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上分析,人的行为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经过努力达到一定的目标。如果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碰到了困难,遇到了障碍,就产生了挫折,挫折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行为。

表现在心理上、生理上会有反应。遭受严重挫折后,个人会在情绪上表现抑郁、消极、愤懑;在生理上,会表现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易诱发心血管疾病;胃酸分泌减少、会导致溃疡、胃穿孔等。

总之,个人的挫折会产生反常行为。

遇到心理挫折该如何自我调节(从心开始心理专家)(1)

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产生了挫折,可能出现如下几种情况:

1.改变方法,绕过障碍物、另择一条路径,实现目标。

2.无法逾越困难,修改目标,改变行为的方向。

3.在障碍面前,无路可走,不能实现目标。人们会产生严重挫折感。

我们都经历过挫折,在那个时刻,我们都会有些否定自己,觉得自己无能,不行,陷入到一种消极负面的情绪感受当中,也可能会过一段时间好起来,也可能一蹶不振,然后慢慢地越来越不相信自己了,行为也越来越消极,提不起劲......

其实,挫折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挫折情境,即指对人们的有动机、目的的活动造成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的情境状态或条件,构成刺激情境的可能是人或物,也可能是各种自然、社会环境;

二是挫折认知,即指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

三是挫折反应,即指个体在挫折情境下所产生的烦恼、困惑、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交织而成的心理感受,即挫折感。其中,挫折认知是核心因素,挫折反应的性质及程度,主要取决于挫折认知。

一般来说,挫折情境越严重,挫折反应就越强烈;反之,挫折反应就轻微。但是,只有当挫折情境被主体所感知时,才会在个体心理上产生挫折反应。如果出现了挫折情境,而个体没有意识到,或者虽然意识到了但并不认为很严重,那么,也不会产生挫折反应,或者只产生轻微的挫折反应。因此,挫折反应的性质、程度主要取决于个体对挫折情境的认知。

挫折反应和感受是形成挫折的重要方面,个体受挫与否,是由当事人对自己的动机、目标与结果之间关系的认识、评价和感受来判断的。对某人构成挫折的情境和事件,对另一人不一定构成挫折,这就是个体感受的差异。正如巴尔扎克所说:“世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来说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那遇到挫折时,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许诺老师建议:

1.接纳它,正视自己的失败,不要回避它,端正自己的心态。

2.遇到挫折后,要认真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解剖挫折形成的因素。

3.权衡一下自己的目标是否合理、是否科学、是否具有可行性。

4.重新树立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因为它们是使人走出挫折的驱动力。

5.建立更适合自己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自己的价值观,可以多参照名人轶事。

除此之外,有痛苦不要压抑,要合理发泄自己的情绪,可以选择多种方法发泄,如找朋友倾诉、唱歌、旅游。

要有信念和精神支柱:相信自己是有能力有价值的人,只要努力就会有结果,看到自己肩负的责任,知道自己被需要。尽快走出一蹶不振的怪圈。

苦难对于天才来说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相信自己,一定可以面对挫折,走出失意,迎来幸福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