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及其线路走向

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位于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地区的江苏省和浙江省境内,为南北向铁路,线路起自南通市南通西站,与盐通铁路正线贯通,向南跨过长江后(利用沪苏通长江公铁四线桥),经苏州市、嘉兴市后跨过杭州湾进入宁波市。全线正线运营长度为 310.027km,其中新建线路长度为 300.954km(江苏省境内 135.039km、浙江省境内 165.915km)。全线共设南通西、张家港、常熟西、苏州北、苏州南(原名汾湖站)、嘉兴北、嘉兴南、海盐西、慈溪、庄桥等 10 座车站。新建苏州北动车所、改扩建宁波(邱隘)动车运用所。

沿线行政区划见下表。

南通至宁波高铁二标(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1)

南通至宁波高铁二标(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2)

南通至宁波高铁二标(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3)

工程主要技术标准

正线

1.铁路等级:高速铁路

2.正线数目:双线

3.设计速度:350km/h,南通西至 YTDK184 349 为 250km/h

4.线间距:5.0m。

5.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地段 7000m,困难地段 5500m,枢纽内及车站两端加、减速地段按设计速度确定。

6.最大坡度:一般地段 20‰,困难地段 25‰。

7.牵引种类:电力

8.动车组类型:CRH 或 CR 系列动车组

9.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

10.列车运行控制方式:CTCS-3 级列控系统

11.调度指挥方式:调度集中

12.最小行车间隔:3min。

13.建筑限界:按《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执行。

相关线路

1.京沪高铁苏州北站至本线联络线

设计速度:80km/h,局部限速;

最小曲线半径:400m;

最大坡度:20‰、困难 25‰;

轨道结构类型:有砟轨道。

2.预留苏州北站通甬场至如通苏湖城际铁路联络线

设计速度:160km/h;

最小曲线半径:1500m,困难 1300m;

最大坡度:20‰、困难 25‰;

轨道结构类型:有砟轨道。

3.苏州北站通甬场动车走行线设计速度:80km/h;

最小曲线半径:400m;

最大坡度:20‰、困难 30‰;

轨道结构类型:有砟轨道。

4.苏杭联络线、沪甬联络线

设计速度:160km/h;

最小曲线半径:1600m,困难 1400m;

最大坡度:20‰、困难 25‰;

轨道结构类型:有砟轨道。

5.萧甬上行联络线

设计速度:60km/h;

最小曲线半径:一般 400m,困难 300m;

最大坡度:14.2‰;

轨道结构类型:有砟轨道。

设计年度及运量

设计年度

初期 2030 年,近期 2035 年,远期 2045 年。

设计列车对数

研究年度本工程旅客列车对数见下表。

南通至宁波高铁二标(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4)

工程主要项目概况

线路及轨道

线路

(1)正线

本工程位于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地区江苏省和浙江省境内,沿线经过南通市、苏州市、嘉兴市和宁波市。

线路自南通西站(不含)分方向别引出后,沿沪苏通铁路西侧走行,于沪苏通铁路长江特大桥上游侧与沪苏通铁路四线共通道越江后,与沪苏通铁路、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共设张家港站(不含);线路自张家港站出站后,向南跨越在建苏南沿江城际、常台高速,南行至常熟市西侧设常熟西站,先后上跨省道 342、苏绍高速,并行京沪高铁北侧与苏州北并站,出站后沿京沪高铁北侧东行,跨越阳澄湖后折向南,于京沪高铁北侧入地,相继下穿京沪高铁、地铁 3 号线、地铁 5 号线、沪宁城际、京沪线后,沿凤里街地下南行,下穿吴淞江后出地面,上跨沪常高速后从西侧绕吴江同里国家湿地公园,沿白岘湖西侧前行至杨文头村与在建沪苏湖铁路苏州南(汾湖)站骑跨共站,出站后沿汾杨路南行至苏浙省界。

进入浙江省后,线路下穿汾湖水上运动中心后,以桥梁形式穿过陶庄镇,于陶庄镇南侧设嘉兴北站。出站后并行苏嘉甬高速公路西侧向南走行,自天凝镇东部通过,向南依次上跨申嘉湖高速互通、国道 G320、沪昆铁路、规划沪嘉城际后折向西南,跨越既有沪杭客专引入嘉兴南站,在嘉兴南站南侧新建车场。出站后折向南,绕避天仙河及千亩荡水源保护区,于海盐县西南侧设海盐西站。出站后以桥梁形式跨越杭州湾折向东南,于慈溪市北侧设慈溪站。出站后线路折向南穿越山区至宁波市西北侧,设慈城北线路所,预留远期甬台温高铁接轨条件,之后于慈城镇北侧通过,跨越萧甬铁路、杭甬客专后并行既有线南侧向东走行,跨越萧甬铁路、杭甬客专后采用线路别引入庄桥站,之后利用宁波枢纽庄桥至宁波段增建三四线工程至宁波站。

