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固有志向,然非三分钟可完成。

所谓的三分钟热度是怎么回事

问:你为什么会三分钟热度呢?

答:因为我超级懒。

——人其实什么都不怕,最怕的是否定自己。如果我们自己都不愿意面对挑战,别人做什么都不管用。其实真正的懒人并不多,你看看自己每个月在准时准点上班,拿着全勤奖!只不过,在做某些事情的时候比较懒罢了。把懒癌和拖延症之类的看作一种病,这个时候你的潜意识会认为:我的懒还有拖延都不是我的问题。

比如发烧,原因可能是病毒、坏掉的食物,是这些问题导致的,总之不是自己的问题。然后你就会觉得:既然不是我的问题,那么解决它们也不是我的事!治愈发烧通常是求助于医生或者药物,觉得懒或者拖延就会上各种老师的课,希望这些课程能解决自己的问题,还可能是到在行App上花钱找些专家给诊断诊断,指条明路。可不就是自愿被割韭菜嘛!不要忘了真正的改变是需要自己做出的,他们给的是方法论,还需要自己付诸行动。就像很多人说的,知道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白搭!

学那么多东西,跟着那么多大咖学,实际上只是在缓解自己的焦虑而已。在这个知识付费的时代,是爱学习的人突然多了吗?不是,只是多了一种缓解焦虑的便利途径而已。如果你不认为三分钟热度是自己的问题,不认为解决这个问题也要靠自己的话,那么你不会有真正的改变。

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过程,一个坚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的人都会在这样的自我怀疑中退却了,而坚持下来的人成功地把注意力从自我怀疑转移到了内心渴求和外在的奖赏上,每推进一步都是一种突破。我们用心体会着这种喜悦和满足,然后把它们转化为前进的动力,进入一种自给自足的正能量循环。

只管去做如何培养一个好习惯(只管去做如何培养一个好习惯)(1)

培养习惯的过程,一共是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带着新鲜感和热情开始

第二个阶段:用方法和技巧坚持

第三个阶段:吸纳渴求和奖赏的能量来突破

第四个阶段:最后是伴随着喜悦的习惯成自然

三分钟热度是很正常的一种人生状态。培养习惯的人总会有三分钟热度,只不过有人把三分钟热度延长为十分钟热度、一百分钟热度、一万分钟热度……

培养习惯是怎么养成的?习惯有哪些特点?查尔斯·都希格写的《习惯的力量》里提到三点:

第一,人生不过是无数习惯的总和。

你是先洗脸还是先刷牙?你走哪条路上班?你到办公室时,是先看邮件,还是和同事聊天,又或者直接写备忘录?去餐厅第一个会点什么菜?多久运动一次?你经常和家人和孩子聊什么?晚上你如何入睡?

这些每天做的大部分选择可能会让人觉得是深思熟虑后的决策的结果,其实并非如此。人每天的活动中,有超过40%是习惯的产物,而不是自己主动的决定。虽然每个习惯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习惯综合起来却对我们的健康、效率、个人经济安全以及幸福有着巨大的影响。

第二,养成习惯的秘密:“习惯回路。”

好比应激性,首先会收到某种暗示,然后就会产生惯常行为,接着获得奖赏。因为奖赏,下次收到同样暗示的时候,还会产生惯常行为,整个回路是由某种内心渴求所驱动的。

只管去做如何培养一个好习惯(只管去做如何培养一个好习惯)(2)

譬如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没事看微信,地铁上全部都是低头族,有时候连开会都看个不停。这个习惯我们怎么就无意中养成了呢?坐地铁有点无聊,大脑会产生“做点什么事情打发时间”的渴求。这种渴求如果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变强。越是拒绝,越会变强。默认情况下我们就会拿起手机看微信,这就是惯常行为。看微信的时候时间过得很快,这就是奖赏。那么在地铁上看微信这个习惯就养成了,这就是习惯回路的力量。

第三,习惯不能被消除,却能被替代。

如果想改掉在地铁上看微信玩游戏的习惯,你可以选择无聊的时候打开手机听听音乐。听音乐可以代偿你玩游戏的行为。如果你只是对自己说:坚决不能玩手机,潜意识反而会被无限放大,忍不住玩起来。

只管去做如何培养一个好习惯(只管去做如何培养一个好习惯)(3)

很多人都想改掉玩游戏、吃零食、咬指甲的习惯,但都是在跟自己对着干,强迫自己改变,从来没有想过,不做这些事情的话,做点什么才能同样满足内心的渴求呢?

培养习惯的燃料

怎么培养习惯?

有些人培养习惯的过程是这样的:突然觉得心情不好——做点什么吧——看别人都在跑步——那我也开始跑步吧——这下心情好多啦——特别喜欢这种充满希望、积极向上的感觉——跑步一次、两次、三次——临时有事或者下雨跑不成——那就不去了吧——过了好久,突然发现,已经好久没有跑步了——哎呀,我怎么总是三分钟热度呀——瞬间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干点什么吧——有人健身一个月就练出马甲线——那我也去健身好啦……这看着是在培养习惯,其实他内心深处只是想逃避生活的无聊而已。

所以,培养习惯首先需要找出自己真正想养成的习惯,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到一时的冲动上。

“培养习惯的燃料有两个,一个是热情,一个是痛苦。”

对一件事越有热情,越是容易养成习惯。这不难理解。但是痛苦也是我们培养习惯的一种高价值燃料。你想减肥,为什么?因为我被班里是男生嘲笑像个胖猪,这使得我很痛苦,所以我要减肥,这份痛苦可以让你坚持下去,不是吗?

