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清朝的一些官职,虽然它们经常出现,但想要分辨清楚,却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官职很多,所以,经常容易搞混。今天我们要给大家讲解的,就是清朝“提督”跟“知府”这两个官职的区别。

提督和府台的级别(提督和知府)(1)

先来说一下“提督”。在清朝的时候,“提督”这个官职,主要是负责绿营兵的管辖,掌管着一个省份的绿营陆兵或者水军。在清朝的时候,最早入关打天下的时候,主要依赖两支军队的效力。

一支是八旗,这是清朝在关外时候就组建的一支军队。平时种田,战争时就上马投入战争。战斗力较强。

提督和府台的级别(提督和知府)(2)

另一支是绿营。这一支后来入关后,改编了明朝降军组建的。清朝招纳明朝降军后,裁撤了一部分人,留下比较有战斗力的一部分人,让他们继续为自己效力。

这两支军队,也是各有优劣。在前期的时候,绿营战斗力较差,但人数众多。但到后来,随着八旗军战斗力的下降,绿营的重要性就得到体现。

提督和府台的级别(提督和知府)(3)

康熙、乾隆时期,绿营都是清军的主要依靠。而且,除了要投入战争,绿营还要维持地方治安。作为绿营地方最高指挥官的提督,地位自然不会太低。

虽然朝廷剥夺了提督直接调动军队的权力,但给了他从一品的官衔。这是一个很高的品级。再往上,就只有正一品的职位了。

提督和府台的级别(提督和知府)(4)

相比之下,知府出现的频率虽然很高,但他们的品级地位跟提督相比,确实不高。省、府、县,提督属于省这个级别的官员。而知府,只是处理”府“这一级别的政务。

如果放在今天的角度理解的话,知府就相当于市长这个位置。除了北京、顺天这两座城市,一个首都,一个陪都,它们会被称为”府尹“外,其余全国都是被成为”知府“。

提督和府台的级别(提督和知府)(5)

从官衔看,他们只是从四品的官员,从官衔上跟提督相比,就差距太多了。提督属于武将,知府属于文官。虽然清朝实行的是”文官钳制武官“,可两者之间实在相差太多了。所以,提督的地位仍比知府高。

不过,知府在朝廷地位不高,但他们对老百姓的影响却极大。提督官阶虽然高,但主要负责军队内部的事务,不能插手地方政务。即便是贪腐无能,也是从军队开始,不会那么快影响到普通人的日常生后。可知府不一样,他掌管着税收、防务、水利等事务。这些都跟老百姓的切身生活有关。

提督和府台的级别(提督和知府)(6)

如果遇到一个贪官、恶官,他就可能加重税负,摊派各样的苛捐杂税。收了这些钱以后,该做的事情,一件不做。类似水利这样的工程,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农田收入。

作为一个依赖农业的国家。就可能颗粒无收。再遇到官吏摊派的税收,就可能让许多人家破人亡。

提督和府台的级别(提督和知府)(7)

乾隆末期,许多农民因为失去土地耕种,只能逃亡四川、甘肃一带的深山中,成为流民。最后官府仍然苦苦相逼,百姓没有办法,只能揭竿起义。这就是乾隆、嘉庆年间爆发的”白莲教起义“。

最终,这场起义,成为”康乾盛世“的丧钟。

提督和府台的级别(提督和知府)(8)

前车之鉴,知府作为地方官,他们对于百姓而言,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清朝后期,绿营军衰落,提督的位置,自然就不是那么重要。但作为掌管地方政务的知府,依然处于重要的位置。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脑洞外星人,一个研究地球历史的外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