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文原句:同上(三年级下册第8课),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掩耳盗铃出自寓言?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掩耳盗铃出自寓言(掩耳盗铃选自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

掩耳盗铃出自寓言

  (一)课文原句:同上(三年级下册第8课)

(二)文化因素: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

(三)文化内涵:引文的内涵是:有一个发现大钟的人想把大钟弄走,可是这个钟太大背不动。他于是就用锤子砸,砸的大钟很响。他恐怕让别人听见然后前来与自己抢夺,于是很快地用手堵自己的耳朵:害怕别人听到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这段引文结尾的两句话点出了‘掩耳盗铃’的文化含义,就是告诉人们:做事前一定要加以思索,想到“所做的事会有什么后果”:第一不要做违法的事。做违法的事就跟“掩耳盗铃”一样,是“自己欺骗自己”。第二就是“不要“自欺欺人”。砸钟的人则不是这样:他所做的事正与他要做的事方向相反:“自欺却欺不了人”。

说明:为了帮助小学生家长顺利地为自己的孩子答疑,帮助小学新入职的教师查找资料,帮助高年级学生顺利自读,本《随笔》将对这些含传统文化因素的名言警句做一些讲解。敬请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