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把《花样年华》从头到尾完整看下来,还是前两年在美国的大农村里。那时我在一所女校念书,周六晚上和朋友从食堂打包一饭盒薯片回宿舍,打开电脑正准备刷美剧,突然视频网站上的“推荐”模块跳出了《In the Mood for Love》(花样年华的英文版),我复古情怀一时间泛滥,就拉着朋友说要看这个,于是我俩就一边吃着薯片,一边欣赏张曼玉在屏幕上摇摆的曼妙身姿。

为什么旗袍能体现女性的独特韵味(旗袍的最初流行是为了取悦男性吗)(1)

看《花样年华》,一般人大多会感叹张曼玉的身材和旗袍之美,可碰巧和我一起看电影的朋友是个相当激进的女权主义者,看着看着,她突然按下暂停键,画面正停在张曼玉下楼买面的镜头,被旗袍包裹的大长腿占去了一半的屏幕。朋友义愤填膺地评论道:“虽然我觉得电影里的服装很好看,但你觉不觉得这简直就是专以男性审美为标准设计出的衣服?”

为什么旗袍能体现女性的独特韵味(旗袍的最初流行是为了取悦男性吗)(2)

她是康州小镇土生土长的白人妹子,大学学的是“性别研究(GenderStudies)”。在她眼中,旗袍虽美,但却是近代中国男权主义社会的象征。只要穿着旗袍,中国女性就是受压迫和低男人一等的,以谄媚的态度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就为博得身边异性的一点点关注。那旗袍的最初流行到底是否为了取悦男性呢?

放在今天这个就算姑娘们穿比基尼上街也没人敢说什么的美国,这么多人不约而同地穿如此显露女性特质的服装当然可以被看作是思想自由。但在那个连西方女性都还没有开始流行裤装的年代,与其说穿旗袍是取悦男性,倒不如说是向男性主导的传统审美发起挑战。

何以见得?在清末,越是有地位有涵养的女子,越是里三层外三层裹得跟粽子似的。一是因为只有大户人家才买得起那么多绸布裹在身上,二是学会隐藏自己的曲线是每个姑娘的礼仪必修课。除了自己老公,最好从领口到裤脚全都裹起来,不让别人看见。你敢显腰身?你敢露腿?呵呵呵呵。在那个年代,女性穿显露身材的衣服所需要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已然堪比炸碉堡时的董存瑞了(咦,那时候好像董存瑞还没有出生?)。隔壁邻居家老太太见了,肯定逢人就说你公然勾引男人,伤风败俗,十恶不赦。别说一般良家妇女不敢,估计就连妓女也没这个胆子。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西方文化的涌入,到了20 世纪初,姑娘们就逐渐不服气了,开始以各种方式在衣服上动脑筋。上篇文章里我们讲过,真正的现代旗袍被创造出来之前,在都市女性中流行过一段时间穿“严冷方正”的男士长衫和裙摆是A 字形的马甲旗袍,宽宽大大地罩在身上。追求男女平等变成了女性的新时尚。可没过多久女孩子们就发现一个严肃的问题:平等是平等了,可是并不好看呀!

为什么旗袍能体现女性的独特韵味(旗袍的最初流行是为了取悦男性吗)(3)

有意思的是,不光女人们开始对这“言冷方正”的风格不满意,男人们也有意见了。这个时候正值20 年代中后期,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北伐战争一步步取得胜利,举国上下的年轻人都跟打了鸡血似的,政治情怀高涨。不光关心粮食和蔬菜,也关心女孩子的胸围和裙摆。

清朝末年的时候,中国女性的内衣只有紧身胸兜和小马甲,在胸上裹一圈,把乳房压得越“飞机场”越好。可是当“民国”的女孩们先是放了足,后是剪了短发,束胸的习惯就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了,于是很多进步青年就开始在各大报纸上写文章,痛斥束胸的恶习是“缠足第二”。一时间,从纸烟公司的老板到大学教授,纷纷公开发表言论批判束胸,并且还有人给这个运动起了个冠冕堂皇的名字,叫“天乳运动”。

为什么旗袍能体现女性的独特韵味(旗袍的最初流行是为了取悦男性吗)(4)

“天乳运动”发展十分迅速。到了1927 年,西式的内衣已经非常普遍,越来越多姑娘拒绝束胸,要求穿符合自然身形的衣服。俗话说,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供应。裁缝铺的掌柜们自然就打起了小算盘,开始改进旗袍工艺。1928 年,《民国日报》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名字叫《量胸高》。文中写道:“一个男伙计正在给一个漂亮的女顾客量身材做衣服,他们记下来的尺寸,除了衣长、下摆、腰身、出手、袖口、领围以外,又多了一种胸高。”

什么叫胸高呢?当然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胸围啦。以前束胸的时候,大家的胸围都相差不多,这个数据是没必要量的。但要是改穿西方的乳罩,那可就分出ABCD 罩杯了(估计刚刚开始废除束胸的时候还没有E 罩杯的存在)。

《量胸高》里有一个男伙计说:“现在的新装,是凑各人身子裁的,胸高尺寸量准了,穿着就很美观呢。”你看,连在裁缝铺打工的男伙计都知道,衣服是修身的才好看。这时的旗袍,已经不见了最早开始流行时的“A”字廓形,而是改为更符合人体曲线的“H”形,后来到了三四十年代更吸收了西方的立体剪裁方式,逐渐演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熟悉的修身旗袍。

除了胸围以外,旗袍高高的领子也给走在街上的女人添了新的气象。在孔子儒家思想主导的封建中国,“家”是社会组成最基础的单位而男性永远是“家文化”的核心。俗话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女性被困在家庭的格子里,被看作是男性的附属和财产。

为什么旗袍能体现女性的独特韵味(旗袍的最初流行是为了取悦男性吗)(5)

可到了“民国”,女性的社会角色简直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社会上也涌现了一批交际名媛,她们走出家庭,从舞场到咖啡厅,从学术讲座到麻将桌,到处都能看到她们的倩影。时报云:“现在的巾帼英雄,女权论者,妇人运动家的她们,其活动范围并不比男子逊色,而且有凌驾男子的趋势,所以女人在社会上已有了相当的地位。”从这时开始,中国拥有了第一批“自信”的女性,她们穿着修长合身的长旗袍,婀娜摇曳地走在街上,旗袍的高领拉着脖颈,头总是高高地扬起来。

文字选自《可我就是爱旗袍》一书,作者:石 榴

为什么旗袍能体现女性的独特韵味(旗袍的最初流行是为了取悦男性吗)(6)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