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突破集训五 教材实验)(1)

1. (2013鄂州)为了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第1题图

拓展训练试题-有关制气类实验

(1)写出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注射器注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在1、2两处中有一处有明显的现象发生,该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处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2. (2015厦门)回答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相关问题。

(1)写出制取原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1所示,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__(填编号,下同),以下气体收集装置不能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_。

猜想

验证方案

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降低,溶解度变小,从而导致溶液碱性减弱

将褪色后的溶液________,如果溶液变红,说明小明的猜想正确

小明通过实验证明了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3)一段时间后,小明观察到镁条在热水中无现象,但当他想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时,便有了解释,他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 (2015威海)铁生锈探秘

为探究铁生锈的原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实验结果显示,B、D实验中铁生了锈,而A、C实验中没有明显的现象。仔细分析这4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铁生锈实验

第10题图

(1)评价方案

对照实验指除了一个变量以外,其他的量都保持不变的实验,该实验方案中采用了对照实验的方法,请指出其中的对照实验(填ABCD实验代号)和变量。

第①组对照实验______________,变量________________。

第②组对照实验______________,变量________________。

第③组对照实验______________,变量________________。

(2)解释数据

实验时,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导管内水面上升的高度,结果如下表所示(表中所列数据为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cm)。

 时间/小时

编号     

0

0.5

1.0

1.5

2.0

2.5

3.0

A

0

0

0

0

0

0

0

B

0

0

0

0.3

0.8

2.0

3.5

C

0

0

0

0

0

0

0

D

0

0.4

1.2

3.4

5.6

7.6

9.8

导致B、D实验装置中导管内水面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获得结论

根据本实验,你认为导致铁生锈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能加快铁生锈的物质是________。

11. (2015大庆)在各种金属材料中铜是人类应用比较广泛的金属之一,某学习小组欲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①连接好装置;②__________________;③装入药品;④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锥形瓶中滴加稀盐酸;⑤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⑥D中黑色固体完全变成红色,停止加热,待D中玻璃管冷却至室温,关闭分液漏斗活塞;⑦ 数据处理。

第11题图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补全实验步骤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使制取氢气的装置随开随用,随关随停,下列装置可选用的是________。

第11题图2

(3)B装置中水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玻璃管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C装置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CuO样品质量为m1克,E中增重为m2克,D中反应后固体质量为m3克,实际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为m4克,试用m1、m2列出铜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无F装置,则对测定结果的影响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以下数据还能确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m1、m3   B. m1、m4   C. m2、m4    D. m3、m4

(5)请你评价实验有什么不妥之处,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训练试题-有

关酸碱盐类实验

12. (2015齐齐哈尔)某学习小组测定实验室里一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程度,进行了下列实验。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A. 取少量样品,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红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B. 取少量样品,加入少量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C. 取少量样品,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变质

D. 取少量样品,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13. (2014南京)U形管中是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向左、右两管中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如图所示)。

第13题图

(1)开始时______管溶液呈红色。

(2)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全部呈无色,除酚酞外,此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名称为________,可能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14. (2015济宁)(1)家庭生活中制作食品经常用到碳酸钠(苏打)和碳酸氢钠(小苏打)。碳酸氢钠不稳定

第14题图

,潮湿空气中缓慢分解,受热至65 ℃以上迅速分解,270 ℃时完全分解为碳酸钠。某同学为探究它们的性质差异,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并进行实验。请回答:

①加热一段时间后,a、b两烧杯分别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碳酸氢钠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装置设计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溶液有着广泛应用。比如:氯碱工业用到的是饱和食盐水,医疗上使用的则是0.9%的生理盐水。请按要求设计并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用品:氯化钠溶液 氯化钠 硝酸钾 蒸镏水 烧杯 试管 玻璃棒 药匙

探究实验一:澄清透明的氯化钠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一只试管倒入约5 mL氯化钠溶液,用药匙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振荡,观察观象

氯化钠固体溶解

____________

探究实验二:将不饱和氯化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并探究饱和氯化钠溶液还能否溶解硝酸钾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NaCl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5. (2015十堰)某学习小组探究氢氧化钙溶液的化学性质,并作了延伸探究。

探究一: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助完成实验报告。

方案

(1)

(2)

(3)

实验

操作

现象

______________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红色褪为无色

结论或

解释

氢氧化钙溶液能使石蕊等酸碱指示剂变色

氢氧化钙溶液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二氧化硫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钙溶液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提出问题】实验方案(3)褪色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作出猜想】乙同学从反应情况分析,溶液中除含少量酚酞外,溶质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CaCl2 ②CaCl2和HCl ③CaCl2和Ca(OH)2

【分析讨论】丙同学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猜想③肯定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5题图

探究二:

丁同学为进一步验证乙同学的猜想,设计实验如下:

