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与策略 小组合作策略(1)

一、问题生成策略

情境化问题设计是有效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开展合作交流、动手实践、问题探究价值的基石。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途径,始终让学生在问题生成、问题解决过程中进行有效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中不采用问题教学模式,学生就像“拔河”没有绳子,即使有科学的合作“公约”和制度,也难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秩序和质量,所以,问题生成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主要策略,也是一个关键环节。

1.使用“问题生成表”,引导学生自主生成问题

对于“问题生成表”的内容设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和理解水平可采用不同的设置方式。对低年级学生要设置内容详细、便于操作的问题;对于高年级学生要设置内容相对复杂、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要从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习题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逐步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求学生通过深度学习后,对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填入“问题生成表”,以备小组讨论解决或生成小组问题。

2.小组讨论生成问题,填写“小组问题生成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当学生个体在小组长引导下,生成问题后,要组织组内成员讨论和交流,对简单问题可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在有限时间内对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填入“小组问题生成表”,以备小组之间讨论解决或生成班级问题。

3.小组展示生成问题,引发小组之间的讨论与交流,生成高质量问题

小组展示问题可以按传统小组合作学习组织方式,由发言人代表小组来参加讨论和交流,发表小组生成的一致性意见,最后生成班级共性问题。对全班生成的共性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有效指导,一方面引导学生使问题引向深入,指向高质量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给予帮助性解决问题策略。

二、问题训练策略

问题训练是对文本所含问题进行操作性训练,目的是在单位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有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问题训练既可以设置小组训练问题,也可以设计成面向学生个体的训练问题。问题训练不仅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策略,也是一个重要环节,或者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阶段或重要组成部分。

1.科学设计“问题训练单”

“问题训练单”内容是由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或考试大纲以及学生所困惑的共同问题(也可以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进行预测)进行精心设计。在教学没计时作为主要内容进行设计和编排,训练时间、训练量、训练难度要根据学生能力适当把握。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选择恰当时间及时“投放”给学生,每个小组在小组长和学科长指导下,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尽量提高准确率和合格率。

2.课前小组生成“问题训练单”

对于高年级学生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训练单”的设计任务,可以交给小组来生成,鼓励学生通过认真而系统的结构化预习后,大胆地生成有效的训练问题内容。生成时间和方式可以多样化和灵活化,既可以在课前生成,也可以在自习课,还可以在问题解决课生成。课前生成的问题训练内容要统一设计成纸质文本,将在课堂上生成的小组训练问题展现在黑板上,以便全班同学学习和训练。

3.强化单位时间内训练速度,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训练质量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论对纸质“问题训练单”,还是电子文本“问题训练单”,或者是其他形式的“问题训练单”,都要对学生进行训练方法指导,如何有效回顾知识,如何快速实现知识迁移,如何有效思考问题,如何作出快速反应,如何提高书写、计算水平等,在学习实践中,逐渐提高所有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训练速度,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训练质量,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小组展示训练问题,引发小组之间的竞争与评价,探究科学答案。

学习小组评价

学习小组的评价涉及到评价的基本原则,以及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功能等整体的评价体系。学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及学段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高效课堂评价实施办法。

一、评价的重要性

从需求层次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上来讲,高效课堂评价体系的建立尤为重要。评价不仅仅是评“对不对”、“好不好”、“棒不棒”,也不单单是一句鼓励赏识的话语,评价应该是多元的,真正的评价不是甄别优劣,而是引领发展,激发学生内驱力,增强小组凝聚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评价就是武器。用好这个武器,它会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效果好起来。

二、小组评价的作用

小组评价的作用大致可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因为高效课堂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老师在课堂上不起作用,放任自流,而是把原有对课堂的直接的显性的控制方式变成间接的隐性的引导方式,而小组评价则是老师发挥课堂主导作用的重要手段。小组评价的标准制定体现了教师的意志和要求,希望学生养成什么习惯,注意哪些问题,形成什么素质,都可以在小组评价标准中渗透进去。