本工程全线正线运营长度为 310.027km,其中新建线路长度为 300.954km(江苏省境内 135.039km、浙江省境内 165.915km)。其中:正线桥梁 264.371km/61 座(其中杭州湾跨海大桥 29.162km),占线路全长的 87.84%;隧道共 30.922km/6 座(其中苏州东隧道长 15.55km,汾湖隧道长 4.238km),占线路全长的 10.27%;路基工程总长5.661km,占线路全长的 1.88%。

(2)相关线

苏州北站通甬场动车走行线 10.242km,苏州北站通苏嘉场至如通苏湖城际铁路联络线预留工程 0.730km。

沪甬下行联络线 6.484km,沪甬上行联络线 6.682km;苏杭下行联络线 5.033km,苏杭上行联络线 5.022km;宁波枢纽新建萧甬上行线联络线 1.292km,庄桥站改建工程,

嘉兴南同步实施工程 4.115km,慈城北线路所至奉化段同步实施工程 1.174km。新建苏州北动车运用所 1 座、改扩建宁波(邱隘)动车所 1 座。

轨道

(1)轨道工程概况

1)正线

①南通西站(不含)至张家港站(不含)里程范围 YTDK160 000~YTDK191 300,铺轨长度 62.342 单线公里,其中有砟轨道 48.436 单线公里,无砟轨道 13.906 单线公里,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

盐通铁路初步设计已批复及盐城至南通铁路南通西至张家港段同步实施工程变更设计已批复的轨道工程包含:

A.沪苏通长江桥(YTDK166 977.29 至 YTDK173 972.236)铺砟工程;

B.通张段 YTDK160 000~YTDK166 977.29、YTDK173 972.236~YTDK184 349.184 先期铺设的厚 25cm 道砟工程;

C.通张段 YTDK184 349.184~YTDK191 300 铺设的 CRTSⅢ型板式无砟道床工程,包括轨道板、自密实混凝土、隔离层、底座、凹槽周围弹性垫层、综合接地工程。

②张家港至省界段里程范围 YTDK191 300~DK96 203.41。其中苏南沿江共建段轨道工程已施做范围为 YTDK191 300~YTDK196 000。采用 60kg/m、100m 定尺长、U71MnG 无螺栓孔新钢轨,WJ-8B 扣件,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铺设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轨道结构高度为 738mm。

与苏南沿江共建段尚未铺轨段落为 YTDK196 000~YTDK198 550,纳入本次初步设计,本线新建工程均按时速 350 公里高速铁路标准设计。

③浙江段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区间一般地段铺设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岔区铺设轨枕埋入式无砟轨道,引入嘉兴南站范围(改 DK134 200~改 DK136 500)、引入庄桥站范围(DK271 450~DK271 904.611)铺设有砟轨道。

2)联络线、动走线相关工程

张家港至省界段相关联络线采用有砟轨道,宁波枢纽相关工程(萧甬上行线联络线)铺设有砟轨道,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

3)到发线

常熟西站、汾湖站、苏州北站、如通苏湖城际桑田岛站正线、到发线同步实施段、海盐西站、慈溪站、嘉兴北站到发线铺设 CRTS 双块式无砟轨道,岔区铺设轨枕埋入式无砟轨道。

(2)无砟轨道

采用 100 定尺长、U71MnG、60N 无螺栓孔新钢轨,钢轨质量应符合《高速铁路用钢轨》(TB/T3276-2011)等相关技术要求;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铺设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地段采用 WJ-8B 型扣件,大跨连续梁部分地段铺设 WJ-8B 型小阻力扣件;铺设岔枕地段,采用与岔枕配套的扣件。

(3)有砟轨道

钢轨同无砟轨道标准。轨枕采用Ⅲc 型有挡肩混凝土轨枕,每公里铺设 1667 根,在补偿电容和电气绝缘节安装区段,根据信号专业要求,设置配套的轨道电路专用枕。扣件采用弹条 V 型扣件。采用特级碎石道砟。

盐城至南通铁路南通西至张家港段同步实施工程变更设计已批复预铺设 25cm 道砟工程。如苏湖城际联络线、沪甬联络线、苏杭联络线、萧甬上行联络线等联络线铺设有砟轨道,采用 100m 定尺长的 60kg/m 无螺栓孔新钢轨(U71MnG),曲线半径小于等于 1200m 地段采用同等材质在线热处理钢轨;一般地段采用 2.6m 长有挡肩Ⅲ型预应力混凝土枕,轨枕铺设根数为 1667 根/km;采用弹条Ⅱ型扣件和一级碎石道砟。

