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本身就不容易的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自我认同是每个人非常重要的人生任务。自我认同,又被称为“自我同一性的建立”,就是我们对于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将要去向何方,以及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有了一种相对稳定且连续的认知。其实,这就是我们常常所渴望的认识自己的状态。

要达到这种状态是困难的,因为我们通常要遭遇成年期的“同一性危机”。处于青春期的个体会因为生理变化、认知变化和社会变化而面临“同一性危机”,造成青少年对自我认知的混乱和不稳定。而一个人要想认识自己,就要在人生的各个重要方向上做出不同的尝试和选择,比如结识不同的朋友,尝试各种类型的事情,我们的内心才会更加清楚自己在交友、规划未来、寻找人生意义的时候,背后那些信念和价值是什么。

而显然,今天多样化的世界似乎提供了“过多的自由”,反而令我们感到茫然。形形色色的人群,种类众多的职业,纷繁错乱的交际方式,让我们不知道该如何选择,陷入不了解自己的焦虑之中。

有时,我们被固定单一的自我所迷惑

当我们说“认识自我”的时候,似乎拿隐藏在迷雾中“自我”必然是固定的、纯粹的、稳定不变的、前后一致的,像一个物体一样等待被我们实在地握在手里。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1.自我不一定是一致的

一个人在不同场合和情境下都有不同的特征,比如与亲密的朋友相处、家庭聚会、陌生商会、办公室、独处时,我们会展现不同的样子。而这些不同的样子甚至是“矛盾”的,例如你在公司是严厉的、说一不二的领导,回到家有可能是个“女儿奴”,温柔又体贴。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际关系,让我们展现出一个复杂自我的不同面向。

2.自我也不一定是稳定的

稳定会给人带来安全感,但自我常常保持着可塑性和流动性。自我可能潜移默化地在变动,我们有时候会突然发现自己竟然拥有了之前从未认识到的某个特征,比如开始对亲密关系有了强烈的渴望;自我也可能因某些突发的人生事件而发生剧烈变化,比如亲人的去世、一场惊险的车祸,让我们对生活有了不一样的认识,自我可能随之改变。

所以,有些人之所以觉得自己不够认识自己,是因为他们总是想寻求一个固定的、单向的、扁平的自我形象,可以被清楚地描述和评价,比如“我是个外向的人”“我是个诚实的人”“我是个不自信的人”,但恰恰在不同的场景和不同的人生阶段,他们可能会发现“似乎我也很内向“”我竟然也撒谎了”“我对这件事竟然如此自信”。这时候,他们很容易觉得自我认识是大起大落的,不够认识自己。

所以,不如换一种眼光来看到这个问题:自我是多面向的,复杂的,不断被激活,有差异地展现出来的。如果接受了这样的观念,认识自我的方式就可以是:不断地激活自我的多种可能性,去认识和建立一个复杂而灵活的自我。

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

如何不断激活自我呢?Brown认为影响当下人们对自我的认识(自我表征)的因素分为个人因素和情境因素(见下图):

如何才能认识自己(怎么认识自己)(1)

1. 个人因素

自我概念/自尊:这主要是指我们通常看待自己的方式,比如觉得自己身上有哪些优点,有哪些缺点等等;

心境:简单来说,开心时更容易想起自己的优点,忧伤时更容易想到缺点;

目标:为自己设立不同的目标,会影响我们的动力和精神状态;

物理因素:饥饿、荷尔蒙变化、精神类药物的使用也会发挥影响,最常见的就是有些人在喝酒前后的变化。

2. 情境因素

社会角色:每个人都有多个社会角色,例如一个女人可以同时是家长、律师、志愿者等,身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会有一套相应的行为规范影响我们的自我表现;

社会环境:身在群体之中,我们必然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比如我们的某项特征在某个社会场合中越独特,我们越有可能用这个特征来描述自己;比如我们会想象他人对自我的评价,你无意看到老板在批评一位同事之后,可能更容易对自己刚完成还没有上交的工作感到不满意。

近期事件:一次失败事件会使我们更消极地看待自己,虽然过一段时间这种挫败感会消失,但当下却会发生重要影响。

介绍完对影响自我认识激活的因素,现在来看看如何利用这些因素更好地认识自己:

1. 改变叙事方式

研究认为叙事越复杂的人,自我觉察能力越好。从更多元的角度回顾以往发生的事情,而不是简单从自己的角度对事件进行主观评判,这实际上是将通常看待自己的方式从单一逐渐转为多元。当我们能够从更多不同角度看待自己(自我复杂性提高),也更不容易在一个特定事件情景下对自己作出评价。

2. 探索新的生活

不少建议都提到要勇于探索,才能寻找到真正的自己。这是在通过改变社会环境、调节心境、提供新的社会角色,来激活自我认识。例如去一个憧憬的城市开始新的工作,可能会因为公司氛围、同事做事风格等使得自我展示出不同的独特性

3. 向周围的人收集匿名反馈

亲人、朋友、同事、伴侣……这些与我们拥有不同的关系的人,代表着自我所存在的不同社会情境,他们怎么看待“我”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在这个情境中的自我特征。为了更准确地获得信息,避免他们由于害怕影响关系而故意说好话,通常的建议是发起一个匿名的链接和一些具体的问题。例如:你认为我是一个负责的人吗?选项一般不会是简单的“是”或“否”,可以设置“非常符合”到“非常不符合”的1-6的选择。

认识自己是一生的功课、是一场漫长的探索,即便拥有稳定的自我和自我认识,我们也并不可能在每时每刻都能够展露、发现自己的所有特征和复杂性。

接受了这样的观念,我们可能会发现,对自己的认知大起大落并没有什么问题,最需要做的恰恰是将之整合到一个复杂的自我形象上,不断探索和拓展自我,最后可能会发现,原来我们比自身想象中更加强大和独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