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美诚作为日本队近来崛起的潜力新星,对中国女乒构成了巨大威胁。特别是她反手生胶弹击力量大、速度快且具备多板弹击能力,在前三板抢攻中具有非常大的优势。然而,当我们的注意力大部分时间都集中在伊藤的反手时,实际上她正手的杀伤力一点都不亚于生胶弹击,而伊藤正手运用的攻球技术并不是十分先进,而是非常“古老”的带打弧圈球。

伊藤美诚反手侧撩技术(伊藤用非常古老的)(1)

伊藤美诚正手攻球

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的背景分析

乒乓球正手攻球的技术发展,始终是围绕着“速度”和“旋转”两大因素。就具体表现而言,速度的表现方式为“击打”,而旋转的表现方式则为“弧圈”。下面,我们也来探究一下速度与旋转之间的对抗渊源。

伊藤美诚反手侧撩技术(伊藤用非常古老的)(2)

早期乒乓球近台正手快攻技术

1.中西义治发明弧圈球技术,乒乓球攻球进入上旋时代。上个世纪60年代,弧圈球技术由日本人发明。发明这项技术的是一个日本大学生,叫中西义治。中西义治经常参加日本的大学生乒乓球比赛,而他却总是输给一个叫涩谷五郎的削球手。在那个时代,乒乓球的技术以削球和击打为主,甚至是削球遇上削球,得到1分往往要削上几十板。由于涩谷五郎的削球非常转,中西义治在击打时经常下网,接连输球的中西义治也开始了求变之道。

伊藤美诚反手侧撩技术(伊藤用非常古老的)(3)

早期乒乓球中的攻削技术

经过多次的反复实验,中西义治发现如果把削过来的旋转极强的下旋球,能够使用一种方法攻过去的话,那必须靠加强向上、向前的强烈摩擦,通过摩擦的方式往前冲,把球的旋转也改为了上旋。实际上,中西义治的这项发明就是前冲弧圈球。中西义治正是靠自己发明的这项技术打败了涩谷五郎,实现了反败为胜。

伊藤美诚反手侧撩技术(伊藤用非常古老的)(4)

容国团反手反打

2.弧圈与速度初次交锋,中国队近快攻仍取得最终胜利。中西义治发明弧圈球之后,这种攻球技术很快在日本流行起来,而且在对阵当时的强队匈牙利时取得了明显优势。1961年11月,以削球打法为主并惨败于日本队的匈牙利访华时,就提到日本新发明的弧圈球技术令他们十分头疼,由于弧圈球制造的旋转强、弧线高,几乎是让他们在防守中一削就飞。而对此,中国队特别重视,正好赶上日本队要访问香港,中国乒乓球队也派人到现场观察。观看之后,国乒对日本具有强烈上旋的弧圈球技术也是大为吃惊,而此后就是26届世乒赛。

伊藤美诚反手侧撩技术(伊藤用非常古老的)(5)

徐寅生正手进攻

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内,当时的国乒主力庄则栋、徐寅生、李富荣也加强了队内这种弧圈球的适应、对抗。由于准备充分,与匈牙利削球打法大为不同的中国队,凭借近台的推、挡、拍、扣等近台快攻,打败了以星野等人为主力的日本队,徐寅生还留下了颇为传奇的12大板!实际上,弧圈球发明初期,以制造高弧线为主,不像现在的前冲力这样大,中国队在近台的暴拍、暴扣仍然能够限制当时日本队的旋转。

伊藤美诚反手侧撩技术(伊藤用非常古老的)(6)

庄则栋正手进攻

3.弧圈球技术飞速发展,小球时代弧圈结合快攻成为主流打法。首次速度与旋转的对决,速度仍然笑到了最后。但这并没有妨碍弧圈球技术的发展,为了对抗近台的暴拍、暴扣,弧圈球将速度和旋转充分结合起来,特别是在横板运动员中,正反手的前冲弧圈、高吊弧圈等技术的综合运用,让早先的颗粒打法受迫于强烈的旋转,而无法打出速度优势。像瓦尔德内尔与刘国梁的对决,就是弧圈球与近台快攻两者之间的角逐。弧圈球技术的发展,并不是仅依靠旋转来取胜,它同样兼具了力量、速度等元素。

伊藤美诚反手侧撩技术(伊藤用非常古老的)(7)

王励勤正手大力弧圈球进攻

弧圈的发力体系就是由脚带腰再加收臂,是整个身体力量的输出,这比早期中西义治仅靠手腕向上加强摩擦,几乎有了本质上的区别。此后,弧圈结合快攻打法成为男、女乒乓球运动员的主流打法,而刘国梁等正胶快攻技术已难有生存之地。然而,随着乒乓球器材的改革,特别是40 塑料球的使用,这种非常“古老”的近台暴拍、暴扣技术又重新焕发了生机,把这项“带打弧圈”、“暴拍弧圈”运用最为凶狠、最有杀伤力的就是当下的伊藤美诚。

