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戴源)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吴京要创下战狼之后的双倍票房?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吴京要创下战狼之后的双倍票房(春节档吴京又来了)

吴京要创下战狼之后的双倍票房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戴源)

大过年的,吴京又来了!这次他从非洲跑去了木星轨道。

2017年暑期档,《战狼2》这部由一个平日里没什么存在感的二线武打明星自编自导自演,全片没有一个一线大牌,没有一个流量小生,也没有大资本全力加持的电影,却创造了如洛阳纸贵般的观影效应,恐怖的市场爆发和极佳的口碑把原本的暑期热门《建军大业》(名导演、主旋律、全体当红小鲜肉参演、大场面)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流量小生、古装女神、热门IP、大资本)冲得溃不成军。

这部从情节、台词、表现手法上都还是比较粗糙的中国产“超级英雄”爆米花电影能让吴京“一战封王”,成为站在华语商业片票房顶端的男人。

然而,在现实中被大家“喜闻乐见”的《战狼2》在随后的一年多来在互联网上被疯狂恶搞。“战狼”从名词变成了一个带有贬义的形容词,吴京照片被P成了各种表情包用来讽刺“激进民族主义”“流氓爱国主义”,连吴京本人在没有爆出什么丑闻的情况下成为了某种“反面典型”,以至于马上春节档即将上映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出了预告片后,一些人在网上留言“看到吴京就不想看了”。

有人将这种看到《战狼》就炸毛,看到吴京就讽刺,看到什么都要引到“战狼”话题上批判一番的行为定义为“战狼PTSD”(PTSD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缩写)。

为了帮助部分患者在吴京即将再次出现之前缓解症状,我们不妨冷静下来看一下让他们“生理不适”的《战狼2》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

首先,《战狼2》是一部票房挖掘机。它的触手伸向了商业电影那些经验丰富的营销团队看不见的地方,挖出了50亿的票房。

《战狼2》上映之前,我就觉得吴京的好运气挡都挡不住。吴京选用吴刚老师作为大配角时他还只是一个性价比较高的非著名实力派老演员,谁曾想到上半年一部20年一遇的全民热剧《人民的名义》让“达康书记”成为了自带热点的国民大网红,配合电影情节还自动生成了“达康书记亲赴非洲拿着AK抓捕丁义珍”的梗,还附送一个赵东来局长,《人民的名义》里的当红角色全配齐,这部20年来收视率最高的“国民剧”等于免费帮《战狼2》来了一拨预热。

时隔几个月,观众又在大银幕上看到了“达康书记”

不仅如此,《战狼2》还戳穿了“小鲜肉粉丝经济”的营销泡沫。让大家明白了“流量”和“数据”不是万能的——通过炒作吸引粉丝,再利用粉丝在微博这样的平台刷出动辄上亿的“流量”,让资本看着这些惊人的“数据”误以为这些人是“国民”级别的偶像,有着无比强大的号召力,于是各种钱和资源都集中在他们身上,“小鲜肉”的运营公司再利用这些华丽的资源和履历吸引更多粉丝来刷流量,如此这般陷入一种死循环。

在这种虚假的繁荣中,投资者和炒作者有了这样一种幻觉——既然这些看上去什么都不会的小哥哥能骗那些少女们连买10张电影票来捧偶像,我们何必要花那个功夫去研究如何说服10个不同的观众去电影院看电影呢?

于是,在流量的狂欢和粉丝们幸福的笑脸中,在《战狼2》上映前的一两年内,中国电影的大盘连续走低,直至低迷。观众群体越来越狭窄,题材越来越小众,票房越来越萎缩,这让一年前还谈笑风生的大佬们彻底蔫了。

和《战狼2》同档期上映的《建军大业》启用了一大批“小鲜肉”担任非主要角色

然而《战狼2》的完胜挤掉了这个泡沫,因为真金白银的现实让沉迷于“大数据”的操盘手看清了,那“10个不同的观众”意味着什么——他们是平时只爱玩游戏从不去电影院的青年男性,是四线城市只会在柜台买电影票却根本不在乎60元票价的中年大叔大妈,是那些30多岁对偶像无感但依然有点情怀的社会精英,是那些在红色经典影片中成长但觉得现在的电影已经离她们远去的爷爷奶奶们,是那些坐满了纽约和悉尼电影院的海外华人……而那些愿意为偶像一掷千金的怀春少女在电影产业的参天巨树上只是枝叶而已,靠他们来供养一个拥有10亿潜在消费者的市场,不存在的!

