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是非非错杂谈,真真假假落尘渊。

大家好,欢迎来到大君说历史。

说起赵武灵王,大家是不是觉得如雷贯耳,大名鼎鼎,记得大君在上学的时候,历史课本上还单独有一个章节讲的就是"胡服骑射"。易服,改兵制,在战术上进行革新,使骑兵正式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慢慢的取代笨重的车兵,使赵国在短时间内军事力量大幅度提升,成为了战国中后期唯一一支可以和秦国的虎狼之师相抗衡的军队。可以负责任的说:如果没有这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秦国统一六国的脚步可能会提前几十年。

赵武灵王谥号怎么来的?赵武灵王谥号中为何会有个(1)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让赵国强大,甚至为中国的历史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死后谥号里面为什么会有一个“灵”字呢?这也是很早之前,大君十分不解的一件事情。直到弄清楚了古代帝王谥号的含义以及赵武灵王的生平,大君才彻底明白,原来这个谥号,真的是恰如其分。

那么今天,大君就为大家说一下赵武灵王中这个灵字的来历。

首先,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古人对于王侯将相死后追谥时比较常用的字。

1、 褒扬性的美谥:庄、武、文、宣、襄、明、昭、威、睿、康、景、懿等。

2、 怜惜性的平谥:怀、悼、哀、闵、思、殇等。

3、 贬义性的恶谥:幽、厉、纣、灵、炀等。

由此可见,赵武灵王的谥号是明显的褒贬组合谥。

赵武灵王谥号怎么来的?赵武灵王谥号中为何会有个(2)

《中国古代谥法》对不同的谥号都有很明确的解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我们这里只说一下武和灵:克定祸乱曰武,乱而不损曰灵。

“武”我们上面提到了,就不赘述了,而这个“灵”字在谥号里面的意思就是:引发动乱而未能采取有效的手段将其制止,造成危害国家的行为。

意思已经很明确了,就是说赵武灵王做过引发动乱的行为而又没有将其平息,使国家遭受了重大的损失,那么这位武功超群的,本应该是赵武王的国君到底做过什么荒唐事呢?

话说赵武灵王有两个非常喜爱的儿子,公子章与公子何。公子章的母亲是韩王的女儿,也就是韩夫人,这是赵武灵王的原配正妻,嫡子赵章便名正言顺的坐上了太子的宝座,而公子何呢,是吴娃生的儿子,自韩夫人去世后,赵武灵王就专宠起了吴娃,因为吴娃多才多艺且貌美如花,赵武灵王爱她爱的不行不行的。可是吴娃却是一个城府很深,权力欲很强的女人,她担心将来赵章即位,自己和儿子会失势甚至会遭到迫害,便时不时的给赵武灵王吹枕边风,说赵何是多么多么的优秀,赵章是多么多么的不肖,而且属于是持之以恒,不死不休的那种。赵武灵王就算耳根再硬,也敌不过这种软磨硬泡,最终在吴娃临死前还是答应她这个请求,废黜公子章,立公子何为太子。

赵武灵王谥号怎么来的?赵武灵王谥号中为何会有个(3)

自古以来,废长立幼就是封建国家的动乱根源,有多少英明神武的帝王最终折在了立继承人上面,弄得个晚年不保,赵武灵王也未能跳出这个规律,从这一刻起,他就已经为赵国的动乱埋下了祸根。

可是赵武灵王有一点和其他的那些帝王还不一样,至少那些帝王是在自己死后,国家发生的动乱,而他更狠,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国家就已经乱了,这又究竟是搞的哪出呢?

原来赵武灵王立赵何为太子之后,觉得还不够刺激,索性一步到位,直接让赵何做起了国君,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后世也有很多帝王这么干过,叫做太上皇,可是那时候没有这个词啊,赵武灵王算是为这个职位开启了先河,给自己起了一个十分霸气的名字:主父。在此,为了表示对这位发明家的尊敬,接下来我们就称他为赵主父。

赵武灵王谥号怎么来的?赵武灵王谥号中为何会有个(4)

其实赵主父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当时边境混乱,连年征战,自己长期在外,国内无主也不是个事儿,于是他就想到了这么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赵何主内治理国家,自己呢就安心做起了领军大元帅,东征西讨,倒是颇有建树。其实如果按照现在的情况,如果赵主父能够安抚住赵章,让他以后安心辅佐自己的弟弟,或者索性把赵章的权力削弱,让他没有争权的实力,赵国也未必会乱。可赵主父偏偏是那种思维异常活跃的人,这脑回路完全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了的,他通过这几年和赵章的并肩作战,觉得这个儿子实在是和自己太像了,就越发的喜爱他了,爱的越深,愧疚感就越重,他现在有点后悔废掉赵章了,觉得这么优秀的儿子,怎么能臣服于赵何呢?于是这位赵主父又突发奇想,想出了一个"二元制"的政治模式,将赵国一分为二,把赵章封在了代地,做起了代王。哎呦喂,我们不得不佩服赵主父的发明能力,他这创新能力简直领先了西方好几十个世纪啊。这可倒好,好好的一个强大的赵国,让自己给整分裂了,我们看到这里,还能说什么呢?只能怀疑人生了,原来人可以无脑到这种地步。

赵武灵王谥号怎么来的?赵武灵王谥号中为何会有个(5)

当消息传到赵何这里,赵何瞬间觉得万朵桃花开,心想这是我的老爹吗?才四十多岁,就脑萎缩了?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啊!赵何也不是傻的,他一看这种情况,就知道动乱不可避免了,于是暗暗的培植势力,以备不测。

果然,没过多久,赵章就发动了叛乱,率军直逼邯郸,来抢弟弟的王位了。

这时,赵主父才知道自己错的有多么的离谱,于是赶紧过来做调和人:你们俩别打了,都是为父的错,为了国家的安定团结,该让步的让步,该妥协的妥协,别让人家看咱的热闹了。

早干什么去了,现在出来当和事佬还有用吗?这俩兄弟早就打的血脉贲张了,还能听你这些?赵主父一看,得,看来我这个当老爹的也不管事了,既然这样,我走好不啦,结果这位赵主父带着部队去沙丘(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境内)躲清静去了,拜托,这完全就是个搅屎棍的形象啊,有能力挑事,没能力平事。

结果就是赵章最终被赵何打败了,赵章走投无路,就去沙丘寻求老爹的庇护了。但赵何也是个铁腕人物,一路带兵就追到了沙丘,不久就攻进了沙丘城,擒杀了赵章。可是这个老爹应该怎么处理呢?杀吧,有悖伦理,放吧,又觉得他得为这件事负责任,以后还说不定会搞出什么其他奇葩的事情。于是赵何就把沙丘行宫内的所有人都驱逐出去,只留下赵主父一人,不给吃不给喝,派人严守宫门,不准其出入,就这样,英明一世的赵武灵王就被自己的儿子活活给饿死了

赵武灵王谥号怎么来的?赵武灵王谥号中为何会有个(6)

怎么样?赵武灵王这一生是不是非常的传奇?从前期的英明神武,到最后的晚年不保,仅仅是一步之遥,正是应了那句话:一时聪明并不难,难的是聪明一辈子啊!

戏说古事,凭吊古人,并无半点不敬之意,特此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