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3日焦点图(2022年1月4日焦点图)(1)

1月3日,在暖湿气流的影响下,南宁气温回升。图为在那考河湿地公园,许多市民趁着晴好的天气结伴前来游玩。记者 徐天保 摄(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

2022年3月23日焦点图(2022年1月4日焦点图)(2)

1月2日,柳州市天气晴好、温暖如春,城市中随处可见鲜花盛开,就连郊区的油菜花地也是一片春意盎然,吸引很多市民前往“踏春”。图为环江滨水大道附近的菜地,因菜花老化农民不再采摘,便成为了市民拍照的“模特”。记者 颜篁 摄(广西新闻网-南国今报)

2022年3月23日焦点图(2022年1月4日焦点图)(3)

1月3日,在东兴口岸,漫天的彩霞映照着巍峨的国门,一辆辆物流货车等待着出入境。记者 周军 摄(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2022年3月23日焦点图(2022年1月4日焦点图)(4)

新年伊始,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的“鱼游入海”服务岛初现雏形。目前,北海银滩旅游基础设施“6 N”项目已完成2个,其余9个已完成主体建设,正进行室内外装修。李君光 摄(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2022年3月23日焦点图(2022年1月4日焦点图)(5)

元旦期间,“老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二期仓西门城楼等知名历史地标建筑以崭新的姿态呈现,给游客带来全新的体验。图为穿着古装的市民在集市内漫步。记者 邹财麟 摄(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

2022年3月23日焦点图(2022年1月4日焦点图)(6)

元旦期间,“老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二期仓西门城楼等知名历史地标建筑以崭新的姿态呈现,给游客带来全新的体验。图为市民在集市中购物。记者 邹财麟 摄(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

2022年3月23日焦点图(2022年1月4日焦点图)(7)

元旦期间,“老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二期仓西门城楼等知名历史地标建筑以崭新的姿态呈现,给游客带来全新的体验。图为俯瞰三街两巷二期全景。记者 邹财麟 摄(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

2022年3月23日焦点图(2022年1月4日焦点图)(8)

昨日,记者从广西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受新冠疫情和跨省旅游经营活动管理“熔断”机制影响,2022年元旦假日期间(1月1日—3日),广西文化旅游市场稳中有降。图为元旦期间,汉服爱好者在“三街两巷”仓西门城楼前打卡。记者 宋延康 摄(南宁晚报)

2022年3月23日焦点图(2022年1月4日焦点图)(9)

小寒时节,融水苗族自治县天气晴暖,村民纷纷到田间采摘黑木耳,供应市场。近年来,该县通过“党支部+公司 农户 基地”的模式,引导村民在冬闲田里种植黑木耳,让“冬闲田”变身“冬宝田”,成为当地村民增收的特色产业之一。通讯员 龙林智 姚健芳 摄(广西新闻网-南国今报)

2022年3月23日焦点图(2022年1月4日焦点图)(10)

南宁市新江经吴圩至崇左市扶绥一级公路自开工建设以来,就备受关注。近日,记者从葛洲坝新扶(南宁)公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获悉,新扶公路建设进入加速冲刺阶段,力争今年3月底完成主体工程并具备通车条件。图为新扶公路平坦宽阔。记者 赖有光 摄(南宁晚报)

2022年3月23日焦点图(2022年1月4日焦点图)(11)

生态旅游村、环江七孔桥、凤凰岭大桥……随着沿线网红景点不断增多,这个元旦假期,柳州市环江滨水大道的人气再创新高。不过,有市民发现,不仅“七里大榕树”的油堆、糕点等网红摊点“消失”了,沿线的小吃摊点也难觅踪影,难道这些特色美食全都没了?1月1日,记者前往环江滨水大道探访发现,原来,它们全都迁到了一个好地方了。图为旅游集市让景区里随处摆卖的小摊小贩有了归宿,也方便了前来品尝特色小吃和购买土特产的游客,还使景区的管理变得更有序了。记者 许洁琳 摄(广西新闻网-南国今报)

每日焦点图由广西新闻网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