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胜战计,我已经分享完,今天继续给大家分享第二套敌战计的第一计,也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七计--无中生有。

三十六计国学好词好句锦集76条(每天学一计三十六计之第七计)(1)

本计计语出自我国古代哲学家(也有的称为兵家)老子所著《道德经》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揭示了万物的有与无相互依存,相互变化的规律。我国古代军事家尉缭子把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运用到军事上,进一步分析虚无与实有的关系。《尉缭子·战权》中说:“战权在乎道之所极,有者无之,安所信之?”主张以无的假象迷惑敌人,乘敌人对“无”习以为常之际,化无为有,化虚为实,出其不意,打击敌人。可见,本计的特点是,制造一种假象,有意让敌人识破,使之失去警惕,然后又化无为有,化假为真,化虚为实。真的攻击敌人了,而敌人却仍然以为是假的,不做防备,从而战而胜之。

三十六计国学好词好句锦集76条(每天学一计三十六计之第七计)(2)

无而装做有,这就是欺骗。欺骗行为不能长期使用,长期使用容易被对方发觉,因此,空无不能始终空无。使无转变为有,这就是由假转变为真,由虚转变为实。自始至终是无,那是不能打败敌人的。由无变为有,就能击败敌人。如唐朝叛将令狐潮围攻雍丘城,雍丘城守将张巡命士兵扎一千个草人,披上黑色衣服,夜里用绳子放下城去。令狐潮的士兵争先恐后地朝草人射箭,张巡一夜之间得到几十万之箭。后来,张巡夜里再把人放下城去,令狐潮的士兵看着好笑,以为又是草人,并不防备于是,张巡选派五百名敢死队员,连夜放下城去,攻击令狐潮的军营,烧毁营帐,把令狐潮的部队追杀到十多里之外去了。

三十六计国学好词好句锦集76条(每天学一计三十六计之第七计)(3)

这只是历史上的个别战例,其实还有很多,如东晋利用“无中生有”大败前秦皇帝苻坚等。无中生有,就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以假乱真,以真代假,让敌人摸不着头脑。“无”是假的现象,目的是为了掩盖真的意图。此计的妙处在于使敌人防不胜防,其关键在于掌握对手的心理。可以说,此计的应用是高级将领斗智的最高境界。在现代商战的领域中,以及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此计常被用作骗术,欺骗顾客,大家应当引起足够的警惕。

此计已讲完,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