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文荟萃、士林渊薮"之地的南京,在中国文化教育史上同样也留下了辉煌的篇章。而在这片土地上有这样一所大学,一百余年来它秉持着"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的责任和信念,为科技强国作出了巨大贡献,用坚实的脚步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进行了真切的探索!它就是——东南大学!
何来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于1902年建校以来,几经风雨,几番离合,几度兴衰。20世纪初建立的三江师范学堂,模仿日本办学模式,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学校之一;1915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创办于两江旧址,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六所国立高等师范学校之一。
三江师范学堂成立合影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门
1921年,国立东南大学为囿文理、师范与农工商等实科于一体,系科齐全为国内之仅见,堪称当时中国综合性大学之典范;1927年,国立中央大学几经调整、充实,并经抗战磨砺,不断发展壮大,其师资之雄厚,培养学生之众多,研究实力之强劲,均居国内高校之前列。
国立东南大学第一届全体学生摄影
国立中央大学校门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以工学院为主体在四牌楼原中央大学校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成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工科大学,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和教育科技事业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在社会上享有卓著声誉;1988年,南京工学院复更名为东南大学,学校历史开启新的篇章。
南京工学院召开第一次科学讨论会
1988年6月6日,南京工学院复更名为东南大学庆典现场
1996年,东南大学入选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1年,东南大学被列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东南大学成功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名单。
在近120年的办学历程中,东南大学始终心怀天下、心系祖国,为科学进步、民族复兴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
何为东南大学?说到东南大学,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所学校在哪里?在东南大学的招生简章中,学校地址一栏里清晰地写着:南京市四牌楼2号。简短、有力、威严、霸气。这里的一砖一瓦都铭刻着岁月的峥嵘。
学校建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校区,占地面积5888亩,其中九龙湖校区3752.35亩,总建筑面积约78.97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面积6.69万平方米,藏有各类图书资料440万册。学校还设有无锡分校和苏州校区。四季流转,魅力无限。
在鸡鸣寺的钟声里,回荡着传统与现代的相遇,梧桐绿茵里的鸟鸣声将学生们带入到四牌楼校区优美的校园中,庄严的大礼堂前是涌泉池的潺潺水声。走进校史馆耳边仿佛响起古老的汽笛声,地铁的行进将新老校区连接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名校,却仍旧焕发着新时代的活力,历久弥新……在这里度过的每一天,都值得被珍藏。
何成东南大学?"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这样的责任与信念,东大做到了!
在2017年12月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东南大学共有31个学科参评,12个学科进入A类。评估结果是A 的学科5个、A的学科1个、A-的学科6个。东南大学获得A 的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八,位列江苏高校第一。
其中,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6个学科评估结果为A-;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评估结果为A;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艺术学理论等五个学科评估结果为A 。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东南大学大放异彩。东大共有7个项目获奖,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荣获5项大奖,作为参与单位获奖2项。作为第一完成单位,通用项目获奖数并列全国高校第六。获奖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七,江苏第一。
泱泱东大,辈出人才!一个多世纪以来,东南大学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33万各类优秀人才,涌现了一大批建功立业的精英翘楚,在东南大学工作或学习过的两院院士达200多位。灿若星辰的学者群或曾就读于此,或曾任职于此,他们的学术生涯都带着这所巍巍学府的印记。
曾在东南大学学习/工作的两院院士(部分)
中国第一位电子学女博士——韦钰教授,曾任国家教委副主任、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全国妇联副主席、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其牵头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分子与生物电子学实验室。
文昌航天发射场副总工程师胡旭东,曾担任长征五号火箭首飞任务01指挥员,亲身经历了"长五"发射前推迟的163分钟。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所历时9年建成的大桥,既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而这一世界级奇迹的创造者岛隧工程项目的总工程师和总设计师就是两位来自东南大学的杰出校友——林鸣和刘晓东。
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教授同样也是东南大学培养的杰出校友。2012年,王澍教授荣获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林兹克建筑奖,是获得此项殊荣的中国籍第一人。
……
此外,知名企业家知乎创始人周源、途牛网CEO于敦德、邦宁科技董事长徐毅征、东大集成电路CEO胡晨、优客工厂创始人毛大庆、国金投资创始人林嘉喜等同样也从东南大学走出,他们在各自的商业领域都取得突出成绩。
一所大学,可以为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作出多少贡献?从三峡大坝600万立方米混凝土不开裂的世界性难题,到嫦娥号探月地面模拟机的制造,从神舟飞船、预警机、高铁的技术参与,到无人驾驶、无线充电、新能源技术的开发与突破……历经百年,东大人秉承着敢闯敢试的精神,不断书写新篇章,诞生新梦想——
新中国第一台机器人从这里走出;
主持设计了新中国第一座自主建造而成的公铁两用桥——南京长江大桥著名的桥头堡;
中国移动通信从2G到5G的跨越发展中,东大人攻克了"宽带移动通信逼近传输技术"这一世界级难题,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实现了国家战略的重大突破。
中国天眼FAST落成,国家天文台的感谢信直接寄到学校;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东大校友领衔的团队,将跨海巨龙牢牢钉在伶仃洋上;
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团返回,首次投入试运行的国产极地无人值守电源是东大制造……
2018年12月26日,东南大学的世界首例无金属钙钛矿型铁电体项目,入选201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世界首例无金属钙钛矿型铁电体项目,2018年7月间曾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标志着我国在分子材料领域又一次走在世界前列。
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研究与辐射的重要基地,东南大学坚持产学研结合,2018年科研经费到款25.41亿元,申请发明专利2848件,发明专利授权1437件,申请PCT专利10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列全国第三位。SCI、EI论文收录均列全国高校前列。2011—2018年,学校共牵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27项,其中2011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201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近五年,学校共牵头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1项。当前,东南大学正着力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格局,以更好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历百年风雨,再焕新颜;经时代沧桑,勇立潮头!百余年来,东南大学的发展一直是润物细无声,而"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的责任与信念却始终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学子,追求至善,创造卓越。未来,东南大学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早日建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东大气质、人民满意的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头条号:东南大学本科招生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自东南大学官网、官微、校史文化网、新华网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