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理想对一个人到底有多重要(如果当时不改答案就好了)(1)

我们考试的时候,尤其是考英语的时候,似乎总有一个铁律,就是不能改答案,一改肯定错。结果出来之后,果然改错了,就会想“如果当时不改答案就好了”。并且发誓下次一定要相信最初的直觉。

类似的心理会发生在很多情况下,比如说我们刚刚错过了飞机或者公共汽车,我们就会想,如果按照平常的时间从家里出发,走平常的路线,并且路上也不聊天,那么就能赶上飞机或者公共汽车了。又或者是,只差一点就能获胜的球队,就会反复的回想如果当时怎么样就能获胜了。这种心理属于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思维的范畴,即反事实思维。

反事实思维

从字面意思来讲,反事实思维就是与事实相反,在心理上对于过去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否定,进而构建一种可能性假设的思维活动,它是人类意识的一个重要特征。典型表现就是:“如果当时....,就会(不会)...” ,是一个“事后诸葛亮”式的思维过程。正如我们刚才提到的几种情况,反事实思维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是对过去已经发生过的事件,之后进行判断和决策后的一种心理模拟。

反事实思维是构成我们幸运感的基础,如果我们刚好错过了一场灾难,避免了因为最后一分钟的失球而失败,或者站在离一根坠落的冰柱非常近的地方,我们很容易想象一种负面的反事实情景(输掉比赛,被击中),并因此觉得自己运气好。反过来,从另一方面讲,“坏运气”则与那些本来可以不发生,但却发生了的糟糕事件相连(Teigen & others,1999)。

当事情本身越重要,反事实思维的强度就越大。那些因为一场交通事故而失去爱人或孩子、或者自己的孩子被婴儿猝死症夺去生命而备受煎熬的人,通常表示TA们自己会在内心不断重现那天的情景,幻想悲剧没有发生。一个男人在驾车途中,与另外一辆司机醉酒驾车的车辆相撞,事故中,他失去了自己的妻子、女儿和母亲。发生后的几个月内,他脑海中都一遍一遍的重演当时的事故。不断的重复,想着自己当时要是能采取什么措施,是不是就可以改变事实了,是不是事故就不会发生了。在这种思维的折磨下,他日益苍老起来。

设想两种不同的结果,就如上文提到的庆幸自己免于灾难,和悔恨现在的结果,如果当时如何如何就好了,这是两种不同的反事实思维。

反事实思维根据发生的方向可将反事实思维分为上行反事实思维(upward counterfactual)和下行反事实思维(downward counterfactual)。上行反事实思维,也称为“上行假设”。它是对于过去已经发生了的事件,想象如果满足某种条件,就有可能出现比真实结果更好的结果。例如,如果比赛前能到比赛场地进行过适应性训练的话,那么今天这场球就不会输”。

下行反事实思维,也称为“下行假设”。它是指可替代的结果比真实的结果更糟糕,如“幸好比赛前到比赛场地进行了适应性训练,要不然今天这场球肯定会输”。前面所说,获得铜牌的选手往往比获得银牌的选手更开心。这是因为,铜牌得主运用的是下行假设,即如果我发挥得稍微差一点,就与奖牌失之交臂了;银牌得主运用的则是上行假设,即如果我发挥得更好一点,就能登上最高领奖台了。通常碰到负面事件,人们容易产生类似于银牌选手的上行假设,常常设想事情本来可以做的更好一些,而碰到正面事件,人们则容易产生类似于铜牌选手下行假设,常常设想事情要是做得稍微差一点就糟了。

反事实思维的加法和减法

诸葛亮理想对一个人到底有多重要(如果当时不改答案就好了)(2)

个体在进行反事实思维时,会对已发生事件的前提进行增添、删减或替代。因此依据心理模拟内容的性质,可将反事实思维分为三种类型:

其一是加法式(additive)。在前提中添加事实上未发生的事件或未采取的行动而对事实进行否定的反事实思维。例如,在假设中“要是当时好好复习,这次考试就可以通过了”,“好好复习”是事实没有发生的,在事后添加上去的。

其二是减法式(subtractive)。与加法式相反,减法式是从真实事件中删除某些因素,然后再重新进行建构。例如,“如果没有带这么多东西的话,我们现在就可以跑得快点了”。

还有一种是替代式(substitutional),这是不常见的类型,指的是假设如果是替代性的前提,则可有另外的结果。例如,“如果平时好好学习而不是打游戏的话,这次的奖学金就是我的啦”。

