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派戏剧是西方现代派的文学中的“荒诞文学”的发展。

荒诞最有概括性的含义是: 人与世界处于一种敌对状态,人的存在方式是荒诞的,人被一种无可名状的异己力量所作用,他无力改变自己的处境,人与人、人与社会无法沟通,人在一个毫无意义的世界上存在着。

在20世纪20年代,西方现代派文学中就出现了“荒诞文学”,卡夫卡是这种荒诞文学的代表,他的《审判》、《城堡》、《变形记》、《地洞》等可以说是荒诞小说的代表。

三四十年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兴起,萨特、加缪等存在主义哲学家以文学来宣称世界是荒诞的、人的存在是荒诞的等这些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主张,创作了《恶心》、《局外人》等一批著名荒诞作品。

荒诞派戏剧接受了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主张和超现实主义等流派的文学观念及表现手法,并加以融合,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把荒诞文学推向高峰。

应该说荒诞派戏剧与萨特、加缪为首的存在主义文学思想内容的总体倾向上是基本一致的,不同的是荒诞派戏剧选择了独特的表现形式,这是他们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戏剧流派存在的一个主要原因。

荒诞派戏剧是用荒诞的形式来表现荒诞的内容,如怪诞、模糊、变态、丑陋的人物,若有若无的剧情,背离常理的舞台设置,颠三倒四、胡言乱语式的戏剧对白等,这种怪诞的手法贴切地表现了荒诞的主题。

尤奈斯库是荒诞派戏剧的创始人,他原籍罗马尼亚,母亲是法国人,幼年全家迁往法国。

从1956年起,《秃头歌女》引起注意,后连演70多场,成为法国历史上连续演出时间最长的戏剧之一。

贝克特是长期居住在法国的爱尔兰犹太小说家、戏剧家,他的荒诞派剧《等待戈多》1953年在巴黎上演成功,它成为法国战后最叫座的一出戏,在巴黎连演300多场,被译成20多种文字。

荒诞派戏剧在50年代后期越过法国国境,在欧美国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英国有荒诞戏剧家哈罗德 品特,著有《房间》《生日晚会》等20多部荒诞戏剧。

美国的阿尔比是战后最重要的戏剧家之一,著有《动物园故事》、《谁害怕维吉尼亚 伍尔夫》等。

荒诞派戏剧的创新 荒诞派戏剧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