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到尸体二字,人人都会避而远之,与其相结合的只有“晦气”一词。

接触尸体最多的职业是入殓师,而真正走进他们的却是解剖尸体的法医。

日本西尾元法医曾在20年里解刨过3000多具尸体,他从不恐惧,只有常人难以理解的同情和悲怜。

有人说西尾元病了,可他却说:“我们的社会都怎么了,是社会病了吧。”

直到他把所有解剖尸体的心得写成笔记,我才真正懂得这句话背后的含义。

2

某天,西尾元冰冷地解剖台上又来了一具尸体,年龄大概在40岁左右。

经过解剖发现,死者的气管里充满了脓液,这些脓液带着恶臭一直蔓延到了整个肺部。

不难看出死者的根本死因——因肺炎窒息而亡。

那么问题来了,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肺炎早已不是什么难以攻克的疑难杂症了,而且治疗成本也不高,为何死者却任由病情泛滥呢?

更离谱的是,西尾元从警察那里得知,死者一直跟家人生活在一起,可发现他时早已死去了2周。

这样的回答怎么看都有些不对劲。

国外解剖尸体真实故事(他20年解剖3000多具尸体)(1)

既然有家人在身边,那么医疗条件和自我放弃的念头都不会构成威胁,更不可能共处一个屋檐下十几天都不清楚一个人动态的。

至此,西尾元已经意识到,这可能是个“病态死亡案列”。

有一种死法叫做“孤独死”,不是孤独杀死了一个人,而是一个人在孤独的状态下一点点死去。

简单来说,“孤独死”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独自生活的人在没有任何照顾的条件下突发疾病致死;

另一种说法是,发病后放弃求救,安静地等待死亡。

果不其然,在接下来警察调查的过程中,西尾元的诊断得到了证实,一个灵魂的孤独也由此显露出来。

国外解剖尸体真实故事(他20年解剖3000多具尸体)(2)

警方发现,死者虽与父母住在一起,但他们二十多年来很少沟通,几乎处在“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下。

绝大多数时候,死者都会待在自己的房间里,他把门悄悄锁上,不让别人进来也不让自己出去。

后来警方找到了他的生前履历,竟然发现他还是个很优秀的大学生,学历很高、成绩也很好。

步入社会后,他找了一个不错的工作,薪资待遇和公司发展前景都是能给人带来希望的。

可紧接着,他们翻到了一张“离职申请书”,这张纸皱巴巴的,上面的签名也不怎么漂亮。

死者的母亲说:“他是遭到职场危机被公司解聘的,可不知怎么回事,反到是他自己写了离职申请证明。”

再往后翻,警方又发现了五六张“入职申请书”,它们分别来自不同的公司,却有着相同的情况:

每一张的后面都附带着一张“离职申请书”,时间不足两个月。

其中有一行歪歪扭扭的字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无法胜任工作、不懂正常社交”。

这是某个老板给他的辞退理由。

履历的最后一页,刚好是20年前的今天,从那之后死者就把自己关在了房间里,放弃了整个生活。

国外解剖尸体真实故事(他20年解剖3000多具尸体)(3)

刚开始的时候,他只是不见生人,后来就不与别人说话了,到最后甚至连父母都排斥。

他把自己紧紧关起来,仿佛外界的一切都可能伤害到他。

父母每天都会把饭菜放到门口,等他饿得撑不下去才会拿进来吃掉。

没想到这些饭菜最终都成了死亡的提示,2周没有动的食物才引起了父母的疑惑。

他们推开门时,死者早已没了呼吸,萎缩的身体散发出了令人作呕的味道。

原本在老人身上常见的“孤独死”,竟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了一个40岁中年男子身上。

人的血缘关系是非常微妙的,在生命活动受到威胁时,人的本能会向父母发出求救信号,然而这个死者却选择了自我承受。

国外解剖尸体真实故事(他20年解剖3000多具尸体)(4)

“我好像能理解他,在我的生活里也只剩下孤独了,真不知等我死后会是怎样的。”

西尾元法医自从开始解剖尸体后,朋友就逐渐不联系了,任何人的婚礼他也不会出席。

“不是怕别人不欢迎,而是怕给别人造成麻烦,有时候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握手,毕竟我触摸的都是尸体。”

包括父母那边,西尾元也很少过去了,老两口年纪大了,他怕吓到他们。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西尾元不认识张爱玲,却是她这句话的共鸣者。

此时窗外下起了雪,狂风像刀子一样划在人的脸颊上,西尾元刚打算回去休息,就接到了一通电话:

“法医,我们接到了一具很奇怪的尸体。”

国外解剖尸体真实故事(他20年解剖3000多具尸体)(5)

3

西尾元来到解剖室后,一具惨白的尸体已经躺在解剖台上了。

这具尸体的确很奇怪,没有任何外伤,死者的面部表情也很安详,可以排除他杀的可能性。

西尾元站到远处又仔细观察了一番,发现死者四肢的肘部充满了微红色斑状色变,通常来说,这是“冻死者”典型的表现。

为了得到进一步的证实,西尾元在解剖过程中发现死者左侧心脏的颜色明显比右侧鲜红。

在大部分人看来,这不算什么稀奇的事情,左侧心脏是动脉血,有大量的氧气和血红蛋白。

而右侧心脏是静脉血,氧气相对比较匮乏,肯定比左侧的颜色淡一些。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国外解剖尸体真实故事(他20年解剖3000多具尸体)(6)

人的心脏左右两侧的确存在色差,可人活着的时候是很难用肉眼判断出来的。

通常情况下,一般温度越低氧气和血红蛋白的结合度就会越高,血液也会随着更加鲜红,反之则暗淡。

西尾元根据这些现象几乎确定了自己的判断,死者在生前肯定吸入了大量的冷空气!

