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不负韶华(十年寒窗苦读书)(1)

天阴沉沉的,但热度不降,总得下了雨才会有几分凉意。虽是六月天,已经有了暑热的迹象。北方的气候,在这个时候,早晚还是有点凉,到中午就开始热起来,一天温差很大,差个十来度是常态。

天阴着,街上也不嘈杂,比平时安静了许多。头天晚上,各个广场,公园就冷清了,大爷大妈们和高考的学子们一样煎熬。

高考原来是三天,如今已是两天就见分晓。“十年寒窗苦读书”不算幼儿园,从六岁(周岁)上学,一直到高中毕业,整整十二年,就在这两天给自己给父母一个交代。

两天过后,在等分数出来这段时间,是煎熬的也是彻底放松。不管考得好与不好,总归是结束了。就是父母也不再唠叨,总会让孩子放松一阵儿。估分八九不离十的有种上了天感觉:睡到自然醒,玩到昏天黑地,想吃啥吃啥,想去哪儿去哪儿;如果极差的,高考也只是参与一下而已,倒无所谓了;最最放松又不好过的是中间这部分,提心吊胆玩个十几天,分数一出来“几家欢喜几家愁”,达线的怕报错志愿,没达线的在父母埋怨声中考虑补习还是退而求其次,上个三本还是大专。等该上的上了,该补的补了,似乎兴奋和失意只是刹那,渐渐淡了下去。一年后循环往复,年年如此。

十年寒窗不负韶华(十年寒窗苦读书)(2)

高考是什么?

高考是检验学业,十二年的努力在这一刻得到验证。然后进入更高一级学府,继续学习,学更专业知识。无论视野,还是见识都会开阔很多。四年毕业以后,或者考研考博,或者参加工作。往大了说,报效祖国,造福社会;往小了说,找份工作,算是立业成材了。

高考需要读书,但读书一定就是高考吗?读书为了什么?

读书的本意,首先是明是非知廉耻,然后是学有所长,可服务社会,可养家糊口,简单而自然。

似乎今天的读书却只为了高考后的一纸文凭。十来年补课补课,像上了发条,一刻不能放松。没有童年,没有少年,只有学习学习,考试考试,机器一般。上不了一本有二本三本,还有专科。只要肯花钱,上大学不是问题,文凭不是问题,但含金量多高就无人考究了。文凭和学业不挂钩,学业和职业没关系,文凭和能力难成正比。学习靠混,文凭靠混,到社会混不成了,顶着大学的光环靠着父母生活,却理直气壮。

当然不能以点盖面,还有一部分孩子们学有所成,在专业领域有发展、有建树,为国家做出不小的贡献。由曾经的“状元及第”到后来的发愤图强,自己也有了很好的前程。

“务实求真”踏踏实实学点东西才是真的,毕竟搞科研做学术是一部分人(精英),不是有了文凭就可以“坐而论道”。

古来就有“十年寒窗苦读书,一朝成名中状元”、“鲤鱼跳龙门”等说法。于今日之高考却不然,而是人生路上多了选择。高考后,可以学自己喜欢的专业,毕业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不管是跳过龙门,还是名落孙山,必得先成人,然后材才有所成,有所用!

十年寒窗不负韶华(十年寒窗苦读书)(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