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蜜蜂为了酿蜜劳苦一生付出多享受少,诗人着眼于此,轻轻说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感慨全诗。始终抓住小蜜蜂的特点,平淡中见深意,不做作,不雕饰,没有华丽语句,是一首影响深远的诗歌,也是小学必背古诗词之一。

罗隐最著名的诗(品读罗隐的这首咏物诗)(1)

世界上众多的种族和民族,没有那个民族的人民能够比中国人更加勤劳,他们很不理解中国人的勤劳和俭朴,为什么不会对自己好点?为什么不享受一下?

其实他们不了解中国人,每个成年的中国人,都不是为自己活着的,他们就象勤劳的蜜蜂一样为自己的小家--为父母、为子女,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更甚至于有些外国人,觉得中国人没有信仰,其实是他们根本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人是信血缘的,小到家族,中到籍贯地域,重大事件面前,大到民族和族群,他们就象小蜜蜂一样,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知道该牺牲什么,每代中国人都是这样,这种品格是刻画在骨子里的,流淌在血液里的。

这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是唯一延续千年不断的主要原因之一。

罗隐最著名的诗(品读罗隐的这首咏物诗)(2)

【原文】

《蜂》

唐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

不管是平原田野还是群山密林,凡是鲜花盛开之处都被他占据。

辛勤采集百花,酿成甜甜的蜂蜜,你在为谁辛苦?又在为谁酿造甜蜜呢?

【注释】

山尖:山的高处。

风光:风景、景象。

尽:全。

占:占有,占据。

为:替,为了。

采:采取,这里指采取花蜜。

谁:又读shuí。

罗隐最著名的诗(品读罗隐的这首咏物诗)(3)

【作者】

罗隐(833-909),原名横,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省富阳市人)。唐代诗人。

曾多次考进士未中(七年),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所以改名“隐”。

有《甲乙集》传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