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读文章时,常常会看到这些词“一刹那”、“刹那间”,那么所谓的一刹那到底是指什么呢?

时间极短和一刹那的区别(我们常说的一刹那)(1)

最近读《佛祖通载》看到这样一段:【时最少者。名为刹那。百二十刹那为一怛刹那。六十怛刹那为一罗婆。三十罗婆为一牟休多(此云须臾)三十牟休多为一昼夜。三十昼夜即为一月。十二个月即为一年。

根据上述说法,我们可以知:

1天=30牟休多=24小时=24x60分钟,所以 1牟休多=48分钟;

30罗婆=1牟休多=48分钟=48x60秒,所以 1罗婆=96秒;

60怛刹那=1罗婆=96秒,所以 1怛刹那=1.6秒;

120刹那=1怛刹那=1.6秒,所以 1刹那=13.333333...毫秒。

这下大家知道了吗?“一刹那”的时间只有13.333333...毫秒。而这里还有一个常用的词“须臾”,“一须臾”的时间是48分钟,可见须臾的时间其实是不太短的

此外,佛家还有一些"好玩"的长度单位,为什么说好玩呢,大家一看便知。

同样看《佛祖通载》:【是等大种最极微细者曰极微尘。亦名邻虚尘。不能析释。彼七邻虚为一极微。彼七极微为一微尘。彼七微尘为一透金尘。彼七透金尘为一透水尘。彼七透水尘为一兔毛尘。彼七兔毛尘为一羊毛尘。彼七羊毛尘为一牛毛尘。彼七牛毛尘为一游隙尘。彼七游隙尘为一虮量。彼七虮量为一虱量。彼七虱量为一麦量。彼七麦量为一指节。三节为一指。二十四指横布为一肘四肘为一弓。五百弓量成一俱卢舍。八俱卢舍成一由旬。此是度量世界身相。

看到了吗?兔毛、羊毛、牛毛、虮子、虱子、麦子、手,肘,弓这些指都成了长度计量单位了。“邻虚尘,不能析释”,这个颇有点“原子不可分割”的意思呢。书中没有提一由旬是多少米,所以,我百度查了一下: 由旬,长度单位。一由旬相当于一只公牛走一天的距离,大约七英里,即11.2公里。是不是同样有趣,但古印度人可能就是这么记长度的,和我国古人用“步”来计量长度有点相似。下面我们来换算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1由旬=11.2公里=11200米;

8俱卢舍=1由旬,那么,1俱卢舍=11200/8米=1400米;

500弓量=1俱卢舍,那么,1弓=2.8米

4肘=1弓,那么,1肘=0.7米;

24指横布=1肘,(这个横布,伤脑筋啊,我们换算的时候就都一样计算了),那么,1指≈29.1毫米;

3指节=1指,那么,1指节≈9.7毫米。

7麦量=1指节,那么,1麦量≈1.4毫米(麦子有这么小吗?)

7虱量=1麦量,那么,1虱量≈0.2毫米

好了,下面不在一一换算了。

7虮量=1虱量。7游隙尘=1虮量。7牛毛尘=1游隙尘。7羊毛尘=1牛毛尘。7兔毛尘=1羊毛尘。7透水尘=1兔毛尘。7透金尘=1透水尘。7微尘=1透金尘。7极微尘=1微尘。

我们看“不能析释”的极微尘,经算1极微尘4.95e-9 毫米,差不多5e-12米,这已经是比纳米还小的单位了。查了一下这个程度应该叫皮米了,那么1极微尘≈5皮米,这个也是厉害了。

好了,这就是佛家一些“好玩”的计量单位了。

-----------------------续写----------------------------

评论里有问一瞬间=?一眨眼=?一个呼吸=?的朋友。

所以我就又去查了一下资料,但查找的过程中又发现一个问题:古代的梵典《僧只律》中有这样记载:【一刹那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 所以这里可以得到:一须臾=2880秒=48分钟,一弹指=7.2秒, 一瞬间=0.36秒 ,一刹那=0.018秒,这里的一须臾和文章里还是对的上的,为48分钟,但一刹那的时间18毫秒就对不上了,一刹那比上面的算法多了不到5毫秒。

但又有唐代玄奘(唐僧)写的《大唐西域记》中载:【时极短者,谓刹那边,百二十刹那为一咀刹那,六十咀刹那即为一腊缚 ,三十腊缚为一牟呼粟多,五牟呼粟多为一时,六时合成一日一夜 】。由这里和《佛祖通载》一致,一刹那还是13.333333...毫秒。那么唐僧应该还是比较权威的,我们还认为一刹那为13.333333...毫秒。

至于那位朋友问的一瞬也有了答案:一瞬间=0.36秒;不过这一眨眼,一呼吸就不敢答了,因为眼睛有大有小,而且鱼的眼睛大部分的眨不了;呼吸嘛,也不确定,闭气和不闭气的差距有点大,

欢迎关注,点赞,留言,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