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在梦游太虚幻境之后,因“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

于是两个人便背着人“偷试了一回,幸喜无人撞见”,这件事被称“贾宝玉初试云雨情”,作为了第六回的回目。

袭人与贾宝玉发生“云雨情”,一石激起千层浪。

贾宝玉和袭人的故事发生在第几章(贾宝玉和袭人的云雨情)(1)

世人多谤袭人“人品”有问题,更被质疑王夫人何以不撵走袭人,却将清白的晴雯撵走。“初试”便也从此被多引用为“偷试”。

其实,关于袭人与贾宝玉的“云雨情”要分几个方面去看待。

首先,袭人肯定是动了心机的。

(第六回)袭人亦含羞笑问道:“你梦见什么故事了?是那里流出来的那些脏东西?”宝玉道:“一言难尽。”说着便把梦中之事细说与袭人听了,然后说至警幻所授云雨之情,羞的袭人掩面伏身而笑。

换了别的女儿可能转身就跑开了。袭人此时不跑就有明显诱导之意,这是她的算计。

袭人是外头买来的丫头,不甘心一辈子为奴作婢,她想要求进步自然要抓住贾宝玉。

贾宝玉和袭人的故事发生在第几章(贾宝玉和袭人的云雨情)(2)

可贾母的意思并不是她而是晴雯,你让袭人怎么办?就认命么?

袭人选择献身贾宝玉为自己的人生铺路,也情有可原。谁又愿意做奴才不愿意当姨奶奶呢?一味傻白甜混日子,也是结果难测。

袭人不过是比别人大一点,更早懂得这个道理罢了。

其次,袭人与贾宝玉的云雨情也没错。

袭人是奴才,她牺牲清白与主人发生云雨之情,这是寻常事。可以看作是丫头的“义务”。

(第六回)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遂和宝玉偷试一番,幸得无人撞见。

(第六十五回)又还有一段因果:我们家的规矩,凡爷们大了,未娶亲之先都先放两个人服侍的。二爷原有两个,谁知他来了没半年,都寻出不是来,都打发出去了。

贾家规矩并不禁止儿子有婚前性行为,甚至还主动安排人伺候,鼓励早尝试。

贾宝玉和袭人的故事发生在第几章(贾宝玉和袭人的云雨情)(3)

但是,少爷可以与丫头有云雨之情,却严禁谈恋爱,走邪路。

比如宝黛爱情不被允许。严谨丫头勾引主子不学好,比如晴雯教唆贾宝玉装病逃学,安排柳五儿进怡红院等一系列行为,才被称为“狐媚子”。

袭人是在规矩内行事不算越礼。也不会被追究责任,更是可以摆在台面上的。

王夫人对此也早知道,除了欣慰儿子长大了,并不管为此牺牲的丫头。好了的给个名分,不好的日后打发出去就是了。

袭人献身与晴雯被认定“狐媚子”是两码事。

王夫人不追究她,皆因没什么可追究的。“云雨情”又不像金钏儿与贾宝玉那种言三语四的“勾引”不学好,并不划等号。

贾宝玉和袭人的故事发生在第几章(贾宝玉和袭人的云雨情)(4)

最后,“初试”还是“偷试”?

曹雪芹作为第六回回目,用了“初试云雨情”,是非常正面的说法。

贾宝玉成人与袭人偷尝禁果,曹雪芹并不认为有错。那个时代允许主仆之间有此类行为。

“初试”肯定是刻骨铭心的,也是对袭人身份和地位的认可。

至于“偷试”,不过是二人为了避免被人发现而背着人行事。

任何时代这种事不可能随便就发生了。他们既不是夫妻,也不是夫妾,在取得合法地位前,主人也不可能公然把丫头叫进房中随便乱来。

是以,“初试”是褒义,“偷试”是贬义。

这其中的褒贬,曹雪芹这边应该有他的考量。

一方面是贾宝玉与袭人的人生第一次值得铭记。

贾宝玉和袭人的故事发生在第几章(贾宝玉和袭人的云雨情)(5)

一方面是袭人为了前程牺牲清白,尽管在规矩内行事,到底过于功利之心,为女儿不自重。

另一方面贾宝玉身边那么多莺莺燕燕的女儿们,足以消磨他的意志。父母长辈给他如此奢腐的生活,却要求他立志成才,根本就是悖论。

贾宝玉难得守住人性底线并不沉溺于声色犬马,没有堕入贾珍、贾琏之流的“皮肤滥淫”,但却也失去男儿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这是注定的结果。

作者对此显然一笔写了数个方面,既有贾宝玉的,也有袭人的,还有贾府的富贵教养的,终究是非功过,也就见仁见智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