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扬州发布】

通讯员 韦娜 孙鸣霞 扬州发布记者 陈晨 文/图

近日,扬州市广陵区曲江街道曲江新苑社区曲江新苑小区门前,一个卖米糕的摊点引起了周边居民的关注。这是一个很普通的街边小摊,但与众不同的是,这名年轻的摊主双耳失聪,经营期间全靠“打手势”与顾客沟通。

教育文字版正能量(我们正青春白天是教师)(1)

这名聋人名叫许严,今年38岁,为了撑起“一个家”,他一天要干几份工,除了傍晚出摊做生意,白天还得赶到距家20公里的扬州特殊教育学校教书育人。正是这种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精神,街坊邻里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斜杠青年”。

■身残志坚

一块招牌引关注,摆摊全靠“打手势”

8日下午5点,许严推着他的“许记寿司米糕”小车,准时出摊。

支起摊点后,许严穿上围裙,第一件事就是将一块特殊的“温馨提示”摆好,上面写有“很抱歉,我们听不见声音,请用手指一下菜单上的品种”的提示字样,之后便埋头开始制作章鱼小丸子、米糕和寿司。

很快,生意上门,许严就忙碌起来。称重、和面、热锅、刷油、调配、翻转……一套流程下来,忙而不乱,不出10分钟,一锅香喷喷的章鱼小丸子就制作完成,涂酱打包,逐一递给排队的顾客。

教育文字版正能量(我们正青春白天是教师)(2)

许严无法像其他摊主那样,跟顾客流畅交流,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做生意。顾客点单时,只需要用手指一下菜单上的品种。此外,摊子上张贴了各种提示语,比如“一分钟即熟”、“蒸汽烫手,请勿靠近”等。每年冬季,有人在等候米糕的时候,经常将手靠近笼屉取暖,许严都会礼貌地指指提示语,以防顾客烫伤。

■斜杠青年

一天要干几份工,只为撑起“一个家”

“请大家有序排队,很快就好”“摊主听不见,需要什么用手指一下菜单就行”……在摊点一旁,总能看见一名阿姨帮忙的身影。原来,她是许严的母亲严文英,为了让儿子的小生意更加顺畅,她每天都会赶来“打下手”。

今年66岁的严文英说,儿子是扬州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外聘教师,收入不高,考虑到儿媳也是一名聋人,并且育有一对龙凤胎子女,家庭经济压力大,于是许严每天利用下班时间摆摊做生意,为的就是补贴家用。介绍儿子的经历时,严文英的一句话令在场顾客感动不已,她说:“学校距家有20多公里,为了准时出摊,儿子从来不坐校车,都是自己骑电动车往家赶。”

“儿子真的太忙了,每晚都要忙到10点以后才收摊,有时看得也心疼。”严文英说,除了学校教学、摆摊做生意,许严有时还会利用休息时间送外卖,奔跑的脚步一刻都不会停歇。为了减轻儿子压力,严文英每天都会帮忙准备食材,按照许严写下的菜单,采购胡萝卜、牛肉、鱿鱼等,切丁、切丝后,等着许严下班回家出摊制作即可。

由于是现做现卖,许严的章鱼小丸子、米糕和寿司显得格外新鲜和软糯,赢得了不少回头客。小区居民孙女士说:“我每周都要买上两次,家里老人小孩特别喜欢吃,残疾人创业本就不容易,我们要支持一下。”

■追逐梦想

生活还有“诗和远方”,凭借爱好成“获奖专业户”

人的一生,除了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对于许严来说,也不例外。

许严出生在扬州李典镇,幼时因药物注射致聋。身体的残疾没有阻碍他对知识的追求,2006年,许严考上了金陵科技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后,他被扬州特殊教育学校聘用,教信息技术,至今从教已有12年。

许严爱好广泛,运动、摄影都是他的最爱。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许严成了“获奖专业户”。2010年,他获得扬州市第五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网页设计三等奖;2011年,作为指导老师,他获得江苏省学生电脑作品比赛网页组二等奖;2014年,获得江苏省残疾人技能大赛室内摄影二等奖;2016年,获得扬州市教育局“中国梦·运河情”摄影二等奖;2018年,获得扬州残疾人技能大赛电子商务一等奖、江苏省残疾人技能大赛电子商务二等奖……

“之前在教书之余,我也尝试过创业,从事过电子商务、电脑维修、摄影等行业。”许严用手机打字告诉记者,考虑到照顾家庭,目前,他关掉了网店,选择下班后在小区门口摆摊,挣钱补贴家用。

谈及未来,许严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尽快考上编制,成为一名正式教师。他坚定地“说”:“健康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甚至做得更好。”

■名词解释

斜杠青年:近些年,斜杠青年一词非常流行,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本文来自【扬州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