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元帝时,为稳定边塞地区,王昭君出塞,嫁与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开始了悲剧的人生。杜甫曾作诗缅怀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古时候政治和亲屡见不鲜,作为最简单有效的外交手段,统治者不费一兵一卒,即可安定一方。牺牲个人婚姻幸福,换来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听起来似乎是无比高尚的行为。可背后的辛酸经历,又有何人能够知晓?

松赞干布为何要迎娶文成公主(松赞干布早逝后)(1)

同昭君一样,唐朝为了促成与吐蕃的友好外交,派文成公主入藏和亲。两人有着相似的命运,自和亲之日起,便远离中原故土,再难踏上家乡的土地。

文成公主进藏四十年,丈夫松赞干布早早去世,她独自在吐蕃生活,直到死也没有回过长安。

文成公主的一生,都在尽全力维护唐朝与吐蕃的关系,正是她如纽带一般的存在,才使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到交流,并且维持了两百多年的和平稳定局面。

远嫁和亲:宗室之女受封大唐公主,下嫁吐蕃王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并非唐太宗之女,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主,可为何她会以公主之名,嫁给吐蕃王?

贞观年间,正是太平盛世,举国上下一片祥和。

大唐强盛,万朝来贺。唐太宗也乐于同周边小国交好,派使者前往各国,宣扬国威并建立友好关系。

松赞干布为何要迎娶文成公主(松赞干布早逝后)(2)

远在藏族地区的吐蕃也在其中,为示礼节与诚意,吐蕃王遣使者回访,但此行的目的并不单纯。吐蕃见唐朝国力鼎盛,想进一步加强两国关系,于是松赞干布提出要迎娶大唐公主。

唐太宗自然是不答应的,吐蕃乃蛮夷之地,只不过是一边陲小国,有何资格娶金枝玉叶的大唐公主。遭到拒绝后,使者回吐蕃复命,并谎称是吐谷浑国在其中挑拨。吐蕃此番示好,却倍受冷落,不仅颜面尽失,还没达到目的,必然不会轻易善罢甘休。

被拒绝的吐蕃羞愤不已,向吐谷浑发动战争,大获全胜,并宣称如果不和亲,就要继续东进攻打唐朝。眼看就要通过该国入侵大唐疆土,唐太宗立刻派兵,很快便控制住了局势。

松赞干布见不敌大唐军队,识趣地退回吐蕃,后来还再次出使唐朝,供奉黄金首饰,以示歉意,并再次提出和亲事宜。

松赞干布为何要迎娶文成公主(松赞干布早逝后)(3)

明明战场局势大好,此时的唐太宗却答应了这门亲事,原因有三。其一:吐蕃此番攻破吐谷浑军临大唐城下,竟然不费吹灰之力,实力不容小觑;其二:大唐实力虽强,但居安不能忘思危,要小心谨慎处理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其三:通过和亲就能解决的问题,比起兵戈相见,要明智的多。

双方各退一步,都不必撕破脸皮,劳民伤财,只是苦了文成公主。唐太宗始终不愿舍弃亲生女儿,将一宗室之女封为公主,于吐蕃求亲第二年,将其下嫁松赞干布,此时的文成公主只有十五六岁。

虽说宗室子女原本就没有婚姻自由,但远嫁吐蕃,对于文成公主来说,无论如何也称不上是一桩好亲事。

异国荣宠:秀外慧中深得丈夫喜爱,倍受尊重享最高待遇

其实比起很多和亲公主,文成公主还算幸运。松赞干布只比她大八岁,刚刚及冠的年纪,年轻有为,两人倒也般配。

松赞干布为何要迎娶文成公主(松赞干布早逝后)(4)

吐蕃全国上下,为迎接文成公主的到来,做足了准备。在经过长途跋涉后,文成公主顺利到达吐蕃境内,松赞干布和大臣们一起,早已到达附近接亲。

在举行完各种仪式后,文成公主成为名正言顺的吐蕃王后,被接入宫内,送亲队伍也开始返程。刚嫁入吐蕃的她,因当地饮食起居与中原大相径庭,因此很不习惯,但也只能默默忍受,毕竟这里是她以后的归宿。

松赞干布非常宠爱文成公主,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温柔贤惠还多才多艺,总会给他带来惊喜。爱屋及乌,在文成公主的影响下,松赞干布逐渐喜欢上中原文化。

