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马思纯抑郁症(马思纯自曝抑郁症细节)(1)

让女儿学会说“不”,才是为人父母最大的远见。

——鹿妈

作者 | 卡卡辛

最近,在镜头前消失了197天的马思纯,第一次在微博谈起了自己患抑郁症的细节。

如何评价马思纯抑郁症(马思纯自曝抑郁症细节)(2)

这十几年来,她从来没睡过一个好觉,经常半夜一两个小时就要醒一次。

她靠吃药控制情绪,3天胖了8斤。

最严重的时候,她的身体会变得很僵硬,腿却很软,眼睛会短暂失明,并且还有很严重的气喘。

如何评价马思纯抑郁症(马思纯自曝抑郁症细节)(3)

一直以来,她饱受抑郁症的折磨。

而提及导致这一切的根源,马思纯坦言,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小时候,家里人会不断向她灌输 “你要听话”、“你要懂事”、“要让着别人”的思想。

如何评价马思纯抑郁症(马思纯自曝抑郁症细节)(4)

她也如父母的期待,长成了一个标准的乖乖女模样。

妈妈不让吃的零食,她从来不吃;妈妈不让她晚回家,她就从来不参加同学聚会;妈妈要求她大学去学播音系,她也乖乖照做了......

在她遭遇校园霸凌,被同学挤兑、刁难,各种恶作剧,想要向父母求助时,得到的却是一句:

“不要去理会,你要努力去证明,你过得比她好,无视她。”

父母这种视而不见、息事宁人的态度,让马思纯更加自卑与沉默,她放弃了反抗,选择默默忍受。

如何评价马思纯抑郁症(马思纯自曝抑郁症细节)(5)

长此以往,她开始不断压抑自己的情绪和需求,事事替别人着想,怕麻烦别人。

在高速上想上厕所,担心麻烦司机师傅,于是宁可自己憋着。

恋爱中,害怕对方不喜欢自己,就极尽卑微讨好,结果却换来一段挫败的感情经历。

直到后来,她才发现,原来自己的状态,其实是生病了。

蔡永康曾经说过:

“爸爸妈妈对于小孩来讲,最珍贵的是给他一个理想的环境,让他变成自己,而不是变成我们想要他变成的人。”

在养育女孩时,很多父母常常会用束缚和规矩,把她们往乖巧懂事的方向教育。

却没想到这样的养育方式,反而会害了她们一生。

如何评价马思纯抑郁症(马思纯自曝抑郁症细节)(6)

越是温顺乖巧的女孩

越容易走上极端

去年底,有这样一则新闻引起了关注。

在安徽望江,一个17岁的女孩在警察劝解过程中,纵身一跃跳进了冰冷的河水中,最后死亡。

悲剧发生后,女孩的父亲如同很多父母一样,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她平时看起来没有任何异常,不明白怎么就想不开了呢?”

在他的叙述中,女儿成绩优秀,班级排名一直处于前十,体育方面也非常有天赋,去年还参加了全市的女子跳高比赛,拿到了一等奖。

“很乖的,我的小孩”是这位爸爸不断重复的话。

如何评价马思纯抑郁症(马思纯自曝抑郁症细节)(7)

而在同学眼中,这个女孩乐观开朗,还时不时会安慰那些心情不好的同学。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乖女孩,却走上了绝路。

有一位网友在评论区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我也是这样一个乖乖女。在父母眼中我懂事听话,在别人眼中我活泼开朗,可是只有我知道,那些被藏起来的委屈,只会灼伤自己。”

没有孩子天生就乖巧懂事,她们只不过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习惯了自己身上乖乖女的标签。

为了让别人满意,她们只能独自咽下委屈。

然而那些被忽略的自我需求与声音,被压抑的情绪不会凭空消失,它们早晚会以各种方式爆发出来。

就如心理学家所说的那样:如果一个人不能象征性地、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攻击性,会出现心理问题。

《想见你》中的陈韵如, 是一个标准的乖乖女。

她成绩优异,沉静温柔,从不惹事生非。

如何评价马思纯抑郁症(马思纯自曝抑郁症细节)(8)

然而事实的真相,是她生长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

面对感情不和的父母,被溺爱的弟弟,她只能努力地做着乖女孩,小心翼翼地对待周围的人。

她希望以此换来父母的关注与爱、同学的友情和帮助。

可是谁也不知道,她的内心早已千疮百孔。

她站在天台痛苦地大喊:“我讨厌这个世界!”