伊藤美诚反手侧撩技术(伊藤用非常古老的)(8)

马琳正手暴冲弧圈

伊藤美诚正手攻球的几种策略分析

仔细观察伊藤美诚的正手攻球技术,实际上还是有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策略组合构成的,她并不是一味地靠暴拍、暴扣来搏杀,这也是伊藤美诚对抗中国队的精明、老道、狡猾之处。

伊藤美诚反手侧撩技术(伊藤用非常古老的)(9)

伊藤美诚正手暴拍

1.快带弧圈,力求压出角度。快带弧圈,在球友中间其实可以通俗地称之为“摁”。这种“摁”完全是借力打力,自身不需要发力,技术要点也以掌握好摁的时机、拍型为主,以压出角度破坏对方连续拉冲为佳。杨影在央视解说中曾提到:“伊藤正手拉弧圈的能力与中国队有较大的差距,但她这种摁一下、挡一下的快带,反而是让你非常难受。”在女子乒乓球运动中,对于快带技术运用最好的是“乒坛女皇”邓亚萍。与陈静、刘伟等弧圈打法不同,邓亚萍的正手一般都是采用贴、挡、摁的办法,挡出角度之后,立马衔接大力扣杀。

伊藤美诚反手侧撩技术(伊藤用非常古老的)(10)

邓亚萍正手进攻

以邓亚萍的身高与陈静、刘伟、乔红等拼正反手弧圈的话,邓亚萍护台面积有限并不占优势。因此,在贴、挡、快带等打出角度之后,邓亚萍是首先发力扣杀的一方,让对方来左扑右防,而不是让对手先来调动自己。这种办法,实际上也是适合于身高只有1米50的伊藤美诚。伊藤美诚在用快带技术时,基本上是陈梦、孙颖莎等充分发力暴冲弧圈时。由于发力充分,来球旋转、力量非常之强,伊藤再暴拍的话那除了失误几乎没有选择。因此,伊藤并不是一味蛮干,对于非常有质量的弧圈球,伊藤采取的是快带、摁、贴等防御性策略。

伊藤美诚反手侧撩技术(伊藤用非常古老的)(11)

伊藤美诚带打弧圈球

2、暴拍弧圈,勇气和力量兼具。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伊藤正手蛮不讲理的暴拍弧圈技术。这种球首先是需要非常大的勇气,弧圈球发展至今已非常成熟,用正手“击打”的方式去压制旋转,实际上是冒很大风险的。暴拍弧圈在伊藤对阵朱雨玲、丁宁这种防守反击型,正手攻球质量不算太高的中国选手身上应用最多,表现也最为明显。在接发球环节,伊藤用反手生胶直接弹击起球,由于弹击的速度快又兼具角度,对方防守的质量不会太高,伊藤美诚在第二板就可以实现正手暴拍来得分。除了反手弹击为正手创造机会之外,伊藤现在也利用多变的上旋急长发球,来直接为正手暴拍创造下手机会。暴拍带来的近台杀伤力,很难让中国队实现反拉、反冲,这也是我们难以限制伊藤的另一个点。

伊藤美诚反手侧撩技术(伊藤用非常古老的)(12)

伊藤美诚反手弹击后,衔接正手暴拍。

3.高吊弧圈,杀板中的过渡技术。伊藤正手除了快带、暴拍之外,还有一板提拉高吊小弧圈。为什么叫高吊小弧圈呢?这个“小”字还是暴露了伊藤的弱点。弧圈球虽然是日本人发明的,但欧洲人却用得最好。原因就在于人高马大的欧洲选手,不论是在上肢力量,还是下肢力量上都远超亚洲选手。中国队的弧圈更注重与速度的结合,欧洲则发挥出了力量和旋转,而日本人身材普遍不高,拉冲弧圈的质量反而是最差的。但对于伊藤美诚来说,如果中国队劈她正手下旋球,伊藤直接快带或暴拍的话,那肯定是下网。因此,伊藤还要具备正手拉下旋这样的过渡技术。不过,这种提拉的高吊小弧圈威胁实在有限,2019年亚锦赛“闭关修炼”后的伊藤,又重新回归了反手弹、正手拍的老路。

伊藤美诚反手侧撩技术(伊藤用非常古老的)(13)

伊藤美诚正手提拉弧圈

破解伊藤美诚带打弧圈的反制措施

那面对伊藤的带打弧圈、暴拍弧圈,中国队就没有办法破解了吗?实际上,速度和旋转仍然是对抗中的主角和关键所在。要想打到伊藤正手攻球的七寸之处,还需要以下几个反制措施。

伊藤美诚反手侧撩技术(伊藤用非常古老的)(14)

伊藤美诚发球之后,直接正手暴拍。

1.敢于发正手出台强下旋,迫使伊藤拉高吊小弧圈。目前,中国队对付伊藤的办法就是发反手急长球,和伊藤打相持。这种策略不是不好,毕竟中国队在后几板的相持中,力量、旋转以及稳定性都要强于伊藤。但伊藤的反手是她所有核心技术中是最强、最拿手的,我们去跟她拼这种强项并不十分明智。伊藤的弱点在于正手拉弧圈的能力不足,因此中国队要敢于发出台的强下旋球,迫使伊藤不得不拉高吊小弧圈,只要伊藤拉起来中国队则会实施比她威力强几倍的反拉。为什么要强调“敢于发出台球”呢?

