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孩子眼睛会说话,你能听到什么?”,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愿你余生眼里有光?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愿你余生眼里有光(活出自己的模样)

愿你余生眼里有光

“假如孩子眼睛会说话,你能听到什么?”

“快乐、天真!”支教前,我一定会这么回答。

“那现在呢?”

“有快乐,有天真……”

“还有什么?”

对于留守的孩子们来说,还有孤独、期盼与等待。

还没有来石柱支教的时候,我对“留守儿童”这个词的认识还太少了:8岁女孩佩瑶每天回家要自己拔菜下锅煮着吃;9岁男孩小飞每天在学校睡觉,一问就是“昨天看了一晚电视,家中也没人管”;旭谣的手长了冻疮,若我没有及时发现给他涂药膏,怕是要留下永久的伤疤了;小琴学习成绩好,却不喜欢和同学玩,她说爸爸妈妈在外地,每次打电话只喊她在家好好学习,不然“回来要揍她”……

看着班里留守的孩子们,我愈发对留守儿童这个群体感到好奇,我想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我想了解他们性格形成背后的动因,我想自己能不能帮他们一点。于是和校长申请了参加学校的留守儿童帮扶工作,走进留守儿童的家。

我下定决心要做他的“打气筒”

以前,刘毛这个孩子爱生气,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有畏难情绪。

我与刘毛的友情起源于一块云南鲜花饼。那天他没去上体育课,我赶忙去班里找,只见一个瘦弱的小背影对着窗户,趴在桌子上,头埋在胳膊里,身体微微起伏,好像在哭。我敲门进去,轻轻拍了拍他,边讲最近在小孩子间流行的笑话,边拿出口袋里的鲜花饼给他,问他怎么了,他缓慢抬起头,说:“老师,你去我家家访好不好?”

第一次家访,刘毛的奶奶拉着我的手,讲起刘毛的事。妈妈在他5岁的时候,就抛下他和弟弟走了,爸爸在遥远的新疆打工,一年回来一次。二年级的时候,学校里有个孩子笑话他没有妈妈,从此刘毛变得敏感、爱生气,课堂作业不好好写,遇到困难也总拿“可是我不会”来应付。说到这儿,奶奶哭得很伤心,我同样湿了眼眶,也更加理解了孩子为什么会敏感、胆小。

我下定决心要做他的“打气筒”。

第二次家访时,我送了刘毛一本《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两周后,他告诉我尼尔斯原本调皮贪玩,但在旅途中克服了很多困难,最后变得很勇敢,他想和尼尔斯一样去冒险。我说:“可以呀,如果你也想变勇敢,那就应该认真地去对待每一件事。”果然,刘毛开始认真写字了,语文课开始积极回答问题了,喜欢思考了,变勇敢的刘毛正在一点点战胜“畏难情绪”。在元旦联欢会上,还自告奋勇地表演了节目,他告诉我,自己喜欢在全班同学面前唱歌时的感觉。

后来我又送了刘毛《鲁滨孙漂流记》和《克雷洛夫寓言》,他很喜欢书中主人公的精彩冒险。相信鲁滨孙能够让他看到坚持和乐观的力量;相信寓言故事能让他明白更多的道理,找到前进的勇气。

现在,他的口头禅从“可是我不会”变成了“我想去试试。”

从自卑的“小鸭”到自信的“天鹅”

我与珍珍第一次见面,她羞红了脸,自我介绍时,她支支吾吾地说:“我的性格不好,没有什么爱好。”我忙说:“性格不分好坏哦,只有内向和外向,不管是内向还是外向,只要你是个善良的孩子,就是好的!”听了我的话,她抿了抿嘴唇,低下头笑了:“那我内向。”

好几次语文课,看得出珍珍都是鼓起勇气才举了手,可站起来后却紧张得说不出话。

来到珍珍家,小屋虽破旧但也整洁,屋里住着珍珍和外婆,门前的一小块菜地供祖孙俩日常食用。“她爸爸妈妈在山东打工,寒假能回来见一面都不错了。我一个人带这个孩子不容易,有时候脾气急,她不听话时我会打她。”珍珍的外婆说道。虽然外婆真心心疼珍珍,但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曾让这个瘦弱的女孩子变得更加自卑、胆小。

每次家访,我也会根据珍珍的性格送给她一本书;每当她取得一些进步,我都会有意识地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她。现如今两个学期快过去了,珍珍举手发言的速度越来越快、频率越来越高、声音也越来越洪亮,上个星期还自告奋勇想做班里的小领读员。

她说自己也想和海伦·凯乐一样去尝试自己不会的,和爱丽丝一样勇敢善良,去帮助别人。我相信她可以做到。

我在给孩子们的书首页写道,“愿你眼里有光,活出自己的模样。”

责任编辑:谢宛霏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