二是有利于利用集体的力量教育学生。

集体作为有目标、有计划、有规章的组织,对个体的影响是巨大的,它通过其浓郁的氛围来潜移默化的熏染、约束、规范、同化着个体。评价正是通过对小组集体进行评价,使其形成气氛纯正、积极向上、和谐轻松的小组文化来教育小组成员,使每个成员都带有小组文化的烙印,逐渐内化为个人的习惯和特色。

三是有利于小组间的公平竞争。

竞争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能够激发个体潜在的动力,鼓舞个体去努力施展自己的才华,通过意志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同样,合理的竞争也是促进学习小组完善提升的强大推动力。小组评价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具体的标准引导学习小组在不断的竞争中逐渐完善改进。

四是有利于小组内部的合作帮扶。

由于小组评价是一种捆绑式评价,侧重点在于群体而非个体。当学生认识到只有小组发展起来了,自身的价值和优势才能得以认可时,就会清楚自己不代表个人了,每个人都有义务为集体争光。具有了这样的思想意识,优秀的学生愿意通过帮助程度稍差的学生来提高小组的地位,而稍差的学生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小组做点应有的贡献,小组成员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自然而然就可以做到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共同提升。这样评价的效果,远远比我们单纯给学生做道德教化工作,要求他们提高境界,共同合作,帮扶弱小,乐于助人等有效的多。

三、小组评价遵循的原则

1.评价功能具有多元性。

在高效课堂上评价功能的多元性概括地讲表现为即时性(过程性)、纠错性、激励性、导向性、延展性、实效性等方面。其中即时性评价指评价要贯穿从预习、黑板板书、学生展示、质疑对抗、反馈测评等每个过程和环节;纠错性是评价的最基本功能;激励性评价要求树立“展示无错”的观念,这样学生才有心理的“安全感”,才敢于将所思所悟、所感所想展示给大家,培养学生自信心;导向性是指在高效课堂模式推广运用的不同阶段,根据实际需要所进行的具有指向性的评价。如发现学生课前预习不充分、课堂展示语言有口头禅或不简练或课堂争抢没规则等,就可以加重强化在这些方面的评价权重。简言之,评价的导向性是指想达到什么就评什么,需要什么就评什么,缺什么就评什么,从而达到“评什么就有什么”的目的。延展性是指在点评时,可以补充拓展延伸,提炼生成。这一点非常重要。实效性是指课堂评价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而是要围绕主题展开,既不吹毛求疵,也不小题大作,使评价富有实效和价值。

另外,从评价的主体来讲,也要体现多元性,要打破传统评价中教师单一评价的现象,教师更重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实现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以及家长评价等多元主体评价,以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

2.评价内容具有全面性。

比如就学生展示环节而言,可以从展示的姿态是否大方、是否面向同学、语言是否准确简练、讲解是否脱稿、声音是否洪亮、是否有肢体语言、是否有对方法和规律的探寻总结、是否有拓展生成性的表演(如自编口诀、小品、朗诵、唱歌、作诗等等)等等。就板书而言,是否认真规范、是否使用了双色笔突出重点、易错点和关键点;

3.评价手段具有多样性。

在实践中教师有许多评价的办法,如笑脸、哭脸、大拇指评价办法,“一拖二”捆绑式评价办法,红黄绿牌制度评价办法,基础分与提高分评价办法,星级评价办法,等级评价办法等。还有班级每周一次评选最佳小组长,优秀记录员;学校每学期积极开展班级评选优秀合作小组;许多班主任把评价与班级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增强小组的凝聚力,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进一步引领学生更高层次的合作。采取何种评价手段也要视学段情况、学生喜好、发展阶段、个体需求等选择。