如果我们能把视角再往上调,就会发现《战狼2》给中国电影带来的震动和改变可能远远不止“吊打小鲜肉”这么简单!

从影史角度看,除去49年之前的探索阶段,建国后的相当长时间电影是作为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育工具而被创作的,电影的艺术性依附于政治性和思想性。改革开放后,以张艺谋、陈凯歌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将艺术性作为电影的唯一核心,创作的一系列电影在欧洲电影节上斩获大奖,形成了中国电影的又一个高峰。

但那是一个国内的电影院还和“大礼堂”共用的时代,国内的电影作为一个市场是前所未有的低迷。进入新千年,中国电影在引入了香港“北上”的影人后开始探索:“未来我们想要什么样的中国电影?”或者说,当中国电影走向繁荣,世界观众一提到“中国电影”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在2002年,张艺谋以一部前所未有的《英雄》开启了中国的“商业大片”时代。(国内票房2.5亿人民币)

开弓没有回头箭,随着中国飞速增长的GDP,突飞猛进的城市化以及烈火油烹的娱乐市场,越来越财大气粗的资本家,中国观众看到的是票房不断地膨胀下那些原来走上神坛的导演和演员的“堕落”,“烂片”的骂声几乎是伴随着“大片”的成长而成长的。

13年前一个普通网民胡戈凭借《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激起了社会对于“国产大片”的吐槽欲望

尽管如此,中国大陆的电影人从商业电影市场开启之初的目标就非常非常明确,丝毫不加掩饰的赤裸裸——我们要“美国大片”,我们要“好莱坞”!

不要欧洲的艺术片、不要日本的亚文化、不要印度的民族风情、不要韩国的现实批判,我们就要好莱坞那样的简单粗暴、巨额投资、顶级特效、巨额票房、全球影响力和背后强大的价值观输出。

因为中国电影人和中国官方很清楚,中国如此巨大的市场注定做不了“小清新”,如果无法分庭抗礼甚至取而代之就只有一个下场:在开放的市场中被好莱坞巨兽一口吞噬。毕竟,90年代初全球艺术佳片和以香港电影为代表的非好莱坞电影曾经无限风光,但一旦好莱坞情节大众,特效炫目的“大片”卷土重来,前者分分钟走向全面衰落。

香港影坛这个曾经星光灿烂的“东方好莱坞”在好莱坞大片卷土重来后不复当年繁荣

我一直觉得,中国人崇尚“和为贵”的文化背后有一种非常决绝的韧劲儿和狠劲儿:只要确定了一个目标,不管一开始多么不可能都要给你把结果搞出来,且不怕失败,不计代价。

就像百年前国人的共识“一定要救亡图存,民族复兴”,但到底怎么做?那就一个个试!于是各种势力,各种思潮轮番试了一遍,在付出了巨大牺牲之后找到了一条路。

而通向“美国大片”之路也是一样。起先中国的学院派导演并不太了解,真正能够代表国家形象进行价值输出,全世界人民都爱看又能赚取巨额票房的“大片”是什么样子的,于是就一个个地试!

先是那些名导演找来一大批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拍人人都爱看,老外尤其好奇的“全明星”“武打”“华丽大场面”“古装”大片,抱着一种特别质朴的想法:只要观众是任何一个明星的影迷都会买张票,那么我的票房不就高起来了吗?外国人不认识国内明星但喜欢看中国人飞来飞去打来打去啊,那不都来看了吗?

但是这种“全明星”模式被证明是不可持续且不经济的,在姜文伟大而又隐晦的《让子弹飞》创造了票房纪录之后基本偃旗息鼓了。毕竟那一代从黄金时代走来的大哥大姐在慢慢变老,曾今的光环也在渐渐隐去,当《泰囧》这样一个笑笑闹闹成本不高的喜剧都能轻松赚十几亿票房,电影的投资者谁还愿意去为天价的片酬和宏大的场面花冤枉钱。

第二场试验也是由张艺谋来完成的,在第一种道路走不通之后他开始尝试更加深入的“国际化”,直接把影片的男主角让出来给好莱坞二线或者一线半的明星,让他们站出来在国际市场扛票房,先是《金陵十三钗》让一个外国神父来做男主,推动故事的发展,再到《长城》这种伪国产大片(在国外全都是好莱坞明星男主的大头海报,中国演员只是背景的甲乙丙丁),老谋子心想,我这次给你把好莱坞元素配齐了,好莱坞一线男主,好莱坞顶级编剧、好莱坞特效团队,甚至好莱坞资本,加上老谋子的名声,国内请来金光闪闪的景田小姐姐,和一大票流量小生和老影帝,都这些一起堆上去还怎么输?

