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按文字来论,我喜欢杜拉斯的《情人》,若按情绪,我更喜欢爱玲的清高孤傲,然而说起有趣,王小波当仁不让就是有趣之人了!要不然哪里来的《绿毛水怪》让同学互相传阅?哪能吸引李银河为之倾心?

最初接触王小波,是在看了他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时,被他的文字所征服。简单的话语里透着幽默。让人忍俊不禁,看完都有种言无穷而意无尽的意味。他爱写文革时期的回忆,说起自己当文青时的种种经历,接地气的同时又充满了生活的嬉笑怒骂。

我也是因为看了他的文字,通过他的介绍。我知道了自己一直喜欢的那句“比起你年轻时的容颜,我更喜欢你苍老的容颜。”原来是杜拉斯的文字,也是通过这,我才去读了《情人》,一发不可收拾。爱杜拉斯,爱王小波。

王小波给你的人生的启示(王小波人为什么活着邂逅有趣的灵魂)(1)

有人说“女孩子不该去读仓央嘉措与王小波的文字。”觉得不适合,我觉得其实并不,文学的世界广泛而又无穷,那么多的作家作者,有爱好他的人去阅读。这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何况,我们的时间精力又有限。而更多的是,在看到好书时的惊喜了吧!那是一种与旧知相识的感觉。仿佛它的出现就是没了让你遇到似的。

再来说王小波的文字,文风比起鲁迅先生来又诙谐搞笑,让你不经意的就会被他的文字逗乐。而他也仅仅只是在说自己的经历,并无夸大与渲染。比如他在《黄金时代》里描写的王二,这个人的形象就是我们大众的面相,我们会嬉皮笑脸的对着领导的批评,而不去反驳。更会在喜欢的女孩子面前毫不掩饰热爱之情。他的作品里,《黄金时代》《白银时代》《沉默的大多数》《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等都是极好的值得阅读的佳作。很适合去思考,去增强思辨能力。

他在《人为什么活着》里,讲述的还是自己的经历,对于他在文革时期的经历,他讲的客观真实,我们这些没经过文革时期的人,透过他的文字里,都可以在脑海里勾勒出当时的场景来。过去的历史,我们未曾经历,但是文字,影像资料里,都是为历史的纪念。就像李碧华在《霸王别姬》里,对于戏剧的描摹。作为传统文化,戏剧,中医等各种都失去了传承,我们后人更该对历史过往有清楚客观的认识。

王小波给你的人生的启示(王小波人为什么活着邂逅有趣的灵魂)(2)

关于“人为什么活着”,我想有很多的意义。有人觉得家财万贯是幸福的,活着的价值在于出名,在于有钱,在于去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关于这个问题,世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到了一定时期,我们就发觉,我们成不了别人,只能是自己。

再来谈谈文学作品对一个人的影响吧!我们总说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增强见识。然而,最重要的是自我对于文学与自我价值的定位。所以,有人在文字里找到了鼓励成为了更好的自己,而也有人读书过于沉浸其中(这个专指流行小说),而更多的,我认为,人在阅读作文时应该有所取舍,文学作品浩如烟海,而你要找出适合自己阅读的。不要去勉强自己读自己不喜欢的文字,那样毫无用处,也不要抱着太过功利的想法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才能有所成就。

这里我想讨论一个关于借鉴的思想,我认为,借鉴最好的价值是让借鉴变得更有意义。在这里,我举例说明,比如当年三毛组织拍摄的影片《滚滚红尘》播出后,有人说它写的是张爱玲与胡兰成的故事,这里,我不知道三毛的本意是想要表达什么,但是看完影片,的确我仿佛就是看到了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影子。然而,如果说借鉴故事,那么这里三毛就是很成功的。她的《滚滚红尘》就非常有吸引力。无论作品,还是影片。都是一样的让人对人生对爱情有着自己的思考。

王小波给你的人生的启示(王小波人为什么活着邂逅有趣的灵魂)(3)

我欣赏王小波的文字,也希望他的文字能让更多的人看到,更希望他与李银河那样的爱情能为你我所拥有。他的文字里跳动的都是有灵魂的音符。在另一个世界里我看到了红拂女的夜奔,也看到了人向前追寻时的回望。不妨去看看《人为什么活着》这本书,去邂逅一个有趣的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