四、评价机制策略

建立健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机制,明确小组成员的学习责任.角色与职责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基础。创建以学习共同体为主的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引进多元评价机制,落实各层级的学习责任,体现生生是“主体”、生生是“代表”、生生有“责任”的学习理念,使学生学习责任化、评价多元化,确保新型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效能。

1.健全“五级”学习评价机制,全面落实学习责任

打破常规小组分工形式,小组人数要为偶数,建立同伴学习的评价机制,各组在原有的小组长基础上,增设学科长。对每位成员的学习有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小组长评价,还有班级学科代表评价,再加上学科教师评价,实现“五级”学习评价,监督和保障每位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以课文阅读情况评价为例,评价A同学的阅读情况,就有他的学习同伴、小组内语文学科长、小组长、班级语文科代表和学科教师等五个评价主体实施效果评价。这种做法,有利于明确小组成员彼此之间的学习责任、角色与职责,能够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成员的学习责任,建立一种学习责任“牵制”的有效评价系统。

2.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公约”,引进激励机制,培养合作交往意识和小组合作学习技能

“公约”是学生和教师所遵循的法则和要求,与全体学生共同商议后形成,主要对学生如何积极参与、如何生生互动、如何师生交往等方面作出基本规范和要求,并要求如何参与、互动、交往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能。要研究多样化评价方法,激活学生学习内因,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发展需要。要采用即时评价、同伴评价、小组评价,做到课堂学习的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小组自我评价与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小组成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加深对合作学习的理解,培养学牛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教师要精心设置情境,使学习任务或活动任务真正具有合作性,即单独的学生依靠个人的力量无法完成;或是依靠学生认同的集体奖励激发其合作动机.使学生由“要我合作”变为“我要合作”。让学生学会帮助、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展示。

3.引进“契约”学习评价机制,照顾学习表现差的学生,缩小学生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完整的个体,在心理、生理、习惯、能力等方面都仔在很大差异。在每个班级中,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学习表现较差的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要精心呵护和格外关注,要采用个性化指导方案,与他们建立朋友式关系,在适当时机与他们签订学习“契约”,让他们在有限时间内补上所缺知识内容,让他们树立信心,跟上全班“队伍”,逐步缩小全班同学的学习差异。

4.学习成绩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评价,维护“差生”尊严,发扬合作学习精神

小组评价有利于维护小组尊严,增强团队合作精神,促使每位成员为团队荣誉而努力。小组评价不仅应包括对小组合作结果的评价.更应包括对小组合作过程的评价。为保证组间竞争的公平性,合作结果评价既可由教师评价,也可以由学习小组讨论后产生。可以根据合作“公约”制作小组评价表格,使小组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做出更加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激励小组更加振奋精神,争取更大的进步和成就。

小组评价操作办法

(具体评价表格参照“学生评价系统的评价表格模板”)

需要明确的是,无论哪种评价办法,都必须以能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的。否则,这种评价就有可能成为学生发展的消极力量。没有一种评价办法是灵丹妙药,包治百病。所以,就目前各个学校、各个学段、各个学科以及在高效课堂改革的不同时期而言,其评价办法都不尽相同,下面提到的这些评价办法也仅供参考。

1. 日常行为评价

“ 严格规范管理 课堂教学改革 = 谁都能成功 ” 是学校三位一体治校方略。严格规范管理是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是学生成功的基础。

学校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学校制定出三大类 46 个规章制度,各科室对学生进行检查量化,量化结果具体到学生个体并反馈到班级,学生个体考核作为学生发展报告填写的依据之一;班级利用各项量化结果考核行政小组,作为评选优秀团队的依据。

2. 课堂教学评价

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上在小组中的表现作深入的了解和仔细观察,对合作较好的小组,积极参与学习的成员都要及时评价、表扬和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对学习小组的评价,要关注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要关注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学习的探究过程,关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情况。

