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说,子曰,道不同不相(一声)为谋。没错,这就是大家的错误读法。其实这句话99%的人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却经常地挂在嘴边。但看完今天这节解读,拜托以后就不要随便乱用了。不过话说回来,别说你们了,就连号称大儒的司马迁,他也没搞明白。他在自己的史记里就错误地引用了这句话,还在后面加上了一句:亦各从其志也,以至于误导了无数的后人。如果孔子想表达你们所理解的那个意思,大概应该会说:道不同,不与谋。简简单单,明明白白,多么的通透。

来,我们先来看看这句话,正确的读法。这句话应该读成,子曰:道不同不相(四声)为谋。听起来特别的不适应吧,不适应就对了。那说明大家已经错得很习惯了。当然了,如果读都读错了,那么自然也理解不对。如果按照大家之前的读法,自然也就会理解成为大家理念、三观、志向都不同,因此就没有必要在一起共事和合作了。如果这样理解,你不仅没有读懂孔子,而且还是在跟孔子唱反调。因为孔子主张的是:君子不器,有教无类,和而不同。你却动不动把不相为谋挂在嘴边,跟这个也道不同,跟那个也道不同。其实,这就是孔子说的小人同而不合里的那个小人啊,请问你所谓的道不同是哪门子的道,都只是你个人的认知、评判、定义和喜好而已。这是私道,这是小道,绝对不是大道,不要动不动就拿“道”给自己的脸上贴花。这种以相为谋的逻辑,其实就是在搞自己的小圈子,排除异己而已。不要美其名曰道不同,此道非彼道也。

孔子名言必谋而后动(论语子曰道不)(1)

今天我们就来还原一下这句话的本来面目。咱们先看看这句话的核心字“道”不用说了,当然就是实现天下大同和谐不匀的圣人之道。我们再来看后边的“不同”,这个同的古字,看起来就像是四个人一起抬东西的时候用的一种工具,有点像担架。然后下边再加上了一个口字,表示的是四个人用口令一起协调行动,引申为汇合聚在一起的意思。来后面的这个“不相”注意“相”要读四声,不是相互的相,相的古字,就是用眼去观察树木。本意就是通过观察和查看来进行判断,观察的是什么呢?当然就是事物所呈现出来的外在的形貌,所以不相,就是不以观察事物外在的形貌而加以判断,也就是不通过表面的现象而做出判断下结论。这个不相一直都是孔子主张的,君子谋道的基本的原则之一。

孔子名言必谋而后动(论语子曰道不)(2)

然后为谋的为,注意在最早的古字里,这个“为”包含着一种奴役和驱使的意思,也就是在被人控制的状态下去劳作,去干活。在这里引申为设置、建立的意思。相同的用法有:何以为法,何以为家,里边的为都是这个意思。为谋,就是以之为谋,不相为谋,就是以不相为谋。就是说这个谋是建立在不相的这个原则之下去设立建立的。谋什么呢?当然就是谋前面所提到的那个道,就是圣人之道。你看这么理解,既通透符合孔子的思想主张,同时又能完全地契合古字象形字的本意。如果你只按照后世所引申出来的意思,甚至去拿白话文直接地来硬翻,最终你肯定是南辕北辙。

现在我们已经把这句话的。核心字都解释了一遍,然后还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要进行正确的断句。标点是从汉朝开始出现的,先秦时期是完全没有标点的。读先秦的经典,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先和作者的思想建立起链接,然后自己再给文章去加标点。这个任务是读者自己的,而不是作者的。现在你们觉得麻烦,但是在当时古人可不觉得麻烦,甚至可能是乐在其中啊。因为读的关键在于悟,在于品,悟者不会怕麻烦。再说你以为那个时候和现在一样,有这么多的书可以读吗?就那么一丁点儿有限的资源,翻来覆去,覆去翻来就那么几本书,能读到一本书,准确的说是竹简,都是恨不能读他个百八十遍的,把里边所有的滋味全都给喳吧出来。所以古人的读书和我们今天的读书根本就不能同日而语。

孔子名言必谋而后动(论语子曰道不)(3)

回到我们今天这篇,能做到正确的断句,要把握两点,第一,把句子里的核心字和关键词都搞明白了,我们刚才已经做了。第二,就是要明白整本书的思想结构。也就是说要弄清楚这本书到底在说什么。如果你能做到以上两点,那么断句也就根本没有那么难。论语或者说整个儒家思想里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就是和而不同。孔子讲的圣人之道归根结底还是以不同作为基础的。所谓君子和而不同表达的就是这个观点。而圣人之道最终要实现的天下大同的这个目标,其实是,大而不同,主旨在大是以可以接受任何相的存在为前提的。因为这个大千世界本就是包罗万象,海纳百川的,真正的大同不是同而大同,而是不同而大同。

因此,根据对孔子儒家思想的整体理解和把握,这句话正确的断句应该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这里的道是主语,后面的不同是道的宾语是用来形容道,再后面的不相为谋,和前面的道不同之间,其实存在了一种递进和转折的关系。现在我们来完整地再把这句话翻译一遍,你再看看和自己之前的理解有多么的不一样。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说,我们所行的圣人之道是合而不同的。作为行圣人之道的君子,我们要在接受世间万象,接受不同的基础上去努力地实现天下大同啊。但是在我们行圣人之道,也就是谋道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记住,万万不能着相,也就是不能以事物的表象去判断和定义,千万不能以相作为我们君子谋道的标准和准则啊。以上才是本篇论语的正解。

关注我,我们一起把《论语》用正确的方式再打开一遍,解读论语下期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