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被好莱坞精致的CG动画深度浸泡过的观众而言,法国动画《大坏狐狸的故事》可谓真正意义上的一股清流。它的画风、叙事技巧和主题都充满了童趣和童真。任何一个看过本片的观众,都会对其朴拙的手绘画风印象深刻,给人的观感,就像是我们手捧一本萌动逗趣的儿童绘本,在为孩子讲述几个有点颠覆常规想象的可爱故事。

小灰狼和蜗牛的动画片(母鸡打败大灰狼)(1)

事实上,这部动画的确改编自同名绘本,绘本的作者正是本片的导演之一本杰明•雷内。雷内自编自绘的这本漫画,获得了2015年的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最佳少儿漫画奖,而电影《大坏狐狸的故事》则刚刚在今年的凯撒奖斩获了最佳动画片,法国人对它的喜爱,不言自明。

对于法国观众而言,《大坏狐狸的故事》是一出典型的法式喜剧,拟人化的动物形象总是因为好意而做出种种愚蠢的举动,而后上演一出荒唐的闹剧。在错置和颠倒的人物设定里,去捕捉幽默元素。例如本应蠢笨的小猪,却是所有动物里做事情最有规划性也最为机警的那位;而片名中的“大坏狐狸”则是整部电影中最大的反语。本应狡诈的狐狸在鸡宝宝错把自己当成妈妈的时候,竟然克制住了自己的野心,不情愿地扮演起了保护孩子的角色;而向来是被欺压的鸡群,则摇身一变成为善战的族群,甚至能把大灰狼打得屁滚尿流。

小灰狼和蜗牛的动画片(母鸡打败大灰狼)(2)

有意思的是,法语这门堪称“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存在很多一语双关的意思,这些语言梗也被导演巧妙地运用到动物们的对话中,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误会和笑料,即便不懂得这门语言的观众,也能领略其中的乐趣。在第一个故事里,导演甚至还安排了一只会说中文的眼镜猴登场,要是在影院里突然发现这部法语片里冒出了蹩脚的中文,千万不要惊怪。

对于不谙世事的孩子们而言,这部动画简单的手绘线条勾勒出灵动的人物线条,水彩的晕染手法也十分吻合孩子们对绘画最初的想象。故事的走向或许会大大超乎预期,这种与成年人的固化观念存在极大反差的设置,在孩子眼里却不一定真的存在反差。在他们未被世俗定义过的眼中,动物们本来就不必非得是我们熟知的那个样子。他们看到的,只是三个天真烂漫、温馨动人的故事,其中的蠢笨和滑稽,都出于善良的本性。

小灰狼和蜗牛的动画片(母鸡打败大灰狼)(3)

对于更熟悉电影史的成人观众而言,《大坏狐狸的故事》又会把我们带回到许多经典电影的回忆当中。三个独立成篇的小故事,宛如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迪士尼和华纳出品的一系列动画短片的重演。三个故事以剧场报幕的形式连接,和其中略带疯狂的欢脱气质,都与那一时期的动画一脉相承。三个故事里都曾出现的打闹或追逐式的闹剧,则是对默片时代以卓别林和巴斯特•基顿为代表的“棍棒喜剧”风格的继承:夸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突如其来的险情与意外,在快节奏的事件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语言和动作。所有这些喜剧技巧,都沿袭自喜剧电影最古老的传统。

所以,《大坏狐狸的故事》看上去极其简单,但是简单的背后,是这个时代难得的返璞归真。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在一部动画上面,堆砌更多的特技,或者是试图赋予它们更多更深刻的意义。但是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为孩子们打造的动画,其实也可以单纯美好得像孩子一样。不一定要用那些繁杂炫目的特技,也不一定非得讲述深刻的微言大义,保有一颗真正的童心,用孩子最初习惯的方式去为他们奉献一个欢乐动人的故事,其实就已足够。

就这一点而言,《大坏狐狸的故事》其实是回归了动画最初的本真。它提供的不是技术,不是视觉,甚至也不是故事,而是一种与孩子交流时单纯无瑕的心灵状态。质朴的技巧也丝毫不会影响这个时代的孩子们对它的理解与喜爱,恰恰相反,简单,或许是与孩子更好的沟通桥梁。不仅如此,它还会把我们这些成人,暂时带回记忆里的童年,在一部电影的时间里,我们可以尽情变小。

小灰狼和蜗牛的动画片(母鸡打败大灰狼)(4)

文| 时间之葬

本文刊载于20180323《北京青年报》B5版

小灰狼和蜗牛的动画片(母鸡打败大灰狼)(5)

往期精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