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进行了第十八届“关心您的心脏 健康从心开始”大型健康教育活动。现场,近2000名市民朋友聆听了心脏健康教育讲座,参加了多学科义诊,享受了多项免费筛查。

心脏起搏器安装后猝死(六旬男子明知起搏器没电还拖了一个月)(1)

网络图

“我今年85岁,20年换了3个心脏起搏器,身体还蛮好。我经常和周围的老教授们说,有毛病一定要听医生的,不能拖,要定期随访。”何大伯是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院长沈法荣的老病人。每年此时,他都会来听讲座,给自己充充电。他说:“我们作为病人,心血管疾病的知识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安装起搏器不是一劳永逸

何大伯的话,沈法荣高度认同。作为一个心血管疾病的专家,他接诊的患者成千上万。“得益于医务人员的不断科普,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心肺复苏等院前急救,公众的意识已有很大的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在确诊后,装上了能够重新给心脏动力的起搏器或者能在病情发作时救自己的,却在意识上麻痹大意,以为一劳永逸,这是错误的。”

沈法荣说到了此前接诊的一个患者孟先生。孟先生今年60多岁,多年前,他请沈法荣去外地给他装了心脏起搏器,这些年来顺风顺水,日子过得挺红火,在外生意也做得挺大。然而不久前,沈法荣却意外得知他已离世。

最让人扼腕的是,孟先生是因为心脏病突发,头部着地导致脑外伤而离世。原来,孟先生之前到当地医院复查,得知起搏器没电了,医生建议其马上住院换电池,但孟先生觉得自己现在情况不错,加上工作忙,想等忙完了后再住院。期间,当地医院通知了几次,他都以太忙为由没到医院,结果一个月后,在办入院手续的时候,没想到意外就这样发生了。

“一旦发生过心源性猝死,一年内再发的概率高达50%。”沈法荣说,安装心脏起搏器后,患者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治疗就完成了,另一半治疗需要通过病人对起搏器的保护、定期随访及程控来完成。

“千万记得起搏器的电池有一定寿命,当电池将要耗尽前,要按需更换起搏器,否则会因起搏器失去功能而出现危险。”沈法荣说。另外,要避免过度劳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有规律的生活节奏,按医嘱定时定量服药。

每分钟按压要100-120次

沈法荣提到,心脏急救中最严重的情况是心脏骤停,即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导致重要器官严重缺血、缺氧,如果不及时干预,将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心脏性猝死的数量达到54万,相当于每分钟就有一人发生心脏性猝死。

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如果在4-6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救治的希望很大,这被称作黄金时间。超过这一时间,每延迟1分钟,抢救的成功率就会下降7%-10%。

“正确的心肺复苏要求往下按压胸廓超过5公分,且每分钟按压要100-120次,要求快速且有力。”沈法荣强调,心肺复苏非常重要。

日前,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就救治了一位驾驶途中突发心脏骤停的网约车司机,好在事发地点就在医院附近,急诊科护士王艳和同事及时进行心肺复苏,为后续抢救赢得了时间。

由于工作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如今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的中青年人群,特别是高职位、高压力、高薪水的“三高”人群,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

沈法荣表示,锻炼减少、饮食结构变化、环境污染等因素,都会引起血管、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生理机能紊乱。长期如此,心脏的血管壁内皮损伤、血管内膜增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明显加快。“一旦出现持续熬夜、过度疲劳、嗜烟酗酒、饮食不节等原因时,血管会持续痉挛收缩、血液粘度增加、局部血栓形成,最终会出现血管闭塞、心肌梗死。”

值得注意的是,年轻人发生心肌梗死时,常常起病急、症状凶险,可能前期没有任何先兆,因此早期猝死率很高。

链接:

爱心捐赠AED

希望“救”在你身边

目前,心肺复苏与AED的早期有效配合使用,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最有效的抢救手段。作为专为现场急救设计的急救设备,AED便于携带、易于操作,即使非专业人员,也可使用它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在抢救的黄金时间内完成施救。如今,AED正在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机场、高铁、高校、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

活动现场,沈法荣院长代表绿城医院向绿城物业转赠了迈瑞医疗捐赠的10台AED设备,后续将投放在绿城的部分楼盘。此次捐赠是希望发挥健康医疗设备的保障作用,为绿城业主提供健康保障;同时也希望向社会宣传AED设备的重要性,向全民普及心脏急救的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