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作家著眼于「内外」问题,例如精神与世界,个人与社会。
英国作家D.H劳伦斯(1885-1930)的作品,永远是「上下」优先。
劳伦斯在乎的是是上层与下层阶级,肚脐以上跟以下之間,如何保持阴阳调和的问题。
他生前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跟《金瓶梅》一样,先是被是为Y书,后来才让人意识到,眼界大开之后,还得细思才会极恐于故事的深度。
上下问题重于一切
劳伦斯出生于英格兰中部的老矿区,父亲跟许多长时间在黑暗中工作的辛苦矿工一样,出矿之后需要喝酒来调剂。
酒喝多之后會發生的罵人打人之事,自然不在话下。但是,劳伦斯的妈妈是小学老师,她对自己对儿子对家庭都有自己的向往。
喜欢阅读而且勤於寫作的勞倫斯,得到母亲的关注跟疼爱,两人慢慢滋生出如同情侣般的情愫。然而,精神之外还是得有肉体的结合。
这使得劳伦斯很早就意识到,他需要妈妈这样成熟的脑袋,他也需要青春的身体来陪伴。劳伦斯的现实生活跟笔下世界,都比照办理。
粗鄙的父亲,细腻的母亲,敏感的儿子,这三角关系,后来发展成劳伦斯半自传性质的成名作《儿子与情人》。
我们曾相爱,几乎具有夫妻之爱,同时又是母子之爱。我们很默契,她对我姨母谈到我:「他就不同了。他好像是我的一部分。」——这是真的,我们就像是一个人,互相之间很敏感,用不着言语。
他后来写的《恋爱中的女人》,一脉相承的上下关系思考,出现了对照组。
在学校教书的姐姐妹妹,分别爱上一个喜欢独立思考的督察,一个要所有人听命于他的煤矿主。姊姊跟督察相互辩论,相互欣赏。妹妹勇敢步入上流社会,却差点被煤矿主殺死。
地面跟礦場,上跟下的世界,截然不同。怎么办?
唯有大自然,可以把上跟下,内跟外,尽皆包容。
英国人,什么都怕
《恋爱中的女人》的煤矿主最后走入阿尔卑斯山深谷,冻成了「一团冰冷沉默的东西」。姊姊跟情人婚后搬到阳光明媚的意大利,开展新的生活。
《儿子与情人》、《恋爱中的女人》和《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当中,都有大段大段的X爱场面描写。对身体的爱,对大自然的爱,似乎成了劳伦斯所推崇的人类救赎的稻草。
十九世纪末期跟二十世纪初期的英国,社会与传统都遭逢剧变。劳伦斯写信跟朋友说:
英国人这是怎么了?他们什么都怕。瞧他们那样子,就像某人脚跺地板时惊恐万状的一群老鼠。
等到《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不只是英国人,连所有国家都惊恐万状,禁止出版这本被认定的小H书。因為,劳伦斯的笔触更细腻,细节被描述得更多。
劳伦斯在小说第一页就提出警告:
只要你忘记了自己的身体,你就幸福了。一旦你意识到自己的肉体,你就痛苦了。所以,如果说文明有什么好,那就是它帮助我们忘记自己的肉体,然后时光就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快乐地流逝。
活泼青春的康妮嫁给有钱的矿主(煤矿又出现了!),先生在战后受伤得终生在轮椅上度过。心灵跟身体都枯竭的康妮认识了园丁梅勒斯,两人身体跟心灵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生活本身就是极乐
身体还没开始天雷勾动地火之前,劳伦斯先让康妮走进大自然:
一天,康妮独自一人走进了森林,缕缕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照射下来,耀眼而温暖,尽管寒风刺骨,康尼却感到莫名的兴奋。 她漫无目的地溜达着,一直走到树林尽头的一块空地上—康妮靠在一颗小松树上,看着那些水仙摇曳在阳光中,她们忍受着寒冷的天气,虚弱的外表下隐藏着多么强悍的意志啊!
终于,他们在一起了:
可她再次被欲望的强烈快感穿透了,这与温柔的快感不同,尖锐、恐惧,但在那一刻让她求之不得。尽管有点惊骇,她还是由他去,那鲁莽无耻的欲望彻底震撼了她,将她剥得一丝不挂,使她脱胎换骨,成了另一个女人。那说不上是爱了,也不是情欲。那是身体的欲望,如同火焰一样烧灼着她,直到将她的灵魂烧成灰烬。
美国文化评论家苏珊·桑塔格说:「优秀的作家要么是丈夫,要么是情人。」劳伦斯作品最好的状况就是阶级的问题(情人),肉体的问题(丈夫),被双效合一的完美处理。
德国哲学家费希特,在他讨论什么是生活的绝对必须的《极乐生活指南》一书里写道:
生活本身就是极乐。它不可能是别的,因为生活就是爱,生活的全部形式和力量都在于爱,产生于爱。
对劳伦斯来说,所谓极乐,就是要爱我们生于斯的大自然,也要爱我们自己,跟身体。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人得做完整的活人
劳伦斯曾经用「煤」和「碳」的意象,来描述自己的创作意图:
就如钻石与煤是同一种单一碳元素,一般的小说会追踪钻石的历史——但我会说:「钻石,是嘛!这是碳。」我的钻石应该是煤、煤烟,我的主题是碳。
让《查特莱夫人的情人》被禁三十年的是赤裸裸的煤,燃起熊熊烈火的碳则是要我们眼睛清明地看到爱需要平衡,生活需要平衡,精神也需要平衡。
不管你有没有看过這本書,你都应该试著跟《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当朋友。因為,劳伦斯跟我们说:
要活着,要做活人,要做完整的活人,这才是关键。小说,尤其是小说中的上乘之作可以帮你一把。它可以帮助你不做行尸走肉。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里的夫人跟情人历经波折,终于在一起。
他们不要做行尸走肉,我们也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