伊藤美诚反手侧撩技术(伊藤用非常古老的)(15)

陈梦发球

原因在于,发正手小三角不出台的下旋,伊藤一般是采取用反手生胶来兜拐一板。“兜拐”是伊藤美诚的自创技术,此项技术可利用生胶不太吃旋转的原理,通过摩擦球的中部来兜到对方正手大角或中路,以压制对手的连续反冲。但兜拐技术只是在台内球的处理比较顺手,如果你发正手底线出台下旋的话,用兜拐来接非常顶,很难发力将球兜起来。这样,迫使伊藤不得不用正手拉球来接。按道理,在现代乒乓球中最忌讳的就是发球出台,特别是对于正手攻球能力强的选手,几乎是你刚发完球,动作还没还原,就被对方攻球得分了。但对于伊藤,我们就是要敢于发出台下旋,这种球伊藤直接击打、暴拍是没有可能的,只要她拉起小高吊弧圈那正手攻球能力更强的中国队,实施反拉之后伊藤攻强守弱的缺陷就会暴露出来。

伊藤美诚反手侧撩技术(伊藤用非常古老的)(16)

伊藤美诚正手位使用“兜拐”接发技术

2.退小半步,不要一味跟伊藤比拼速度。中国队一直靠速度压制来称霸乒坛,但现在如果说有谁能在速度上快过中国队,那无疑是伊藤美诚。既然我们在前三板的速度上抢不过伊藤,那不如按照2020年卡塔尔公开赛,陈梦决赛中对阵伊藤的策略:退台小半步。退台的好处在于,伊藤反手弹、正手拍如果你在近台的话,那杀伤力会非常大。退出小半步来,伊藤搏杀过来的球通过一段距离的空气摩擦之后,速度和力量都会明显减缓,这个时候反拉、反冲是最佳的击球点。因此,在放弃与伊藤拼速度的基础上,退台半步来加旋转、加质量、加力量是反制伊藤暴拍的好办法。

伊藤美诚反手侧撩技术(伊藤用非常古老的)(17)

孙颖莎正手暴冲弧圈球

3.正手对轰,中国女乒强强对话也不占下风。伊藤会暴打、暴拍,那中国队就不会?举例而言,中国女乒中伊藤美诚的模仿者何卓佳。作为同样的打法,何卓佳反手弹击虽然没有伊藤弹击那么狠、那么凶,但佳佳反手弹击多板的稳定性是强于伊藤的。伊藤对阵何卓佳5连败,就是在反手弹不死佳佳的情况下,正、反手的攻球失误过多。实际上,何卓佳正手也有非常强的暴拍能力,而且在正手拉弧圈球的质量上也比伊藤更高。

伊藤美诚反手侧撩技术(伊藤用非常古老的)(18)

陈梦正手反拉弧圈球

另一位生胶高手,孙铭阳的正手暴拍力量就更是大于伊藤、何卓佳二人了。除了何、孙两位伊藤的模仿者,国乒中的新生代如孙颖莎、王艺迪、陈幸同等都是力量型打法的代表,正手暴力弧圈、大力杀板也都极具威力。陈梦正手的高质量单板弧圈球更是打到伊藤信心全无。

伊藤美诚反手侧撩技术(伊藤用非常古老的)(19)

陈梦反手暴冲弧圈球

综合以上分析,伊藤美诚的正手带打弧圈并不是多么先进、多么神秘的新技术,业余球友中也有很多快带的高手。只是伊藤在反手弹击的优势下,以及自己多变的发球组合下,让正手的暴拍杀伤力达到了最大化。中国队也不是不会暴拍、快带,只是我们在前三板上目前抢不过伊藤,从而成为先防守的一方,继而在扛住伊藤的“三板斧”近台搏杀之后,我们凭借在相持过程中加旋转、加力量才能建立优势。

伊藤美诚反手侧撩技术(伊藤用非常古老的)(20)

王艺迪正手弧圈进攻

从技术角度而言,伊藤的强项还是在反手弹击,弱点还是正手的拉下旋能力。正所谓扬长避短,我们还是应该从伊藤的正手上多下点功夫,专抓七寸,把身材矮小的伊藤正手拉穿,她反手的强项得不到发挥,那伊藤的威胁也就越来越小了。此文就是专门对伊藤正手技术的分析,欢迎各位留言、探讨,感谢关注,我是骑马寺的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