将实验方案(3)褪色后溶液倒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滴滴加稀碳酸钠溶液至过量,边滴边振荡。实验后得出产生沉淀质量与滴加碳酸钠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写出实验过程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乙同学的猜想中,________(填序号)合理。

【反思讨论】

学习小组结合图像,分析了丁同学实验过程中烧杯内溶液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溶液质量逐渐增大

B. 氯化钠质量逐渐增大,V2后不变

C. 氯化钙的质量先增大后减小

D. 溶液的pH一直在增大

 

16. (2015北京)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第16题图

(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2015株洲)实验室用的蒸馏水可以通过蒸馏自来水来制取。操作方法是:在如图所示蒸馏烧瓶中加入约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在确定各连接部位严密不漏气后,加热蒸馏烧瓶,注意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收集到10 mL左右蒸馏水后,停止加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实验时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应该是b进a出,不能a进b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心观察发现:该装置明显少了一种支撑冷凝管的仪器,该仪器是________(填序号)。

a. 三脚架   b. 铁架台   c. 泥三角   d. 漏斗架

(4)实验中加入的沸石(或碎瓷片)________催化剂(填“是”或“不是”)。

(5)用该装置也可以将硬水软化为软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的常用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18. (2013十堰)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成功。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40 ℃。

【提出问题】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多少?

【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 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 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现象分析】

(1)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被引燃,说明燃烧不能缺少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足量的白磷在锥形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瓶内剩余气体________燃烧(填“支持”或“不支持”)。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射出来,②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约4 mL时停止下 流。导致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

19. (2015武汉)有些晶体按比例带有一定量的结晶水,带有结晶水的晶体在一定温度下会脱去结晶水。草酸晶体(H2C2O4·xH2O)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透明晶体。草酸晶体受热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2O4·xH2O (x+1)H2O+CO2↑+CO↑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该信息以及所学的知识设计并开展实验,测定草酸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A、B中的试剂足量,注射器量程足够)

第19题图

Ⅰ.测量装置A、B的质量,排尽注射器中的空气,连接装置;

Ⅱ.取质量为m的草酸晶体,加热至完全分解,将产物全部通入以上装置;

Ⅲ.测量并记录装置A增加的质量为a,装置B增加的质量为b,装置C读数为V;

Ⅳ.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利用装置A、B、C所得数据计算该草酸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_______,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的作用之一是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体积。

(2)乙同学对利用装置B测量结果计算的可靠性进行反思与评价,认为反应后装置A中残留的气体会使自己的计算结果________________(填“偏小”或“偏大”)。

(3)甲同学依据装置A测量结果计算结晶水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用代数式表示)。

20. (2015沈阳)某化学小组初步设计了“收集不同体积比例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如图1所示

第20题图1

(1)请写出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能获得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如图2所示

第20题图2

请写出该气体与炭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方案三:如图3所示

第20题图3

[提示: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HCl气体,部分夹持装置及导管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O气体应由________(填“a”或“b”)通入。

(3)写出装置C中浓硫酸的两点主要作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2015常德节选)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设计了“白磷水下燃烧”的实验。同学们按“图甲”装置实验时遇到了许多问题,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设计了“图乙”装置进行实验,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第21题图

说明:①图乙的洗气瓶B、C、D中放置的吸收增效体均浸泡在水中;

②吸收增效体由疏松多孔的物质制成,能增大物质间的接触面积。

(1)按照“图甲”装置实验时遇到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点)。

(2)用“图乙”装置实验时,A中“水火相容”的现象十分明显,写出白磷在水下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中用耐酸腐蚀的钢丝网罩罩住白磷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洗气瓶B的上部空间有较多白雾、C中白雾较少,D中无白雾。为进一步提高对白雾的吸收效果,你认为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点)。

22. (2015宁波)课外小科约老师继续探究铁粉和硫粉反应的实验:他们各自取一定量的铁粉和硫粉均匀混合后堆放在石棉网上,在其中插入烧红的玻璃棒,反应立即发生。拿掉玻璃棒后,反应继续剧烈进行,反应过程中有少量刺激性气味的气体X产生。反应结束后,都得到了黑色固体。老师得到的黑色固体不会被磁铁吸引,而小科的却会被磁铁吸引。

(1)铁和硫的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气体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第22题图

(3)对比老师的实验结果。小科猜想自己得到的黑色固体可能是有剩余的铁或有生成的四氧化三铁。小科想验证是否有铁剩余。老师启发小科:硫化亚铁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硫化氢气体,该气体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于是,小科认为正确连接如图所示的三个装置并进行实验,如果a处有水压出,就能验证有铁剩余。

①小科依次连接各装置的导管口:e→________→b→a。(填“c→d”或“d→c”)

②老师指出设计不够合理,不能就此验证猜想,请你帮小科说出不够合理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小科改进了实验设计,继续进行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