怎么确定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呢?

画一个表格,左边三行是你要养成的习惯,然后三列分别是痛苦、热情和时机:

只管去做如何培养一个好习惯(只管去做如何培养一个好习惯)(4)

痛苦:做这件事解决我哪个痛苦?那个痛苦有多深?非常深就打10分,根本没有就打0分;

热情:做这件事的动力是什么?有多强烈?非常强烈就打10分,根本没有就打0分;

时机:眼下适合不适合做这件事,比如最近一段时间经常出差,不太适合开始培养给自己做早饭的习惯。特别适合就打10分,特别不适合就打0分。

通过这个表格就是把你内心真正的想法投射和量化出来,同时调动你的理性思维,这样更容易做出选择。打完分你就知道自己真正想养成的习惯是哪个了。

知道你真正想要培养的习惯之后,就要开始了,记得给自己一份开始的仪式。

第一,因为仪式让弹性的时间变为硬性的时间。提前买好票和女朋友去看电影,那你当天为了准时下班就会提高自己的效率了。

第二,仪式让人不假思索。有时候行动力差就是因为想得太多。坐工位上一直想今天这么多事可怎么做得完?一直想一直烦恼,工作迟迟未开始,能做完吗?

第三,仪式给人神圣感。人容易受环境影响,你给自己营造一个适合的场景,内心不知不觉就会带进场景中。

怎么建立培养习惯的仪式呢?

只管去做如何培养一个好习惯(只管去做如何培养一个好习惯)(5)

做一张习惯培养卡片。想要放弃的时候,核对一下那份初心还在不在,还能不能打动自己。

习惯一旦养成,不会那么容易消失的。学会放手的,不能因为怕养成的习惯消失了就对它过度关注,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只要培养习惯达到了自己定义的成功标准,就把它放开,让它自己运行,把注意力会转移到培养下一个好习惯上。否则如果一直留恋这个习惯,会失去培养其他习惯的机会。

有时候做事,遇到让你措手不及、没有任何准备的状况,就容易放弃。培养习惯也是一样。当我们已经预想到阻碍,并且还写出了应对方式之后,就像是已经提前知道了会发生什么。当这件事真的发生时,就不会慌张,也不会轻易放弃了。所以习惯培养卡片的这个部分,是把能预想到的所有阻碍都用”如果……那么……“的方式写出来。

坚韧的计划比”一定要“的计划更靠谱

有些坑,前面有太多人都掉进去了,我们可以直接绕过去:把习惯名当作计划,但它其实是最终结果。比如说每天早晨6:30准时起床,每天背60个单词。这些习惯名其实描述的是我们希望得到的最终结果。

一蹴而就的计划除了难以实现,还容易产生厌倦感。好多习惯被我们半途而废的原因不是意志力不够,也不是难度大,而是出于厌倦。你想啊,如果真能做到每天一万步,这一天一天多没劲啊?但是。如果像游戏里打怪一样,一级一级地突破,是不是就有趣多了?这就叫作循序渐进的计划。

只管去做如何培养一个好习惯(只管去做如何培养一个好习惯)(6)

循序渐进的计划:用遵循符合规律的步骤,逐渐推进。比如健身,门外汉的健身计划通常是:每天中午吃完饭开始健身,俯卧撑30个一组,做3组,仰卧起坐50个一组,做3组,哑铃50个一组,做2组,杠铃30个一组,做2组。看似简单粗暴但既不符合健身的规律,也没有逐步推进的感觉。但如果是健身教练,他会首先让你做个能体测试,然后告诉你肌肉是怎么长大的。接着,根据你体能测试的结果有针对性地制订计划。最后,也不会让你每天都锻炼,而是一、三、五这样隔一天训练一次。每次训练都针对不同的部位,周一是胸部和手臂,周三是背部和肩,周五是腿和腰,同时还会提醒你规律作息和调整饮食。这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健身计划。

培养习惯的困难不在于走一万步,只要有时间,走一万步是很简单的事情。培养习惯的困难在“每天”这两个字上。所以如果我们要循序渐进的话,也是在“每天”这两个字上循序渐进。比如‘每天早晨6:30准时起床,循序渐进的计划是第一周每天7:00起床,然后6:40起床,最后6:30起床。

很重要的一点,人不是机器人,我们每天的精力、情绪、时间、状态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也允许我们的失败,让计划更加坚韧,允许自己每个月有三次“挂掉并复活”的机会,每“挂掉”一次,就涂黑一词。三个都黑了就game over,要重新开始培养这个习惯。

还有一点 ,也很重要。好多人都把奖励当作奖赏,培养习惯的过程中给自己买个iPad之类的,刚开始可能还有用,到后面就没用了。要么是失去了诱惑力,要么就是实在忍不住,提前买了。这些从外在得到的东西是奖励,奖赏则偏向于个人内在的感受,而且它是能满足内心渴求的。因为内心的驱动力会比外在的诱惑力输出更持久的能量,因为你这次给自己奖励一个手机,那么手机就没有诱惑力了,下次必须要更贵、更美的东西,这是一条不归路啊!

最后,提问:年度计划里有好几个习惯要培养,这些计划要现在就全部做出来吗?

答案:不需要,等你第一个习惯养成,想要培养下一个习惯的时候,按照上面的方式再做一次就可以了。

现在你拿出一个习惯类型的年度目标,做出习惯卡片和计划吧。

只管去做如何培养一个好习惯(只管去做如何培养一个好习惯)(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