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成长服务阵地(为留守儿童构筑一道通向父母身边的)(1)

近日,河北沧州一学校内,志愿者孟老师录下了一名留守儿童想和父母说的话。男孩面对镜头,说想让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按时吃饭、少熬夜、别吵架、多回来看看他。说着说着,男孩眼眶内逐渐充满了泪水。(5月20日 《人民日报》)

男孩小小年纪,是正需要大人照顾和保护的角色,却反过来“叮嘱”父母要好好照顾自己,让人心疼他懂事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他懂事外表下的那一颗渴望爱、思念父母的心。没有孩子会愿意被迫成长,被迫懂事,学着做一个“大人”。

一群这样的孩子,组成了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定义,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据新华社报道,截至2018年8月底,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人。

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庞大,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为了生计,他们只能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由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属照顾。另一方面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和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一是因为入学政策和户籍的限制,农村的孩子没有办法在城里上学,即使有学校接收这些孩子,也是民办的学校,学费昂贵;二是城市物价高,生活开销大,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很难支撑一个家庭在城市的生活;三是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的一般都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工作,他们在工作之余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自己的孩子。即使孩子来到父母身边,也可能面临“二次留守”的问题。

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缺位会给留守儿童带来一生的影响。留守的儿童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父母情感上的关爱和价值观上的引导,他们正处于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的一个阶段。父母的缺位会造成无人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心事无人诉说,情感上得不到慰藉,学业上得不到指导,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极为不利。孩子们极易形成性格内向、自卑懦弱、内心封闭或者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的性格。除此之外,留守儿童的学业问题和安全问题也让人担忧。无人指导功课和学业,是留守儿童面临的现状,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照顾,祖父母年事已高,文化水平低,加上农村教育水平低于城市教育水平,留守儿童的辍学率高。父母不在身边,监护人防范意识弱,儿童防护能力低,留守儿童的安全隐患大。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如何为留守儿童构筑一道通向父母身边的“路”,是国家和社会应该给予留守儿童的关爱和保护。当然,父母也要仔细斟酌,排除万难。毕竟,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待在巢里的雏鸟,不管多么安全,念的始终都是离巢的父母。

文/文婷(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