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盖攻打曾头市中箭身亡,宋江取而代之,坐上梁山泊的第一把交椅,立即把晁盖时期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在《明·容与堂本水浒传》中李卓吾对此批道:

“改聚义厅为忠义堂,是梁山泊第一关节,不可草草看过。”

武松宋江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宋江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1)

为什么这一字之改,“是梁山泊第一关节”?

作者对此没有明确写出,评者也语焉不详。不过,从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和思想脉络来看,这一改动,却是一个明显的转折点,一个分水岭。

在这之前,在晁盖掌权的“聚义厅”时期,梁山泊好汉想的是造反,他们的行动是打击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壮大自己的力量。无论是“三打祝家庄”、粉碎“三路兵”,还是攻陷青州、大闹华山等,无一不显示出“聚义”所产生的足以使统治者畏惧的强大力量。真是英雄扬眉吐气,贪官闻风丧胆。这时,宋江多次喊叫要接受招安,但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大概他还没有完全掌握梁山泊的权力。

宋江接替了晁盖之后,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很明显,他要突出的是一个“忠”字。忠者,为朝廷效力之谓也。名正言顺,宋江放手大干。要效力朝廷,首先就要接受招安,取得朝廷的赦罪。于是,他把争取招安的活动,从前一个时期口头宣传,转到行动上来了。

武松宋江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宋江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2)

一字之改后,宋江为了招安开展了哪些行动?

他赚卢俊义上山,义释关胜,收服董平,活捉索超等人时,都不厌其烦地表白:屈居水浒,乃是权宜之计,是不得已的。他们旨在“替天行道,并无异心”,专等朝廷招安,博取封妻荫子,等等。

在“菊花会”上,宋江与众人摊牌了,把李逵,武松,鲁智深和阮氏三雄反对招安的思想压下去了。接着,他亲自到东京去进行招安活动,不成,又派了燕青,李逵再次进入东京,走李师师的后门,以金珠宝贝厚赠李师师,通过她打通枕头上的关节,与宋徽宗挂上了钩。

武松宋江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宋江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3)

在这个时间里,宋江也曾组织过几次战斗,但只是防御性的,限于抵挡住官军的进攻,不是要消灭官军。从根本上说,打是为了招,为了接受招安创造条件,消除阻力。 “两赢童贯”, “三败高俅”,都是如此。

“两赢童贯”,“三败高俅”后看宋江怎么做的?

童贯率领十万大军,气势汹汹,想一举踏平梁山泊。梁山泊好汉把他打得溃不成军。当他狼狈逃窜,眼看就要全军覆灭时,宋江却立即“鸣金收兵”。为什么呢?

作者说:“原来宋江有仁有德,素怀归顺之心,不肯尽情追杀;惟恐众将不舍,要追童贯”,断绝他受招安之路。他还把活捉到的童贯手下的大将酆美请入忠义堂内上座,“亲自捧杯陪话,奉酒压惊。"宋江向他赔礼说:

“将军阵前阵后,冒渎威严,切乞恕罪。宋江等本无异心,只要归顺朝廷,与国家山力,被这不公不法之人道得如此,望将军回朝,善官解救。倘得他日电见恩光,生死不忘大德。”

他还派人护送酆美下山回京。

武松宋江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宋江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4)

当梁山泊好汉拚着老命,把不共戴天的仇敌高俅抓到之后,宋江不是高兴,而是慌了手足。他见到张顺押来了高俅,慌忙下堂扶住,便取过罗缎新鲜衣服与他换了,扶上堂来,请他正面而坐。宋江纳头便拜,口称“死罪!”接着宋江设盛宴,款待高俅。他向高俅乞求道:

“文面小吏,安敢叛逆圣朝,奈缘积累罪尤,逼得如此。二次虽奉天恩,中间委曲奸弊,难以缕陈。万望太尉慈悯,救拔深陷之人,得瞻天日,刻骨铭心,誓图死报。”

武松宋江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宋江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5)

宋江绝口不提高俅迫害梁山泊好汉,使许多人家破人亡的罪恶行径,把高俅屡次进剿梁山泊所欠下的累累血债一笔勾销。自己打了胜仗,反而向手下败将顶礼膜拜,口称“死罪”,把“仇敌”当作“恩人”,把灾星看作“救星”。这是晁盖当政时所没有,是宋江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之后才出现的。

可见,尽忠,与聚义是不相容的。要尽忠,就得放弃聚义,要聚义,就不能尽忠。宋江为了尽忠朝廷,便逐渐停止聚义。这就是宋江所以改“聚义厅”为“忠义堂"的真义所在。从这一点看,宋江“改名”之举,的确是《水浒传》的一个令人注目的情节,“是梁山泊第一关节”。

武松宋江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宋江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6)

结语

这一字之改,是宋江的招安思想从口头上转向行动上的一个标志。这一字之改,是梁山泊好汉从造反走向招安的开始。不过,作者在写“造反”与“招安”时,态度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同。看来,既同情造反,也不反对接受招安。造反是逼于无奈,接受招安也情有可原。这样的思想矛盾是《水浒传》成书的特殊的历史背景所造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