个性不同,产生不同的反事实思维

研究表明,并非每个人都会自动产生反事实思维,某些特定的个体会比别人更容易产生反事实思维,而自我价值感和自尊不同,也会影响不同类型反事实思维的产生。Davis 等人发现,只有48%的人遇到负性事件时会产生反事实思维。对于相同的事件,高自尊的人更容易产生下行反事实思维,也就是在事件发生后,假设一种比事实更坏、更糟的结果或情境,而低自尊的人却表现出更多的上行反事实思维,即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想象如果满足某种条件,原本可能出现比事实更好的结果或情境(Roese & Olson,1993)。另外,有学者的研究发现,神经质程度高的人伴随更多的上行反事实思维,外向开朗者会体验更多的下行反事实思维。

无论在亚洲文化还是西方文化下,绝大部分人对已经做事情的悔恨比对没有做的事情的悔恨要少,例如:“我真希望我上大学的时候能够更认真些”,或者“我应该在爸爸去世之前就告诉他我有多爱他”(Gilovich & Medvec,1994).在一项针对成年人的调查中,最常见的悔恨就是未能更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学业,如果我们能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冒险,面对失败,至少曾经尝试过,就会少些悔恨吧。

反事实思维的伤害

诸葛亮理想对一个人到底有多重要(如果当时不改答案就好了)(3)

长期以来,心理学家认为,反事实思维能够帮助人类预测未来行动从而增强我们的行动力,并且对于学习事物之间的联系和拓展思维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美国的“天才与资优教育计划——GATE(Gifted and Talented Education)”也注重通过反事实思维训练来开拓学生们的思维。

但最近有研究者发现,在人们通过重复性实验对可能性结果的发生概率进行认知时,反事实思维反而会影响人们的学习。过多的反事实思维,尤其那些强调会发生不同结果的想法,会干扰人们对实验结果的记忆,使他们对结果的发生概率的判断产生偏差。

维克森林大学的研究者们设计了一项实验,要求被试观察四十个抛掷不均匀硬币的录像,其中实验组(预测组)被要求在观看每个录像前对抛掷硬币的结果(黑色面还是蓝色面朝上)做出预测,而对照组(观察组)则仅需要观察录像。研究发现,预测组的被试们产生了更多反事实思维(比如:差一点就是蓝色面朝上了)。虽然根据单向方差分析法,两组对硬币黑色面向上次数的回忆没有显著不同;但进一步分析表明,反事实思维的多少正是回忆结果与控制变量之间的中介变量。

那有没有可能是因为预测组花了更多心思在预测结果上,从而忽略了真实的结果?研究人员进一步测试了每个被试在观看每个录像后是否知道抛掷结果,实验表明,两组被试的注意力(Attention)并没有明显不同。

研究者还研究了反事实思维的内容对被试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对于对反事实条件进行替换("如果我早点开始的话,⋯"),对反事实结果进行替换("如果兰色球再多岀现几次的话,⋯")的反事实思维会更多地影响被试的认知、记忆和学习效果。

该实验证明,对概率性事件的结果进行预测会增加人们产生反事实思维的频率,而这些反事实思维又会干扰人们对事实的记忆,从而降低他们的学习能力。但对赌徒来说,不断进行反事实思维,给自己的失败找理由,反而会让自己对于胜负的认识产生偏差,赌博成瘾。

心理学家们还设计了实验,给被试一系列随机赌博的结果,反事实思维会让他们产生自己能够控制实验结果的感觉。也有相关研究表明,在经济学领域,反事实思维(如"只要我提前一小时出手,…")让操盘手对股市上的一些随机波动的结果产生自己能够控制股市涨落的错觉,金融监管人员进行错误的思维(如"如果不是美帝国主义对我们搞金融战争,⋯"),不认真回顾和分析自己的原因,都会让我们意识、发现和接受经验教训的能力受到伤害。

管好现在,少些后悔

诸葛亮理想对一个人到底有多重要(如果当时不改答案就好了)(4)

我们总喜欢回忆过去,更喜欢憧憬未来,对于那些已经发生的事情或者还没发生的事情有太多的设想,却忘了,此时此刻的现在才是需要你珍惜和把握的,尽自己所能,尤其运用反事实思维设想各种结果,浪费时间,还不如专注于当下的感受和行为。如果害怕考砸,那就静下心来好好复习;如果害怕分手后自己后悔,那就好好珍惜彼此;如果害怕以后后悔没能照顾到父母,那就现在多关系,多打一些电话,常回家看看。

References:

Roese N J, Olson J M.The structure of counterfactual thought .Personality and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2,19:312-319.

Petrocelli, JV, Rubin AL, Stevens RL (2016).The Sin of Prediction: When Mentally Simulated Alternatives Compete With Reality,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42(12):1635-1652.

David G.Myers ,《Social psychology》,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