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存良

大雁大规模南飞的时间(平原县东高村和大雁排成)(1)

记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读过一篇课文《秋天来了》:“秋天来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排成个‘人’字,一会排成个‘一’字。”那么,大雁为什么排成“一”字和“人”字呢?这就引出了山东省平原县张华镇东高村人与大雁的一段故事。

东高村的村名不仅是因为村子里姓高的居多,还因为这个村子建在一个高土崖子上,村东头的房子与村外呈现一个断崖,上下足有一方多高。东高村往东大约有一里路,是远近有名的相家河。古老的相家河与东高村之间是一片大苇湾,芦苇生命力极强,旱地、泥滩、水里照常疯长,夏天一片青绿,秋后一片芦白,煞是好看。

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天秋天,天气凉了,大雁就往南飞,去暖和的南方过个热烘烘的冬天。等到了春天,北方开始暖和起来,大雁就又飞回来了。据说它们日行千里,夜退八百。也就是每天往南飞千里的话,夜里就又返回来八百里。原因呢?我估计是因为大雁飞得太快了,直接飞到用不了四天,南方还太热,那就再天天退回来吧,这样来来回回,就逐渐适应了南方的热,像我们每天空闲时去县城琵琶湾散步一样的道理。

当然,说日行千里,夜退八百,实际情况也不会完全一样,也可能记错了返回在同一个地方也未尝不可,人迷糊了还会在坟场转一夜呢,何况是鸟儿。

却说这一年,一群大雁往南飞,飞来飞去飞到了东高村东的大苇湾,这时已经天黑了,打前哨的大雁报告找到了宿营地,经考察,此处不失为不错的选择,于是头雁下令安营扎寨,大雁群就落在芦苇稀少的一块空地上,安排好放哨的小雁,大家开始歇息。

这大雁群里有一只老雁,行走江湖多年,经验丰富,警惕性很高。它即使睡觉也往往睁着一只眼睛张大着耳朵,环顾四周,一旦有风吹草动,它就赶紧招呼放哨的小雁、招呼大家都起来赶紧应对,真的有情况马上起飞,逃脱险境。

这不,老雁睁开眼来,抖抖翅膀,过去嘱咐放哨的小雁:你的责任重大,大家的性命都在你这里悬着呢。人是很狡猾的,你一定要提高警惕,别因为你的疏忽,让大家赔进性命去。

小雁听了,很不以为然,说,我又不小了,什么道理不知道,还用劳驾你老嘱咐?

老雁摇摇头,自顾去睡了。

东高村的猎手早已侦察到有一群大雁在这里歇息,这时扛来了猎枪,悄悄摆放好,装好火药,只等点火放枪。这些都被老雁想到了,它再次起来,要小雁和它一起巡查。小雁憋着一肚子气,突突嚓嚓跟在后面,故意弄出动静,猎人们已经隐蔽好,它们没有巡查到什么异样。小雁撇着嘴说,我是放哨的,发现情况是我的责任,你干嘛一次又一次找我的事?没有情况就是没有情况,你自己老了不能好好睡觉,折腾我干嘛?

老雁不屑于和它争吵,自顾去睡了。

然而东高的猎手真地很狡猾,他们过了一会,算计着有些大雁不容易睡着,在它们朦朦胧胧时故意弄出一点动静。老雁被惊醒了,又去喊放哨的小雁。这次小雁极其反感,动都没动一下,嘴里呜呜噜噜说着不好听的话,自己不怕困死就自折腾,别让别“雁”给你陪葬!

老雁没办法了,只好自己巡查一圈,看看确实没什么情况,又去睡了。

大半夜了,猎人们再次弄动静,这次大雁们都睡得死死的,一点反应也没有。猎人们知道时机到了,便开始擦着火镰石,去点猎枪上的火捻子。

这时,高度警惕的老雁猛地惊醒了。它大吃一惊,知道大雁群遭到了灭顶之灾。它想唤起大家,但已经来不及了,只好悲鸣着一冲飞天,躲过了灾难。与此同时,火药枪“砰!”的一声响,整个大雁群所在空地一片火海,除老雁外,大雁群全部丧生,无一幸免。

老雁飞走后,忍着失去亲人的悲痛,分别去各个大雁群一一告知,因为“一”只放哨的小雁没有尽到责任,大雁群受到了“人”的攻击而全部遇难。

自此,为了牢牢记住这个教训不再重犯,大雁南飞时一会排成个“一”字,一会排成个“人”字,就是要所有大雁牢记,在宿营时不要有“一”点放松,时刻警惕“人”给予的灾难。

(作者王存良,山东省平原县人,县民政局退休干部)

壹点号玉河微澜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