事实证明,这一次通往大片之路的尝试,在国内的口碑尚不如当年的《英雄》,在国际上也被观众认为是一部由马特达蒙主演的爆米花片,而非一部走向世界的中国电影。

幸而吴京这个二线吃瓜明星以他非常粗粝的直觉用非常震撼的现实给了中国电影市场一个可能的答案:要达到简单粗暴的目标就简单粗暴地做就得了!想要做美国大片就按照他们的模式来就可以了!想要最终宣扬自己的价值观就赤裸裸的宣扬就可以了,何必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只敢做“中国特色”不敢踏足“好莱坞”擅长的领域?

在《战狼2》中,吴京对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大片的“复刻”确实是简单粗暴又直接。一个战斗力爆表的孤胆英雄,性感的异国美女,充满雄性荷尔蒙的硬核打斗,军队的强大实力以及背后的爱国主义。他在接受BBC采访时也是非常直接地表明了这一点:“每一个国家都在用电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的电影进行爱国主义宣传何错之有?只许好莱坞宣扬自己的爱国主义,宝莱坞宣传自己的爱国主义 不许中国人宣传自己的爱国主义吗?”

《战狼2》本质上依然是对好莱坞“孤胆英雄”模式的复刻,但主角换成了中国人

要打就打个痛快,要装逼就一次装个爽,表现中国人民的悲惨历史何必要用外国人的视角才能得到外国人的共鸣,拯救中国何必要靠外国英雄带着一个中国美女打怪才能取得胜利?何况在目前国内票房尚未开发充分的条件下也不用过于担心外国人不爱看,这不,《战狼2》仅仅靠国内的观众就轻松坐上了全球票房周冠军的宝座,还有可能跨进世界影史的票房榜单,还要啥自行车呢?

吴京面对质疑也非常粗粝地理直气壮:“你们质疑的那些东西美国好莱坞经典大片里一应俱全,凭什么不去质疑他们,光盯着中国人拍的来挑刺?”

确实,吴京这部电影如果真正用“好电影”的艺术标准来衡量,完成度是不高的。如果我们之前也嫌弃同类型的好莱坞英雄动作片,当然也可以来同样嫌弃吴京,可惜正是国内高喊着“从来不看国产烂片”的一批伪小清新们同时对各种超级英雄横飞的“好莱坞大片”敬若神明,于是《战狼》和吴京的存在就让他们芒刺在背,有一种“你很讨厌,但我说不清楚为什么要讨厌你”的感觉。

吴京的这句话被部分网民单独截出来做成表情包疯狂恶搞

正如《战狼》PTSD病毒的大面积传播正好发生在吴京接受BBC采访发表了一番“爱国无罪”言论之后。也许对于一部分网民来说,在BBC这样的媒体面前谈爱国主义是会让他们感到羞耻的。也正如即将上映《流浪地球》发布预告片时,看到“好莱坞大片”式的科幻特效和“拯救人类”的主题,某些网民在弹幕里说“这画面配着中文好有违和感,应该用英文配音才正宗”。

但是这些网络上的“小清新”已经不再是左右票房的决定性因素了,《战狼2》这部达到好莱坞二流工业水准的商业动作片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电影市场获得空前辉煌的胜利,其根源在于他有一种骨子里自信的价值观,足够简单,足够直接,少了很多商人的斤斤算计,少了很多炫目的“市场分析”和“量身打造”,少人很多知识精英的瞻前顾后和文化自卑,吴京作为一个比较接地气的中年人,一个靠“打”闯天下的“粗人”,只是直觉的认为“观众需要看这样的电影”,于是就坚持拍这样的电影,于是,他成为了创造历史的人。

虽然吴京的《战狼2》本质上仍然还是一种对于“美式大片”形式上的模仿,但电影的精神内核真正扎在了中国这边。也许中国电影创造真正“中国大片”的原动力正在这种“自信”和“直接”之中,正如刘国梁总结中国乒乓球队常胜秘诀时说的那句话:“一切胜利都是价值观的胜利。”

将近两年过去了,新崛起的一批看似没有什么“情怀”和“深度”的中国电影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工业流水线”上越玩越娴熟,越玩越自信。即将到来的春节,他们即将要以一部刘慈欣的《流浪地球》向“科幻大片”的高地正式进军。

不过,吴京和“I’m Chinese”确实又回来了。据说这次他依然是在主流投资商都不看好这个题材时“带资进组”,这一轮向好莱坞的“致敬式冲击”结果将会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