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小记——第26篇
刚过完四十岁生日的深圳经济特区,也开始考虑养老了。
日前,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养老服务条例》,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从明年10月1日开始,深圳社保将从现在的五险一金变为六险一金,新增一项长期护理保险,保险费约为工资的千分之一。
以深圳2019年月均工资10646元计算,参保人每月要多交10.6元,其中个人和企业分别缴纳5.3元。
“第六险”个人和企业各承担50%
保险小记将《深圳经济特区养老服务条例》中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规定,与国内49个已经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城市进行了对比,其宗旨接近,但内容不尽相同,差异也不小。
首先,在参与范围上,所有在深圳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的人,不管是否是深圳户籍,都应该参加长期护理保险。在49个试点城市,多数只对当地户籍居民开放投保。
其次,缴费方面,长期护理保险费以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按照0.1%的比例逐月缴交。参保人为职工的,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各按照50%比例缴费;参保人为退休人员、居民及其他人员的,由个人缴费;困难人群缴费由财政给予补助。
如果以深圳2019年月均工资10646元测算,参保人和单位共交10.6元,一年多交128元。在49个试点地区,长护险保费多为年交,一年30元左右,比深圳便宜。不过,考虑到深圳的物价和生活成本,一个家庭照顾失能老人的成本确实不低。
在待遇方面,领取长期护理保险,需要经深圳市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照护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达到规定照护等级,可以按规定取得相应待遇,这和49个试点城市类似。
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照护等级评定委员会由市医疗保障、民政、财政、人力资源保障、卫生健康等部门以及残疾人联合会等群团组织的代表组成。失能人员照护等级评定标准由市医疗保障部门会同市民政、卫生健康等部门制定。
在待遇的领取上,目前深圳还没有确定具体报销比例,只是表示将按照参保人照护评定等级、服务提供方式、累计参加长期护理保险的年限等来确定。这意味着深圳的长护险可能是交得越多,可领的越多。在试点城市,报销的比例一般是符合规定费用的七成左右。
全国已有49个城市试点长护险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54亿,失能人员超4000万。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不足,已经成为社会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加剧,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成为一种社会需求。
2016年开始,人社部开始在一些地方试点长期护理保险。今年9月10日,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发布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将长护险试点城市扩大到49个。
10月份开始,全国各地启动了2021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集中缴费。在49个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长护险的选项也进入了社保缴费目录,当地户籍居民可以勾选加入这款保险。
券商中国了解到,多数试点地区长护险个人缴费额在30元左右,地方政府对护理补贴力度较高,使得这款险种的接受程度比较高。
在试点阶段,参保对象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群起步,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护理保障需求,优先保障符合条件的失能老年人、重度残疾人。经医疗机构或康复机构规范诊疗、失能状态持续6个月以上,经申请通过评估认定的失能人员,都可以领取待遇。支付比例方面,各地报销水平总体控制在符合规定费用的70%左右。
虽然官方没有披露这些年长护险试点的详细数据,但是据记者了解,在部分试点较早的城市,这项政策已获得一定程度的普及。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名单:
一、前两批试点城市(35个)
河北省承德市、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通化市、松原市、梅河口市、珲春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上海市、江苏省(苏州市、南通市)、浙江省宁波市、安徽省安庆市、江西省上饶市、山东省(济南市、青岛市、淄博市、枣庄市、 东营市、烟台市、潍坊市、济宁市、 泰安市、威海市、日照市、临沂市、 德州市、聊城市、滨州市、菏泽市)、湖北省荆门市、广东省广州市、重庆市、四川省成都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市、以及吉林和山东两个重点联系省份。二、今年新增试点城市(14个)
北京市石景山区、天津市、山西省晋城市、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辽宁省盘锦市、福建省福州市、河南省开封市、湖南省湘潭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云南省昆明市、陕西省汉中市、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将养老服务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除了上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深圳经济特区养老服务条例还对城市养老服务做出了整体设计,对包括养老用地需求、居家及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等方面制定了政策框架。
条例规定,市政府统筹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将养老服务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和完善养老服务发展专项规划,并将养老服务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条例要求,市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应当按照相关规划保障养老服务设施用地需求,鼓励利用商业、办公、工业、仓储存量房屋以及社区用房等举办养老服务机构。对需要办理改变用地主体手续的,也给出了具体处理方式。
在划拨或者出让建设用地使用权时,应当明确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的面积、开发投资条件和建设周期,以及建成后交付、运营、管理、监管方式等内容。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应当严格按照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者市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约定条款管理,并依法办理产权登记。
新建或者城市更新项目,要落实规划确定的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并按照相关标准与项目主体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建成区现有养老服务设施未达到规划设置标准的,区人民政府应当通过购置、置换或者租赁等方式调剂解决。
每个区都要有养老机构
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但是近年跟着子女随迁的老人、本地户籍中步入老年的人口也不少,令深圳市养老床位问题越来越受关注。今年7月,深圳市政府在一次发布会上披露,截至2020年6月底,深圳市共有养老床位12879张。
根据深圳市政府统计公报,2019年末,深圳市常住人口1343.8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1.22万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494.78万人,增长8.8%,占常住人口比重36.8%;常住非户籍人口849.10万人,增长0.1%,占比重63.2%。此统计未算入流动人口数量。
人口增长带来的养老、照护需求不容忽视。对此,《养老服务条例》规定,未来新建公办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应占总床位的80%以上,已建成的养老机构应当逐步提高护理型床位比例。
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是更符合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养老方式,如何在就近养老方面做文章?条例用了专门的章节对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进行指引。其中包括,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和支持社会力量,依托社区,按照就近便利、价格合理等原则,为老年人提供相关服务。
条例要求,深圳市每个区至少建设一家区级公办养老机构,每个街道至少建设一家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并根据老年人分布情况在社区建设养老服务站点。
养老问题光靠政府显然是不够的。条例提出,鼓励和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发与长期护理保险相互衔接的长期护理商业保险产品,满足失能人员多层次照护需求;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受托管理、合资、合作等方式参与或者承接运营政府投资举办的养老机构;鼓励医疗机构、养老服务机构、物业服务企业、家政服务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提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
据了解,深圳现行的民办养老机构资助标准,新增一张养老床位资助为4万元;医养结合机构和五星级养老机构奖励30万元,相关资助范围和标准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目前,深圳共有111家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全部由社会力量运营,68家由政府免费提供场地。
可以预见,《深圳经济特区养老服务条例》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之后,将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和民间力量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