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和珅看到刘墉的金狮镇纸,和乾隆皇上的是一对,他设计陷害刘墉,让乾隆误以为刘墉是贪赃枉法之辈,这天乾隆来到刘墉府上看刘墉,此时刘墉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掉进了和珅的圈套,乾隆看到书桌上的金狮镇纸,以为刘墉收下了自己的礼物,拿在手里好一顿把玩,皇上提起这段日子,围在他门外送礼的人,话里户外都在隐射刘墉受贿,刘墉当即禀明已经将行贿钻营之人记录在册,整理好之后就呈现给皇上,皇上表面说等着看,可是那背后的意思肯定不简单,乾隆离开后,格格一眼就看出了问题,他觉得和珅陪着来肯定是没安好心,格格猜测乾隆是不是看上了刘墉的金狮镇纸,便让刘墉把镇纸送给皇上好了,刘墉说不行啊,原来这个金狮镇纸是刘墉的两个哥哥拿命换来的,当初冤假错案,误杀了刘墉的两个哥哥,事后太后为了弥补刘家,便将本是一对的金狮镇纸中的一个赐给了刘家,那个金狮镇纸就相当于是刘墉两个亲哥哥的命啊,所以自己说什么也不会将金狮镇纸交出去,

刘墉看透和珅一举一动(跳入和珅设下的圈套)(1)

而乾隆并不知道此事,他真的以为刘墉收下了自己的镇纸,格格听说了刘家的事情之后,二人抱在一起痛哭,事后刘墉与格格商讨,认为和珅让刘墉举荐唐宝良,说这是乾隆的意思,格格觉得有阴谋,怕不是假传圣旨要挖坑了,便让刘墉好好地查一查唐宝良,果不其然,乾隆最近最重视的业绩就是永乐大典,然而这永乐大典却被人盗走了,派人去查,却一去不复返,而这个人就是和珅让刘墉举荐的唐宝良, 有人假扮郎中到六王爷家中踩点,晚上,六王爷照常喝多酒,在睡觉,唐宝良溜进了六王爷的房间里翻箱倒柜,慌乱之中,不小心碰到了东西,吵醒了六王爷,六王爷也是个聪明老头,一边假装打呼噜,一边看清贼人到底在做什么,潜伏靠近,走进了贼人就抽出了刀,和贼人打了一架,

刘墉看透和珅一举一动(跳入和珅设下的圈套)(2)

打斗声很快引来了格格,六王爷让格格把门口和暖道口都堵死,一番大战,贼人跳窗而逃,没想到是自投罗网,六王爷将唐宝良交给了刘墉审查,刘墉一眼看出唐宝良是个当官之人,随后唐宝良告诉刘墉说,自己就是目前正在通缉的唐宝良,而他的失踪实际上是为了微服私访,偷偷调查永乐大典丢失的案子,他在六王爷房间翻东西也是为了查找永乐大典,因为翰林院着火的时候,六王爷是最快到达那里的,唐宝良以为是六王爷故意放火,偷走了永乐大典,不过现在看来,作案之人并非六王爷,刘墉提醒唐宝良去调查一下搬运工,唐宝良被刘墉一番指点后,恍然大悟,觉得自己有了调查的方向,

刘墉看透和珅一举一动(跳入和珅设下的圈套)(3)

之后刘墉请求唐宝良继续微服私访,但破案之前,不能回官衙,破案之后,拿到永乐大典直接去面呈皇上,说明原委,唐宝良问刘墉,为什么要这样,刘墉说此事关系到你我的前程,让唐宝良切记此事,第二天,刘墉和格格一起聊唐宝良的事情,虽然还不知道和珅打的是什么算盘,但聪明的刘墉也猜得七七八八,刘墉打算跳入圈套,将计就计反咬一口,刘墉向格格表示,自己要举荐唐宝良,而这样刘墉的官位有可能就不保了,格格表示,自己哪怕跟刘墉过平常的日子也好,于是刘墉就把自己考核的名单交给了乾隆,乾隆看了一下名单,名单上第一名就是唐宝良,皇上看到这个名字失望至极,他问刘墉为什么举荐唐宝良,刘墉却说唐宝良办事得力,乾隆说自己让唐宝良去查永乐大典丢失的事情,如今人都不知道跑到那里去了

刘墉看透和珅一举一动(跳入和珅设下的圈套)(4)

说着乾隆看到桌子上的不见的金狮镇纸就很生气,觉得刘墉被唐宝良给收买了,皇上生气地怒骂刘墉,刘墉解释自己不敢,乾隆见刘墉还敢辩解,火气一路飙升,直接下令,摘掉刘墉的顶戴花翎,贬去他的官职,把考核的事情交给了和珅,这次刘墉并没有为自己做任何辩解,任由别人将自己的官帽和朝珠被人摘下,恭恭敬敬的给乾隆磕了个头,就走出了皇宫, 因为遭到贬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刘墉并不担心,他现在只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压在了唐宝良的身上,只要他能顺利完成任务,那么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此时的刘墉早已经算计好了一切,告诉给他抬轿子的轿夫,少则七天,多则半月,什么时候听到皇上要去石料厂,就来府上接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