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前1115年—前223年)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熊氏。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在春秋时期,楚国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诸侯国,不仅可以和齐国一较高下,还和晋国争霸天下。不过,到了春秋后期,伴随着吴国的崛起,楚国在柏举之战中吃到了败仗,导致自己的都城被吴国大军攻破。虽然楚国最终凭借着秦国的帮助而复国,但是,长期和晋国、吴国之间的较量,导致楚国的国力受到了严重的消耗。在此背景下,楚国在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迎来了一位非常关键的君主,也即本文所要说的楚惠王。就楚惠王来说,可谓楚国的中兴之主。

春秋战国时楚国的五名大将(楚国的一位中兴之主)(1)

首先,根据《史记》、《左传》等史料的记载,楚惠王(?—公元前432年),芈姓,熊氏,名章,《墨子》作楚献惠王,楚昭王之子,母越姬(越王勾践之女),春秋晚期、战国初期的楚国国君,公元前488年―公元前432年在位。在楚惠王在位之前,楚国因为在柏举之战中败给了吴国,加上和晋国之间的互相消耗,所以在国力上处在一个低谷阶段。更让楚惠王头疼的时候,在其即位初期,还遇到了楚国内部的叛乱。具体来说,楚惠王二年(公元前487年),子西将楚平王之子太子建(楚惠王伯父)的儿子胜(白公胜)从吴国召回楚国。

春秋战国时楚国的五名大将(楚国的一位中兴之主)(2)

到了楚惠王八年(公元前481年),白公胜自立为楚王。面对白公胜的叛乱,楚惠王没有过于慌张,而是让叶公沈诸梁等人征发楚国方城之外的大军去平定叛乱。不久之后,叶公沈诸梁等人顺利打败白公胜,白公胜因走投无路,于是自缢身亡。在平定叛乱后,楚惠王继续重用子西、子期、子闾等贤臣,通过持续地休养生息,以此促使楚国的国力得到迅速地恢复。在此背景下,楚惠王开始对外用兵,以此扩张楚国的疆域,这也是多位楚国君主努力的重要方向。楚惠王十一年(公元前478年),楚国大军正式消灭了陈国这一诸侯国。

春秋战国时楚国的五名大将(楚国的一位中兴之主)(3)

在春秋战国时期,陈国后期定都宛丘(今河南淮阳城关一带),辖地最大时达十四邑,大致是今天的河南东部和安徽西北部一部分。由此,通过消灭陈国,楚惠王将楚国的疆域扩张到了中原地区。楚惠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47年),楚惠王派兵攻灭蔡国。蔡国(公元前1046~公元前447年),周朝诸侯国,建都蔡(今河南上蔡县),始封之君为周武王之弟叔度。和陈国一样,蔡国也处在中原地区。在消灭陈国后,到了楚惠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45年),楚惠王灭亡杞国(今山东安丘东北)。

春秋战国时楚国的五名大将(楚国的一位中兴之主)(4)

最后,由此,非常明显的是,通过连续消灭陈国、蔡国、杞国这三个诸侯国,楚国将自己的势力扩张到今河南省、山东省一带,从而让自己在之后的中原争霸中处在有利地位置上。与此同时,在楚惠王扩张疆域的过程中,越国消灭吴国,不过,越国这一后起之秀无力占据江淮、淮北地区,楚国趁机扩张到泗水一带,并借机攻打宋国。并且,春秋和战国之际的齐国处在田氏代齐的关键阶段,而晋国则处在魏赵韩三家分晋的阶段。因此,对于齐国和三晋,都没有精力来遏制楚国的扩张。在此基础上,楚惠王这位君主不仅是楚国的中兴之君,更重新让楚国称霸一方。根据《史记》、《左传》等史料的记载,楚惠王五十七年(公元前432年),在位57年的楚惠王去世,其子楚简王继位。

文/情怀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