小组课堂教学评价是高效课堂上学生评价的主体性内容。从评价时间上来讲,可以体现堂堂评、日日评、周周评、月月评;从评价对象上来讲,可以体现对组员的评价、对小组的评价,当然也可以评价教师;从评价内容上来讲,可以评价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专项。从评价的主体来讲,可以是教师评价,可以是学生自评,可以是生生互评。这些评价最终要产生价值,可以据此评选出最佳小组长、最佳组员、最佳记录员、最佳协调员、最佳评价员、最佳监督员、质疑之星、展示之星、自学之星、对子帮扶之星、合作之星等等。

值得说明的是,课堂评价具有阶段性、针对性、层次性、灵活性等特征。不同阶段,评价的重心应有所不同,有所侧重。教师在借鉴使用类似这些表格时,应做到心中有数。

3.激励性评价

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但同时也要避免虚情假意、流于形式的“满堂夸”。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激励性评价显然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4.即时性评价

即时性评价具有评价及时、方式灵活、操作简练、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等特点。在高效课堂上,即时性评价可以是教师评价,也可以体现在生生互评上。即时性评价贯穿于整个课堂,随时起到导向性、激励性的作用;课堂即时性评价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情感,巧用即时性评价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情感的需要具有重要作用。

5.红黄绿牌评价

“红黄绿牌”评价是指学生在进行独学、对学、群学、达标测评或者讨论研究问题时,学生的学习进程达到一定程度所传递给教师的一种信号标识,方便教师把握课堂学习进程。比如:红色表示“完成”,黄色表示“疑问”,绿色表示“正在进行”。当教师想了解某种课堂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比如独学情况、达标测评或者某个专题讨论完成情况时,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进程和学习状态,利用红黄绿牌的不同颜色来显示当前状态,就像QQ的“在线”、“隐身”、“忙碌”、“离线”一样。这样做至少有“七大妙处”:方便教师随时了解并推进导学案学习的进程;方便教师进行即时性学情调查;方便小组内进行自我学情调查;方便教师组织指导小组内的对子帮扶;方便学生自学能力的尽快提高;方便学生增强时间观念;方便学生增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等等。这种方式尤其适合于大班额课堂教学。

6.任务报到站(参考表六)

这种评价方式可以作为对各小组完成课堂某个环节学习任务的时间先后和完成质量的评价。通常教师可以将“任务报到站”以表格形式绘制在黑板的一侧,也可以与高效课堂即时性评价栏目结合使用。

“任务报到站”评价方式便于教师了解整个小组学习进程和学习情况。在评价功能上同红黄绿牌有某些相似之处,但“任务报到站”重点考查评价整个小组。

7.其他形式评价

比如等级式评价、学生成长档案袋、学业发展报告等是学校目前比较普及的质性评价方式。当然这些评价不是由一节课所体现的,属于长效性评价行为。

具体到课堂评价操作的办法,远不止上面介绍的这些。各个学校都可以在此基础上创新评价方式与评价办法。比如受网络虚拟积分的启发,有的教师联想到“QQ式”等级评价(星星、月亮、太阳、黄钻)或者发QQ币,大大增强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对小组学习愿景的共同期望;有的班级创造性地将军衔制引入小组评价;有的班级课堂颁发小证书,比如“××同学在××课堂上,积极展示,表现出色,特发此证,以资鼓励。”这不仅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沟通了家校情感;对评价积分赋予特权等级,比如利用学校师生资源或者教育教学设施资源乃至娱乐资源等,向学生开放,不同等级享有的特权不同。当然评价不能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评价就是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意识、创造意识,使每一位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自由发展、个性发展。

由以上课堂评价的种种方式或操作办法,我们可以看出,评价已经贯穿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而且更多地以质性评价的方式出现,以评价小组和个人结合的形式出现,以自我评价和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形式出现,以多元的丰富的富有创造性的评价方式出现。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与策略 小组合作策略(2)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与策略 小组合作策略(3)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与策略 小组合作策略(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