这时,一位警察在一旁倍感疑惑地说道:“我们是在公寓发现他的,当时他只穿了个裤衩。”

有一种生理现象叫做“奇异性脱衣”,西尾元在第一时刻就想到了这种行为。

人在极度寒冷的时候会产生燥热的错觉,所以死者生前往往会脱掉衣服,直至把自己冻死。

1959年“俄罗斯乌拉尔山难”一事中,攀登者在生前就脱掉了马甲,最终加速了他们的死亡。

可令西尾元不解的是,这些现象往往发生在不可控的条件下,那么一个人是如何做到在公寓里被冻死的呢?

国外解剖尸体真实故事(他20年解剖3000多具尸体)(7)

按道理说,公寓本就防寒,再加上暖气、空调等设施,就更不可能冻死了。

为了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西尾元催促着警察尽快找到证据,可接下来得到的结果,让他再次陷入了悲痛之中。

警察经过走访得知,这名死者生前曾经历职场暴力,精神崩溃后他便辞职了。

不过妻子因为男人没了收入果断带着孩子离开了家,从那之后他就过上了寡居的生活。

在他最为困难的时候,房东多次打电话让他交房租,可催着催着两人便断了联系。

等房东气冲冲地赶到后,老远的就闻见了一股恶臭,她捂着鼻子走到自家门前,才发现是从里面传出来的。

等她打开门后,眼前的景象瞬间把她吓傻了。

国外解剖尸体真实故事(他20年解剖3000多具尸体)(8)

男人穿着裤衩躺在床上,苍蝇在他身边嗡嗡作响,整个房子里仿佛透着刺骨的寒气。

警察仔细地检查了一下房间,发现死者早就停交了电费,包括煤气也停掉了。

而且家里没有任何食物,连垃圾桶里都没有食品外包装,看得出来他已经很久没吃饭了。

这就为他活活冻死,提供了很多致命的原因。

要知道,食物的热量才是维持机体活动的根本,若是长期处在饥饿状态下,哪怕是裹上棉被也会被冻死。

也就是说,这个男人的根本死因是饥饿,寒冷只能算得上诱因。

我实在无法想象他的心理,也无法猜测人是如何在饥寒交迫中把自己逼死的。

如果不是他,我根本不知道原来在繁荣的21世纪下,还会有人死在高档公寓里。

现在的社交和人情世故人人都会涉及,再怎么不济也可以求助,为什么宁愿选择放弃呢?

国外解剖尸体真实故事(他20年解剖3000多具尸体)(9)

一位网友的回答让我特别心酸:

“人类在进步,幸福指数反倒下降了。”

这不仅让我想起了日本“8050”事件,西尾元曾在《法医笔记》中就多次记录过类似的病态案例。

4

在日本,有很多80岁的老人,正在照顾50岁的子女,它就像一阵风一样席卷着整个社会,这样的情况就被称为“8050”。

其实日本只是大集体中的一部分,现在在中国、各个国家的确都有相同的情况。

近几年有两个词特别流行,一个叫“社恐”,一个叫“社牛”。

社恐的人会直接表现出不愿意跟社会接触的想法,而社牛的人表面阳光开朗,实际上有人只是强装出来的罢了。

他们不愿被人看穿内心的恐惧,却往往又是孤独的。

国外解剖尸体真实故事(他20年解剖3000多具尸体)(10)

随着大环境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多的人想要逃避现实,可现实又是逃不掉的事实,于是越挣扎越会沉浸在痛苦里。

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老人照顾孩子的现象,可一旦老人撒手人寰,后果将不堪设想,孩子恐怕会失去社交能力与社会脱轨。

而孩子若是走在老人的前面,那么老人将会失去照顾,我曾经看过这么一个故事:

两个老人的孩子在很多年前就去世了,老太太患有认知障碍症,老爷爷在给她洗澡的时候不幸滑倒头朝下摔进了浴缸里。

老人没有力气爬起来,到最后便窒息而亡了。

老太太什么都不懂,学着老爷爷的样子也扎了进去......

这就是典型的“孤独死”。

国外解剖尸体真实故事(他20年解剖3000多具尸体)(11)

人的幸福指数看似的确在下降,可它的原因又出现在哪里呢?想要扭转局面,每个人都应该去反思。

现在的社会都以“不麻烦别人”为文明礼仪,出门在外不麻烦朋友、生活有难不麻烦父母。

可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肩膀的抗压能力也是有度的。

“就像我从不向家人诉说委屈,也不解释为何会选择法医这个职业一样,朋友曾关心过我,可我觉得会给别人带去晦气,便一一拒绝了所有的温暖”。

在西尾元看来,上面讲到的两个死者之所以不求救,应该也抱有相同的心态。

但这样的文明礼仪是否被人理解得太极端了?

国外解剖尸体真实故事(他20年解剖3000多具尸体)(12)

我们可以尽量不去麻烦别人,但适当求救还是应该去做的,谁还能没有犯难的时候呢?

有时候的举手之劳,真的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别人是感恩的,我们也是快乐的。

同时,我们更不应该看不起解剖尸体的法医、入殓师等职业,他们往往是一个人在生命尽头中的最后一个服务者。

若没有他们,又哪来的安息,若没有法医,又怎么给去世的人一个交代?

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份职业,让他们不再孤独。

更要学会释放压力、向生活服软,我们不是常说嘛:“再大的压力也要好好爱自己”!

参考资料:《法医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