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琦
自出道以来,郑少秋凭着一张帅到不食人间烟火的脸和挺拔外形,赢得了无数“颜控粉”的推崇。
实际上,他自16岁开始便先后考入大喜、同文、以及邵氏训练班,师承香港话剧团长良鸣学习话剧,不但中文水平极高,舞台功底相当扎实。
从70年代走过来的武侠迷想必都知道,郑少秋向来以演“大侠”著称,献出了无数令人难忘的侠者形象。
1978年,金庸老爷子看了郑少秋担纲主演的《倚天屠龙记》和《书剑恩仇录》之后,深感他便是书中走出来的“张无忌”和“陈家洛”。
情动之下,老爷子大笔一挥,提笔赠字予之:“荧屏侠士,飒飒英风,家洛无忌,入人梦中。”
能够得到金大侠如此高赞,可见郑少秋的演技之高超,塑造角色的能力之强大。
撇开武侠剧,郑少秋在现代剧中同样大放异彩,经典非凡(下文再表)。
但就是如此一位赞誉满满的影视巨星,星光闪耀时不骄不躁,身处“困境”时不气不馁,其人品和艺德着实值得称道。
本期,咱们一起走进郑少秋的励志人生,了解他的传奇故事。
01
1947年2月24日,香港中文大学黄教授迎来了他的第一个孩子,取名“黄可中”。
此后的时光里,黄教授陆续在家和在外诞下9个孩子,凑足了“十全十美”。
虽然儿女满堂,但由于黄教授经常流连于外面的花天酒地,故而夫妻俩并没有走到最后。
父母离异后,黄可中跟着母亲过日子,举步维艰。
为了寻找生活上的依托,母亲不久后嫁给了一位姓郑的先生。
命运如此惊人的相似,这位郑先生同样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
为了“套”住继子的心,继父为黄可中改了姓,并赐名“郑创世”,寓意将来能有大出息。
在新家庭里,继父慈祥仁爱,家风极正,待继子如己出。
此后,母亲为继父陆续诞下3个儿女,一家人其乐融融。
然而就在郑创世10余岁时,继父因病离世,家庭再次陷入困境。
作为家中的长子,郑创世不但要承担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还要努力挣钱养家。
多重压力之下,他萌生了退学之意。
自上世纪60年代初,香港粤语片迈入巅峰期。
华侨、永华、光艺、凤凰、邵氏等多家公司竞相角逐,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
16岁这年,郑创世开始投身演艺圈。
但相较于同期的郑佩佩、岳华等备受重用的新星,郑创世一直扮演着龙套甚至是打杂的角色,星途十分渺茫。
02直到1967年,凭借表演话剧《手足情深》夺得“最佳男主角奖”,郑创世才赢得了多家影视公司的注意。
同年,他受邀主演了粤语电影《黑煞星》,在导演的建议下改艺名为“郑少秋”。
接下来的3年时间里,由于粤语片没落,郑少秋亦随之失去了继续出演电影的机会。
而此时,他与曾经的同学卢慧茹爱得热火朝天,还未婚生下了大女儿郑安仪。
一对小情侣看似“好事将近”,怎奈经济上捉襟见肘,苦不堪言。
为了生活,郑少秋曾摆过地摊、做过散工、当过游乐场驻唱、甚至还织过毛衣,但收效甚微。
1970年,由利孝和、祁德尊、邵逸夫等人创办的TVB,经过3年打磨后风头正劲。
经朋友介绍,郑少秋投身无线电视,曾主持过音乐节目《弦韵寄心声》,并在《欢乐今宵》节目中有过精彩演出。
也是在这段时间,他与森森、沈殿霞成了同事。
只是这两个女孩,前者之后成了他的“意难平”,后者成了他的妻子。
