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东南约80公里的秦岭大山深处,隐藏着一个袖珍小镇,镇中心只有一条街道,抽根烟的功夫,就能把镇子转一圈。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这些年却是西安周边最火的旅游地之一,名声虽然没有袁家村那么响亮,人气却一点都不输。

这个地方就是西安市蓝田县的葛牌镇

陕西秦岭大山里的小村庄(陕西大山深处穷山沟)(1)

乡间

葛牌镇曾是地地道道的“穷山沟”,虽然属于西安,却和“老县城”一样地处偏远,位于西安蓝田,商洛商州、柞水的交界处,一脚踏三县。

陕西秦岭大山里的小村庄(陕西大山深处穷山沟)(2)

乡间

这里虽然偏僻,旅游资源却特别丰富,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红色旅游资源

在葛牌镇的镇上,有三个特殊的“单位”,分别为“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和“鄂豫陕省委扩大会议旧址”。

陕西秦岭大山里的小村庄(陕西大山深处穷山沟)(3)

镇上

看起来毫不起眼,却记录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往事。

1934年大年三十黎明,当葛牌镇家家户户还沉浸在梦乡时,一支两千余人的部队翻山越岭,经过一夜急行军,悄悄来到了镇上,一到镇上,就端掉了当地民团,在葛牌镇戏楼前的大场里连开两天群众大会,没收地主豪绅粮食、浮财分给穷苦农民,发动群众闹革命……

这支部队就是红军长征中孤军奋战的红二十五军。

陕西秦岭大山里的小村庄(陕西大山深处穷山沟)(4)

“红二十五军”,一支平均年龄只有十五六岁的“童子军”,1932年11月重建于湖北黄安(今“红安”)地区,为红军长征四支队伍中最小的一支,在长征中孤军北上,于1934年11月16日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转战河南、湖北、甘肃、陕西4省,行程万余里,于1935年9月抵达陕北,率先完成长征。

红二十五军战士的年龄多在13-18岁之间,十二三岁的娃娃兵有数百人,最小的只有8岁。年龄最大的军领导为副军长徐海东,34岁。军长程子华29岁。军政委吴焕先27岁。团营干部多20出头,连排干部多不到20岁。

出发时,这支部队共2984人,面临国民党30多个团的围追堵截,他们到达葛牌镇时,刚经历了河南罗山县独树镇和陕西洛南庾家河血战,牺牲了数百人。

陕西秦岭大山里的小村庄(陕西大山深处穷山沟)(5)

军长程子华左手被打断,副军长徐海东被子弹从左眼底打入,从后颈穿出,身负重伤。

在葛牌镇,他们得到了休整,并在附近山岭布阵迎敌,取得了文公岭和九间房战役的胜利。

实力得到补充的红二十五军此后就像开了挂一样,转战在秦岭大山及鄂豫陕边境,建立了鄂豫陕边区苏维埃政府,创建了面积达3万平方公里、人口达50万人的鄂豫陕根据地,又奇袭荆紫关,歼敌袁家沟口,威名远播。

期间,红二十五军在葛牌镇发动群众创建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又先后三次回来休整,并于1935年4月中旬在镇上召开了鄂豫陕省委扩大会议。

陕西秦岭大山里的小村庄(陕西大山深处穷山沟)(6)

可以说,葛牌镇是红二十五军的“福地”。1935年7月,当红二十五军决定出山前往甘肃策应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北上时,队伍已经由2000多人壮大到4000多人,物资充裕,武器装备精良,成为红军长征中唯一一支人数不减反增的部队。这支队伍后来还走出了97名共和国的开国将军。

陕西秦岭大山里的小村庄(陕西大山深处穷山沟)(7)

而今,在葛牌镇,还保留了很多红二十五军的革命遗迹,除了镇上的军部旧址、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和鄂豫陕省委扩大会议旧址,还有文公岭战役旧址和红二十五军野战医院旧址。

陕西秦岭大山里的小村庄(陕西大山深处穷山沟)(8)

红二十五军野战医院旧址,在海拔1700多米的蜡烛峰上

葛牌镇作为革命老区,曾作出过重大贡献,而今,也因此获得发展,成为秦岭里首屈一指的红色旅游小镇。

除了红色资源,葛牌镇吸引人的地方还在于这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

葛牌镇虽地处偏远,却地处蓝关古道的分支路线上,沟通着西安蓝田和陕西商洛,在明清之际,第一批行脚商人来到这里,形成商街和集市,至今,镇上依然保留着古香古色的明清老街。

陕西秦岭大山里的小村庄(陕西大山深处穷山沟)(9)

此外,由于葛牌镇海拔较高,森林茂密,夏天的时候十分凉爽,晚上睡觉还需盖棉被,因加上距离西安较近,成为很多西安市民首选的避暑胜地。

陕西秦岭大山里的小村庄(陕西大山深处穷山沟)(10)

地处秦岭,交通便利,风景既美,还有古街,更有红二十五军的传奇故事,综合各方面资源进行开发宣传,葛牌镇一举就火起来了,而今,几乎家家户户都开办农家乐,每到夏天,镇上一房难求,已经成为西安周边名副其实的热门旅游目的地了!

黄小黄走陕西:发现身边的风景,一起游历那些山河与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