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险后的午餐

7月20日中午,安徽和县功桥镇迎来久违的阳光。该镇新桥中学的一片草地上,一双双军鞋列队般排放整齐,后面的救生衣还未干透。

安徽和县汛情(安徽和县驻扎点)(1)

这里是临汾旅攻运先锋营在和县的临时驻点。中午12点,刚睡下三小时的战士们听到哨声后一跃而起,来到饭堂。午餐除了常规菜,还有一道特别伙食:煮泡面。为了不浪费当地群众和爱心企业送来的慰问物资,他们把泡面做成了菜。一夜激战后,战士们狼吞虎咽饱餐起来。

安徽和县汛情(安徽和县驻扎点)(2)

19晚,滁河善厚段彻夜未眠,近800多名临汾旅战士们陆续从各险点赶来救援。当晚,攻运先锋营教导员乐毅收到三个任务点位:和县善厚镇滁河西林段,出现大量位置漫堤(约1公里),存在溃堤风险和垮坝风险;东风河段,出现多处漫堤(约300米),滑坡3次,有溃堤风险;东吴段,出现约35米溃堤,且多处出现漫堤,有溃堤和漫堤风险。

“19日上午我们排险时,水面和大堤还有二三十公分,下午的时候,水情变化非常快。到了晚上,各段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险情。”该镇副镇长王刚介绍。

当晚9点,水已漫堤。战士们顶着头灯,踏着四溅的泥浆,冲上了各个险要地段。堤面狭窄,道路泥泞难行。战士们分成两列,从两百米处运来土袋,来回奔突。脚边,是不断涌上大堤的洪水和10余米高的滑坡。

“来不及了,跳下去,抱住沙袋!”在东吴溃堤段,土袋刚垒上大堤,便被洪水冲走。战士们用杆子简单测了下水深,便接连跳下水中,肩并肩抱紧沙袋。汹涌的洪水不住地拍打着战士的脊背。他们的身前,是13.8万名群众和16.7万亩良田。

“有他们就有了靠山”

当晚,夜色如浓墨。供电人员连夜抢修,在滁河全线串起246千米照明线。12900盏明灯逐一被点亮,和战士们的响亮的号子声一起,撕开了雨夜的口子。

灯下,战士们脸色稍显发白。一名前期准备接受膝盖手术的战士因长时间站立,双腿已经无法弯曲,却依然弯腰装填土袋:“运不了土袋我就去堆土袋,堆不了土袋我就来装土。”

“他们干活真是拼了命在干,有了他们就有了靠山!”当晚,一同抢险的善厚镇皂角村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夏玉平说道。这些“拼命”的战士里,有的已经连续作战24小时未曾合眼。

有位战士扶着铁锹,眼看就要睡着。临汾旅某营连长见状说道:“你到旁边坐着休息下吧。”他又突然精神起来:“连长,真不能坐,坐了就真睡着了!”于是拿起铁锹继续铲土。

早上6点,陆续有补给物资送来。大堤上人数太多,物资分配有限。“新兵和义务兵去吃!”某营营长常凯命令道。战士们看了眼一旁的面包,一个不肯动。“快去!这是命令!”“不饿!”“去!听到没有!”几个新兵跑过去,意思性地吃了一口又跑了回来。这样来来回回几次,面包才被吃完。

安徽和县汛情(安徽和县驻扎点)(3)

9点,险情初步排除。回去的行军车上,战士徐伟东睁了一次眼,看到有的战友躺在别人腿上睡着,有的互相靠着睡着了,“睡得横七竖八。”

泥巴裹满裤腿,也不把一丝带进教室

19日夜里2点,刚从其他点位赶回的乐毅给自己泡了桶方便面,就着白天女儿发来的视频,“庆祝”刚过去的生日。吃完后,他没敢休息:“我们党员突击队先前被抽去了另一个点,担心剩下的小伙子们能不能打完滁河的硬仗。”

守到9点战士们回来,他拎着的心终于放下。有些战士把脏衣服往角落一挂,脱掉鞋子光脚进屋躺下。“按往常脾气,这样的内务我得骂死他们。”(通讯员郭彤彤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常河)

安徽和县汛情(安徽和县驻扎点)(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