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用30米吸管喝可乐(出国后将吸管说成sucker)(1)

在各位留学党的留学生涯中,总会有一些尴尬时刻,其中最常见的大概就是因为英文表达而闹出的笑话了

老外用30米吸管喝可乐(出国后将吸管说成sucker)(2)

下面请欣赏,留学生出国后因为英文表达而经历过的那些“大型社死”现场

@Sakura:

本人雅思7分选手,自认为自己发音也算标准,但有一回就因为太秀而翻车了——留学那年圣诞有圣诞集市,听说热红酒还挺好喝也挺有特色的,所以去相应的摊位上想要一杯酒。店员给我拿了一杯酒后我为了确认这个是不是我想要品尝的酒,我本来想问店员“Is it the hot beer?” 结果发音发错变成了“Is it the hot bear?”

店员听了很久之后都没反应过来我在问什么(大概是一位我在问杯子上有没有小熊之类的),然后我换了个问法“Is it the hot wine?”店员恍然大悟并表示了肯定,并跟我纠正了“bear”和“beer”的发音。我...感觉可以原地钻缝了[看]

老外用30米吸管喝可乐(出国后将吸管说成sucker)(3)

@Lina:

当时跟朋友一起去学校纪念品商店,想要买一件校服,但是想要加大码,于是跑去跟店员说“Do you have 叉叉 L(XXL)?”店员愣了半天,我朋友在旁边笑了半天,我才反应过来我在哪里说错了[看]

@Yolanda:

之前和朋友一起去餐厅吃饭,吃完之后因为桌子上餐盘太多想让服务员撤掉一些空盘子,然后当时一时想不起来“撤掉”这个动词怎么说,然后就让服务员“take away”这些空盘子。。。在英语里take away是打包的意思,店员开始疑惑,为什么我们这群人连空盘子都想打包回家???留学生都已经节省到这种程度了吗???[惊呆]

@Ted:

之前去餐厅吃饭,点了瓶可乐想要一根吸管。但是水平有限也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吸管,于是就打开手机里的词典搜索。查到之后很自信地走向服务员,说:“Could you please give me a sucker?”

服务员be like↓↓

老外用30米吸管喝可乐(出国后将吸管说成sucker)(4)

然后我意识到可能这个单词有什么不对,跟服务员描述了一番之后,服务员终于弄懂,给了我一根吸管。后来才知道,原来吸管的英文是“straw”

而且幸好我及时制止了我自己,如果重复几遍“sucker”,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妹有人能知道我是谁:

千万!不要!随便在超市问“醋在哪里”...因为,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会把醋(vinegar)的英文说成“virgin”。。。[酸]

如果你以为只有留学生会有这种尴尬时刻,那就太天真了!其实,不少雅思考生也会遇上类似情况,来康康你有没有中过招

@饭冰冰:

因为平时交流时口头禅会有说“那个...”的习惯,然后当时参加雅思口语考试的时候因为有个问题答案就在嘴边了,于是就说了一句“wait a moment...那个...emm...”当时脱口而出这个中文之后就知道自己分数不高了

那场考试最后考了5.5

@Sancho:

我跟女考官聊购物聊嗨了,本来前面都挺顺畅,后面她问是不是女生都喜欢网购不管自己是不是需要,我脱口而出回答了个“是的(中文)”,从那一刻我就知道我的分数上不了6了

@打工已成日常:

想起我第一次考雅思口语考官让我把身份证拿出来,结果我没听明白,在那念身份证号!!!尴尬的我要死。。。

除了上述场景以外,相信不少考鸭宝宝都会在雅思口语考场上“he”“she”不分,导致的你的故事主角一下是男的、一下又是女的,你这让考官情何以堪?

这么基础的错误,如果犯得较频繁,大家应该也能知道自己的雅思口语分数不会太高了

大家有没有发现,其实上述很多表达的问题都是由于“中式思维”引发的,因为大家习惯了直接在脑海中想一遍中文再翻译成英文,不会将英文单词放在具体语境中了解其意思,就会发生这种因为文化差异而带来的笑话。

想要解决这种问题,减少这些尴尬时刻,可能需要长期的英文思维练习。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大家了解一个新的英文单词时,控制住自己想要查中英字典的冲动,转而查找英英字典,像牛津、朗文都有在线的词典网站,大家可以直接通过这种“主动强制”的英文环境来锻炼自己的英英思维能力。平时也可以多尝试用英文来解释英文单词,这样才不会被“中转英”的思维限制,在跟母语者交流时出现误会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