路基

1.路基工程概况

新建通甬高铁正线路基总长 6.944km(含站场路基),路基长度占新建线路总长度的 2.31%。其中区间路基长 2.706km,占线路总长度的 0.90%;站场路基 4.238km,占线路总长度的 1.41%。苏州地区联络线、动走线共计 27.504km,路基长度 1.235km;嘉兴北工区走行线工程路基长度 0.64km,为车站路基;海盐工区走行线路基长度0.625km,为车站路基;慈溪工区走行线路基长度 0.762km,为车站路基;新建萧甬上行联络线工程路基长度 0.406km,为区间路基。

路基工点主要类型有 U 型槽、路堤坡面防护、路堑坡面防护、短路基、深路堑、陡坡路基、软土路基、挡土墙。其中,区间路基中封闭式路堑 1 处,长度 0.503km,位于苏浙省界分界处,基底存在 5~8m 厚软土层。采用钻孔桩 双排咬合止水帷幕支护措施,地基采用三轴咬合搅拌桩、钻孔灌注桩及管桩措施处理;深路堑及陡坡路基 5 处,长度 0.807km,位于宁波段山区范围,地层多为凝灰岩强~弱风化。采用框架格梁边坡防护及桩板墙支挡措施;短路基 6 处,长度 0.26km,多位于桥隧相接处,采用级配碎石掺水泥进行填筑,边坡采用拱形骨架护坡防护措施;嘉兴南站及嘉兴北、海盐西、慈溪工区范围站场路基均为软土路堤,地层分布有 3~20m 厚软土层,其中正线范围采用钻孔灌注桩及管桩桩筏结构进行地基处理,工区范围采用管桩桩网及水泥搅拌桩措施进行地基处理。正线路基工点类型及分布情况见下表。

南通至宁波高铁二标(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5)

苏州地区相关工程路基工点 1 处,工点类型主要为软土路基、浸水路基;嘉兴地区相关工程路基工点共 12 处,工点类型主要有 U 型槽、软土路基等。宁波枢纽相关工程路基工点共 3 处,类型主要为 U 型槽、软土路基等。

2.路基一般设计原则

正线无砟轨道段落路基工程的设计标准按照《高速铁路设计规范》 (TB10624-2014)中速度 350km/h 无砟轨道的有关要求执行。正线有砟轨道段落路基工程的设计标准按照《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4-2014)中有砟轨道的有关要求执行。正线主要铺设无砟轨道,区间正线铺设 CRTSⅢ板式无砟轨道,个别限速地段及跨江河等特殊跨度桥梁地段铺设有砟轨道。无砟轨道铺设范围详见下表。

南通至宁波高铁二标(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6)

动车走行线按照《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16)中速度 160km/h 有砟轨道的有关要求执行。

联络线按照《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16)中速度 160km/h 有砟轨道的有关要求执行。

(1)路基面形状

无砟轨道支承层底部范围内路基面水平设置,支承层外侧路基面两侧应设置 4%的横向排水坡,路基面以下基床表层与底层、底层与基床下部路堤接触面自中心向两侧设 4%横向排水坡,形状为三角形。

有砟轨道路基面形状应为三角形,由路基面中心向两侧设置 4%的横向排水坡。曲线加宽时,路基面仍应保持三角形,路基基床底层的顶部和基床以下填料部位的顶部设 4%的人字排水坡。

(2)路基面宽度

路基面宽度见下表。

南通至宁波高铁二标(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7)

(3)曲线加宽

无砟轨道路基一般不考虑曲线加宽,当轨道结构和接触网立柱等设施的设置有特

殊要求时,根据情况计算确定。有砟轨道曲线地段路基面加宽值见下表。

南通至宁波高铁二标(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8)

(4)基床结构

铁路路基基床由基床表层和基床底层构成,基床底层顶部和基床以下填料部位的顶部应设置 4%的人字排水坡。

正线设计时速 350km/h、200km/h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基床表层厚度为 0.4m,基床底层厚度为 2.3m,见下图。

南通至宁波高铁二标(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9)

南通至宁波高铁二标(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10)

正线设计时速 160km/h 及以下的客货共线有砟轨道基床表层厚度为 0.7m,基床底层厚度为 2.3m。联络线、动走线设计时速 160km/h 及以下的客货共线有砟轨道基床表层厚度为 0.6m,基床底层厚度为 1.9m,见下图。

南通至宁波高铁二标(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11)

#宁波##嘉兴##苏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