亲非常迷信,非常惧怕善恶因果报应,受母亲影响,杨钦典也怕做坏事受到报应。

尽管如此,在保密局特务的威逼下,他在新中国诞生前夕,仍然奉命参与了暗杀爱国将领杨虎城及其亲人的行动。

杨虎城遇害时其家人有谁(杨虎城遇害57年后)(13)

他还在威逼下,用双手卡住年仅8岁的小萝卜头的脖子,与另一个特务合力杀害了这个幼小可爱的生命。

在此之后,他的良心受到谴责,决定趁机会立功,将功折罪。

当年白公馆仅留下杨钦典、李育生二人看管没来得及杀害的19个人……紧要关头,杨钦典毅然拿着钥匙,打开牢门放走了罗广斌、任可风、毛晓初、郑业端等19位革命志士。

解放后,杨钦典立即自首,因为有重大立功行为,他被释放,回河南老家。

后来他再次被判刑20年,直到80年代被释放。

杨虎城遇害时其家人有谁(杨虎城遇害57年后)(14)

回到老家后,杨钦典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忏悔,曾经多次到重庆白公馆,旧地重游,悼念杨虎城将军和其他革命烈士。

杨虎城的孙子杨瀚来拜访这位已经白发苍苍的杨钦典的时候,已经得知了杨钦典的过去和现在。因此,杨瀚来找杨钦典不是兴师问罪的,而是探望他,让他放下历史包袱,度过余生。

杨瀚紧紧握着杨钦典的手说:“过去的事就让他过去吧,我爷爷的悲剧,是那个时代造成的。”

他还说:“我真诚地祝你健康长寿,不是长命百岁,而是要再加十岁,一百一十岁。”

闻听此言,杨钦典极为感动,多年的心理包袱终于放下。

杨虎城遇害时其家人有谁(杨虎城遇害57年后)(15)

不过愿望归愿望,现实归现实,杨钦典并没有长命百岁,在次年就去世了。

虽然他没有活到110岁,可是杨虎城后人博大的胸怀却让人肃然起敬,毕竟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谁都能够做到宽容戕害自己亲人的“仇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