刚进TVB没多久,郑少秋便获得了主演电视剧《冷暖亲情》的机会,与之搭档的便有森森、梁天等。
凭借该剧,他摘下了“TVB最有前途新人银奖”,并被《华侨晚报》观众票选为第一届“十大电视明星”。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他演技虽然尚显生涩,但外形完全符合大众审美,是无数女孩的“梦中情人”。
不久后,郑少秋很快便迎来了演艺事业的春天。
1973年,TVB重磅推出首部彩色长剧《烟雨蒙蒙》,导演组毫无犹豫地将男一号“何书桓”给了他。
真正让郑少秋红遍大江南北的,是1976年TVB开拍的金庸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
在这部美女云集的作品中,有狄波拉、汪明荃、黄淑仪、余安安等当红花旦倾力加盟。
百花齐放之下,着实为该剧增色不少。
而郑少秋一人同时挑战陈家洛、乾隆和福康安三个角色,更是成为最大看点。
陈家洛作为红花会总舵主,肩负“反清复明”之重任,一身正气令人敬意顿生;
乾隆稳居庙堂之首,对江山社稷有维护之责,对同胞玩权弄谋实属无奈;
福康安乃乾隆私生子(来自野史),与父亲和叔叔的感情纠葛不清,事事处于被动状态。
凭借该剧,郑少秋跃居为“港台第一武侠小生”,地位无可匹敌。
031976年,郑少秋再塑经典,在王天林执导的武侠剧《陆小凤》中扮演“叶孤城”一角。
该剧中,刘松仁饰演“陆小凤”、黄元申饰演“西门吹雪”,三位当红的武侠小生各具特色,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江湖大戏。
令人佩服的是,虽然郑少秋并非绝对主演,但他塑造的“叶孤城”非常贴合原著形象,加之服化道比较给力,此角俨然小说中的人物跃然荧幕,至今无人企及。
1978年,他又迎巅峰,受邀主演了招振强执导的武侠剧《倚天屠龙记》。
此后的岁月里,《倚天屠龙记》被翻拍无数次,但从70后走过来的朋友,想必都有一种难舍的情结,会认为郑少秋版“张无忌”才是王者。
除了郑少秋之外,凭借这部作品火起来的,还有赵雅芝、陈玉莲等女星。
相比《倚天屠龙记》,郑少秋“临危受命”出演的《楚留香》更为成熟老辣。
为什么说是“临危受命”呢?
彼时,亚视、无线、佳视形成了“三雄鼎立”之势,亚视的实力似乎更胜一筹。
这年,亚视重磅推出《天蚕变》,由传奇编剧黄鹰边写剧本边拍摄。
该剧播出后,收视率狂飙不下,眼看就要稳坐武侠剧的王者之位。
作为老对手,无线电视自然不甘落后。
经高层决策,最终决定由王天林执导,派出郑少秋和赵雅芝迎战,紧急推出《楚留香传奇》一剧。
诡异的是,《天蚕变》拍到一半,男一号徐少强竟然玩起了凭空消失,剧迷们无不满头雾水。
不得已之下,黄鹰只好天马行空,编出了“天蚕再变”的戏码,云飞扬“死而复生后”成了顾冠忠,但观众并不买账。
受此重创,无线绝境重生,亚视则溃不成军。
由此可见,不单单是武侠江湖风起云涌,影视行业中的尔虞我诈同样激烈。
撇开影视公司的纷争不谈,郑少秋扮演的楚留香的确逃不开“珠玉在前”的事实。
但不可否认,此后苗侨伟、郭富城、张智尧等各版本“楚留香”闪耀荧屏,但郑少秋版至今仍是无法超越的“天花板”。
剧中,他诠释的“盗帅”文武双全、风流而不下流,睿智而又幽默。
尤其那一身胜雪的白衣,一张无死角的俊脸,真不知俘获了多少青春少女的芳心。
《楚留香传奇》到底有多火呢?