她不止一次地想去死,当情绪彻底爆发时,她拿着碎玻璃,企图结束自己的生命。

如何评价马思纯抑郁症(马思纯自曝抑郁症细节)(9)

她从来没有真正快乐过,那些被压抑的情绪,无法被及时地表达出来,既没有流动也无法宣泄,只能被郁结在心底深处,直到爆发的一刻。

曾经有心理学家说:很多小时候很乖的孩子,长大后普遍心理问题较多。

原因就是,他们想事事做到别人满意,结果忽略了自我的需求。

被要求听话的乖女孩,无法学会处理负面情绪,只能选择用极端的方式进行内向攻击,最终走上崩溃的边缘。

如何评价马思纯抑郁症(马思纯自曝抑郁症细节)(10)

乖女孩

一生都会过得很辛苦

对于女孩子,我们总觉得乖巧听话是最大的褒奖,也认为这样的女孩会受人喜欢,一生顺遂。

然而事实却是:乖女孩,往往吃了生活最多的苦。

日本有一位模特,从小就是父母心中的乖女儿。

她坦言父母从小对她要求就很严格,为了不让父母失望,她放弃了自己想做的事情,选择顺从父母的话。

如何评价马思纯抑郁症(马思纯自曝抑郁症细节)(11)

然而, 这样的性格让她长大后在感情中屡屡受挫。

一开始,她听从男友的话放弃了有前途的工作。

后来,男友不让她联系家人,她也乖乖听话,认为这是爱的表达方式。

但她的付出换来的不是对方的珍惜与感恩,而是变本加厉的家暴和虐待。

被完全洗脑的她完全地服从了男友,就算是男友出门工作了,她也不会想着逃走,而是等他回家。

当男友被逮捕之后,她甚至哭着哀求警察:“他没有错,是我的错,求求你放他出来吧,不要抓走他。”

父母把女儿教得乖巧善良,是希望她们携手良人,被照顾一生。

但总被要求听话的乖乖女,特别容易成为渣男的猎物。

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她们严格按照父母的期待来做事,压抑自己的天性。

久而久之,她们就很容易形成一种讨好型人格,认为自己必须去迎合对方,才能得到爱与关怀。

但是这样一味委屈自己,不仅得不到对方的尊重,反而会让自己遍体鳞伤。

记得作家陈岚的好友曾经对她说:

“你配得上世间最好的爱,你不要这样不爱自己,觉得自己不配。

你把自己放在一个很低很低的位置,过度的付出,圣母人格,必然招致吸血鬼巨婴。”

被养乖的女孩在爱情中容易吃尽苦头,在职场上也往往会活得憋屈难堪。

在电视剧《凪的新生活》中, 女主角凪每天都在察言观色,不断地讨好迎合同事。

有一次,凪的部门所负责的数据出现错误,明明犯错的不是自己,但是当同事都看着她时,她马上鞠躬道歉去修改。

如何评价马思纯抑郁症(马思纯自曝抑郁症细节)(12)

她不停帮同事顶锅、替同事加班的行为,却从来没有换得同事对她的丝毫感激与尊重,反而大家都开始变本加厉地使唤她。

甚至有人在背后调侃:

“她可真好用,只要夸她两句,就什么都帮你做,也是非常感谢了,我们专用的好帮工。”

