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道这一个月的大总结(无差别级比拼让柔道更纯粹)(1)

10月25日,史怡婕(着白衣)在盲人柔道项目无差别级的比赛中战胜李丽青。

柔道项目中的无差别级比赛,让不同重量级的选手同场竞技,决出最终的胜者。与观众对传统柔道比赛的印象不同,大级别的运动员未必呈碾压之势,小级别的运动员也有一鸣惊人的表现。10月25日下午,在西安工程大学临潼校区文体楼内举行的残特奥会盲人柔道比赛,就迎来了一场特殊的、极富看点的对决。

当天,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个人赛后,盲人柔道项目无差别级的比赛正式拉开帷幕。女子57公斤级以下无差别级的决赛,由广东盲人柔道运动员李丽青对阵湖南盲人选手史怡婕。李丽青曾斩获里约残奥会盲人柔道女子48公斤级金牌。她在10月23日残特奥会女子48公斤级的比赛中夺得冠军,而对手史怡婕也在同一天获得了女子57公斤级的金牌。

双方在前3分钟打得异常胶着,未能分出胜负。虽然体重不占优势,且个头较小,但李丽青始终能在倒地前锁住对手,让史怡婕无法顺利得分。直到比赛最后几十秒,史怡婕才抓住机会通过“一本”,战胜李丽青。

本场比赛的仲裁宋兆年告诉记者,柔道运动起源于日本,在日本人的观念中,体重只是比赛的一部分,能靠着技巧拿到无差别级比赛的冠军才是真正的柔道冠军。在日本国内也不乏一战成名的小级别选手,“无差别级的比赛旨在让运动员体会更纯粹的柔道,给运动员更多的机会去拼搏、锻炼,提高柔道比赛的整体水平。”

据了解,柔道比赛按运动员体重分为8个级别,包括7个公斤级和一个无差别级。但出于多方考量,从1988年第24届奥运会开始,男子组不再设无差别级比赛。到了1992年第25届奥运会,女子柔道的无差别级比赛也被取消。直到今年的东京奥运会,柔道比赛重回其发源地,无差别级比赛才再次出现在了奥运会赛场上。本届残特奥会,男女组别分设4个无差别级的项目,分别是男子81公斤以上、73公斤以下,女子63公斤以上、57公斤以下。(记者 雪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