原著古龙先生颇带“醋意”地说道:“台湾人只知道郑少秋是楚留香,而忘记了楚留香的作者是古龙。”
04
兜兜转转间,时间来到90年代。
彼时,香港武侠剧到了最鼎盛时期,内地影视业也正在悄然崛起。
1991年,郑少秋已经45岁。
尽管年过不惑,风采却丝毫未减。
这年,一部名为《戏说乾隆》的传奇剧火遍了大江南北。
既然取名“戏说”,看点也就与稍显死板的历史剧迥然不同,堪称“脑洞大开”。
该剧中,郑少秋扮演的“乾隆”先后3次出行,历经3段美丽邂逅,谱就了3段传奇。
转眼间,距离《戏说乾隆》播出已经31年,早就物是人非。
看过的朋友应该都还印象深刻,乾隆风流倜傥、程淮秀温婉可人、沈芳侠者仁心、金无箴高深莫测……
而诸多种种,均在你我的岁月长河中留下了惊鸿一瞥。
蓦然回首,已成追忆。
同年,在韦家辉执导的时装剧《大时代》中,观众们见识到了完全不一样的郑少秋。
该剧中,他扮演“丁蟹”自私贪婪,横行无忌。
但他坏事做尽,却始终振振有词,坏到令人恨不得将他扒皮抽筋,生啖其肉。
对于老港剧迷来说,《大时代》绝对是足以回味多遍的“神剧”,因为此中凝结了太多情怀,太多挥之不去的回忆。
据悉,此后股市还引发了“丁蟹效应”,每当播出由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和电影,恒生指数或A股便会不同程度下跌,导致股民损失惨重。
正是因为在《大时代》中的“丁蟹”太过深入人心,以至于到了《天地男儿》中,当郑少秋重回正面人物,与坏到掉渣的罗嘉良演对手戏时,很多观众并不买账。
由此可见,一位演员若是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扎了根,的确很难转型。
此后数年,郑少秋继续驰骋荧幕,奉献了多个经典角色。
比如在《笑看风云》中,他是被人陷害的中天集团首脑“黄天”;
《新上海滩》中,则扮演东北赌王“于镇海”,演技亦正亦邪;
《流星蝴蝶剑》中,又成了沉稳老练的“孙玉伯”,做事公道有原则……
除了在电视剧中大放异彩之外,郑少秋献出的电影经典也不在少数。
究其背后原因,还是因为他塑造的侠者形象无人能够代替。
比如《午夜兰花》中的“楚留香”、《方世玉》中的“陈家洛”、《醉拳3》中的“黄麒英”、《笑八仙》中的“吕洞宾”等。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影视江湖亦是如此。
05自1998年伊始,郑少秋开始接拍内地影视剧,让内地观众更加近距离地认识了这位“荧幕大侠。
2007年,香港媒体评选出“百大香港经典电视角色”,他一人独揽七个经典角色,此项成绩堪称“前无来者”。
此后的演艺生涯中,郑少秋作品数量锐减,但他从未下过火线,仍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演艺事业,致力于为观众奉献更多作品。
近年来,年过古稀的他,陆续参演了《神医大道公》、《心战》、《将夜》等影视剧,固然扮相白发飘飘,仍有仙风道骨之感。
就好比在《将夜》一剧中,纵使小鲜肉和流量明星扎堆,但有郑少秋、胡军等老戏骨实力辅佐,使得作品大大提升了质感。
岁月无情,时光荏苒。
如今,郑少秋已经75岁。
追溯其大半生,他曾有过两段失败的恋情和两段婚姻,感情史遭到诟病连连。
在其前妻沈殿霞的葬礼上,邓光荣甚至当众“公审薄情人”,剑指他始乱终弃。却也有曾志伟、罗家英、薛家燕等人为郑少秋发声,认为他“与沈殿霞的婚姻有苦衷”。
面对种种质疑,郑少秋并未做出回应,继续当现任妻子官晶华的“耙耳朵”。
值此,思琦肤浅地认为:在那个黑白混淆的年代,没人能体会郑少秋到底经历了什么。
至于事实真相到底如何,作为剧迷,大家着实没必要煽风点火,更没必要无端捏造事实。
值得肯定的是,郑少秋绝对称得上真正的“大侠”,有他的存在,荧幕从来不会寂寞。
而他所出演的每一部作品,也必将载入华语影史史册,成为亘古不灭的经典。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