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疫情防控的关键时点,区司法局闻令而动,迅速集结,第一时间组建起一支由8人组成的、以党员为主体的下沉干部支援队伍。区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谢健就是其中一员。他说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用脚步丈量出万家灯火,我们用汗水践行着使命担当。”

烈日炎炎有他们奋勇前进的身影(他们奋战在8个居民区)(1)

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谢健说:“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日子,在几个月的持续奋战中,我们不分彼此,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地区和部门拧成一股绳,大家咬紧牙关、凝心聚力、不畏艰难、勇敢逆行。比起医护人员、社区干部,我们力所能及的付出其实不值一提,更多的是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感动激励下给予我们奋战到底的决心和动力。”谢健清楚地记得,下沉街道的当夜,区司法局就联合区投促办,在社区一线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党支部虽然是“临时”的,但大家的使命责任不临时、履职担当不临时、堡垒作用不临时。

在支援街道期间,临时党支部召开了5次专题组织生活会,12次党支部会议。党支部也把谈心谈话、沟通交流延伸到工作结束后的返程时,拓展到熄灯休息前的空闲中,及时了解党员们的所思所虑、所想所困,敞开心扉、凝聚思想。根据疫情发展,党支部从关心每一位同志为出发,在工作纪律、轮岗交接、内外消杀、作息安排、后勤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与流程,实现了整个团队“有干劲、有方法,无顾虑、无感染”的既定目标。在下沉支援的第三天,区司法局、投促办各有1名年轻同志在社区一线郑重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谢健说,在社区的这些日子,他们都感动于社区干部夜以继日、拼搏奉献、无怨无悔而凝聚起的坚韧宽广,与他们同吃、同住、同抗疫,更能与他们同心、同行、同奋斗。

艰苦卓绝的大上海保卫战,只有经历过、体验过、付出过、努力过才能真切地体会出其中到底有多苦、多累、多难、多拼。53个日日夜夜,谢健和伙伴们奋战在8个居民区,上岗600余(班)次,服务逾万人。

在拔点攻坚最吃劲的时刻,大家先后12次进入“风暴眼”,面对爬楼两万步,打湿三层衣的现实,面对稍有不慎就会“中招”的风险,他们毅然地选择了往前走、往前冲,协助街道、疾控开展全覆盖的核酸检测,敲开一扇扇的门、核对一户户的信息、做好一个个的检测,多付出一点就能为社区干部多分担一点。

在物资保障的关键环节,大家每天奋战十几个小时,每次五六千份,每份二十多斤,辗转于各个社区,一直干到手脚发颤。谢健说,“当时支撑着我们的只有一个朴素的小目标,为了缩短‘最后一百米’去全力抢时间、拼效率,早一小时,乃至快一分钟送到群众手里。”

除了社区干部的拼劲,谢健说他们还感动于普通群众默默付出、守望相助、共克时艰而迸发出的希望光芒,“只有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才对得起他们的全力配合和支持。”

在回应群众的配药急需时,临时党支部优化流程、合理规划,将五百多人,上千类药品精准无差、高效及时地送到患者手上。为了社区断供的“救命药”,他们冒雨骑车十几公里,往返三甲医院帮助患者排队配药。

在大型商超的秩序维护中,面对一些群众的不理解乃至质疑时,临时党支部细致耐心地沟通与解释,说清标准、讲好规则;而面对为了一瓶酱油、一袋挂面蹒跚一小时而来的老年人时,大家又愿意在问一句、帮一把、扶一程中传递出微小而真挚的温暖。

工作中,每一个下沉干部时刻不忘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疫情防控,利用专业优势,在集体学习中常常以身边群众集中提出的防疫政策、操作手势等问题入手,以案释法、以法研学,努力找出一个个法理平衡、寓情寓理的答复口径与工作路径。

回归岗位后,谢健又和同事们在司法行政、投资促进的工作中按下“快进键”。在公共法律服务的受理窗口,在复工复产法治保障的咨询后台,在疫情之后法律援助的接待热线,在投资促进签约的推进现场,都活跃着区司法局每一位党员的身影。

资料来源于区委组织部

文字:李晶莹

编辑:高 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