他效仿中原人穿丝绸制衣,学习中原经典著作,一时之间,全国兴起学习热潮。

松赞干布为何要迎娶文成公主(松赞干布早逝后)(5)

松赞干布还为文成公主修建布达拉宫,其规模之大,令人惊叹,宫内至今还保留着关于公主的壁画和塑像。文成公主在吐蕃,不仅身份尊贵,还享受着仅次于吐蕃王的待遇。

爱一个人就要接受他(她)的全部,松赞干布为了文成公主,心甘情愿移风易俗,只为博得红颜一笑。虽是政治婚姻,但看得出来他是真的喜欢,费尽心思讨妻子欢心,这对远嫁的文成公主,也算是最大的安慰了。

牢记使命:破除旧习传播中原文化,促进两国间和平往来

文成公主入藏,不仅改变了松赞干布,也影响了全国。当时的吐蕃还保留着很多非常传统的习俗,例如用红色的颜料涂脸,称为赭面。文成公主特别厌恶这一做法,于是松赞干布便下令禁止赭面。

在和亲旨意下达之后,文成公主便知道,为了两国的关系,她必须在中间发挥作用。倾一人之力,保国家太平安宁。古有男子披坚执锐,征战沙场,文成公主的牺牲,也是为了百姓苍生

松赞干布为何要迎娶文成公主(松赞干布早逝后)(6)

因此她入藏后,将中原文化传播到吐蕃,影响巨大,极大地巩固了唐朝与吐蕃的关系。松赞干布除了自己修习汉族文化,还送很多王室子弟前往长安读书,向唐朝学习各种先进的技术,促进当地的农业、商业发展。

信仰佛教的文成公主,还在吐蕃传播佛教思想,修建庙宇,极大地影响了藏传佛教。自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唐朝与吐蕃互相通商、交流合作,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吐蕃落后的政治制度以及社会状态。

很明显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对两国的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吐蕃日益崛起,对唐朝边境的稳定也做出很大贡献。

根据史书记载,文成公主在藏区的生活似乎很是幸福,但到底如何,也只有自己知道。

松赞干布为何要迎娶文成公主(松赞干布早逝后)(7)

半生孤寂:和亲九年丈夫英年早逝,于吐蕃寡居三十一年

松赞干布宠爱文成公主,处处维护她。可惜两人成亲后的第九年,松赞干布不幸去世,年仅34岁。

丈夫死后,文成公主并没有期盼返回家乡。对于她来说,吐蕃已经成为第二个家乡,她热爱当地的风景和人民,再难割舍。

虽然当时文成公主完全可以申请返回唐朝,但身处这样一个重要的位置,文成公主根本不能轻易动身。吐蕃王刚刚逝世,国内局势不稳。一旦新任继承人政见不同于松赞干布,那么她苦心维护多年的关系,就会出现问题。

于是,在此后的三十一年,文成公主始终没能回到中原大唐。而是留在吐蕃,继续传播中原文化,她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在吐蕃人民眼中,她甚至是藏传佛教中绿度母的化身。

松赞干布为何要迎娶文成公主(松赞干布早逝后)(8)

公元680年,文成公主在当地感染天花,因救治无效逝世。丈夫去世后,她独自在吐蕃生活了三十年。如果松赞干布能够陪伴她久一些,该有多好。异国而来的女子,思乡之情已足够她肝肠寸断,丧夫之痛又该如何抒解。

文成公主死后,王室举行了非常隆重的葬礼,均从最高规格,当地人民还为她修建公主庙。藏族地区至今,还流传着与文成公主相关的传说。

古代政治联姻,两国结秦晋之好,利国利民,在当时是关乎国家命运、百姓生计的大事。为顾全大局,就必然有人要为之付出代价,成为政治牺牲品。作为联系两国的桥梁,文成公主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吐蕃与大唐,才得以换来两国的和平共处。

松赞干布为何要迎娶文成公主(松赞干布早逝后)(9)

皇帝不愿将亲生女儿嫁入吐蕃,骨肉至亲分离,同时又想获得最大的利益,这样看来,文成公主只是一枚棋子。如果能够选择,她或许并不愿意嫁给吐蕃王,成为王后,嫁一寻常人家,相夫教子。可惜天子之命,难以违抗,她能做的只有顺从。

文成公主只是众多和亲公主的代表人物,能够被史册详细记载,流芳百世,也只是因为任务完成的出色。雪山连绵的旷野,一座孤坟遥对东方,守望着记忆中的长安。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