大人眼里的乖女孩,长大后却成了别人口中的“软柿子”,可以任人拿捏。

面对不公正的待遇、不喜欢的事情时,她其实有无数次拒绝的权利,但却永远无法开口。

因为从童年开始,她就习惯了顺从父母的意见,做一个乖乖女。

就像她一直不喜欢吃玉米粒,但为了让妈妈开心,她总是勉强吃了下去。

长大之后,这样的习惯依然如影相随。

那些我们眼里的乖女孩,顾全了别人,却唯独委屈了自己。

乖,从来不是女孩一生幸福的保证。

一个敢于表达自我、内心坚定的女孩,才不会成为各种关系中的牺牲者和受害者。

如何评价马思纯抑郁症(马思纯自曝抑郁症细节)(13)

有远见的父母

从不把女儿养得“太乖”

李玫瑾教授在《春妮的周末时光》说过,很多家庭都在很努力地把女儿往大家闺秀的方向培养:教养好、克制、自律、有礼貌。

可这样的女孩子,一旦遇到坏人坏事,就会处于被动位置。

女孩的成长之路,本就比男孩困难很多。

她们会遇到性别的偏见,遭遇职场的不公,在感情中会因为女孩的天性更加敏感脆弱,甚至在婚姻中会因为母亲的角色要妥协得更多。

因此,养女儿,一定别让她“太乖”。

马伊琍曾经在采访中,坦言自己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在女儿爱马小的时候对她管教得过于严格。

结果爱马太懂事听话,甚至在幼儿园面对不喜欢的事情,连说“不”的勇气都没有。

如何评价马思纯抑郁症(马思纯自曝抑郁症细节)(14)

小时候不敢说“不”,长大了也学不会质疑,反抗与拒绝,这样的女孩子,注定是要吃亏的。

因此, 在养育女孩的过程中,与其一味要求她们乖巧听话,不如告诉她们永远坚定自己的想法, 坚守底线原则,面对不喜欢的事情勇敢说不。

也唯有如此,她们才能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韩庚的妻子卢靖姗曾经在采访中提及父母对她的教育。

在他们的育儿词典里,有坚强,独立,善良,给予爱的能力,却唯独没有乖巧,懂事,听话这样的词语。

如何评价马思纯抑郁症(马思纯自曝抑郁症细节)(15)

长大后的卢靖姗在事业上升期时,经纪公司提出让她放弃学业专职做歌手。

她坚定地拒绝了这个提议,选择去美国继续学习,因为在她看来:顺从公司的提议,就意味着做别人的提线木偶,但她更愿意“掌握生活,遵从内心的声音”。

大学毕业后,不愿意安于现状的她选择进入演艺圈打拼。

在面对导演的“潜规则”要求时,她毫不客气地拒绝:“我不愿意做你想的那些,我不是那种女演员!”

李筱懿曾在她的书中写道:

“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从不畏惧来自他人的反对,她们习惯独立思考,控制情绪的能力强,维护自己的权利。”

一个有主见、懂得拒绝的女孩,往往活得肆意洒脱,追随内心,充满着强大的自信。

也唯有如此,我们的女儿,才能护自己一世周全。

如何评价马思纯抑郁症(马思纯自曝抑郁症细节)(16)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

所谓好命,从来都是靠自己去争取;那些不公平和伤害,恰恰是我们自己所默许的。

就像我们以为乖是女孩子行走在世间最好的名片,却忽略了这可能也是困住她们一生幸福的枷锁。

对于一个女孩子,拥有独立的思想,有勇气质疑自己不喜欢的,坚持自己认为对的,远比懂事乖巧更重要。

有远见的父母,从不用乖巧懂事来框住孩子, 而是保护她们那份“不听话”的权利。

她不用因为顺从父母的意见,而压抑自己的渴望;

她不用在意别人的评价,而委曲求全讨好;

她拥有爱与被爱的自信,而不是在一段不平等的关系中步步退让。

李开复曾说:“做我的女儿,不必乖,但要积极,要有独立思考,勇敢尝试的能力。”

乖,从不是好女孩的唯一标准, 也不是养育女儿的唯一准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