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有没有感受到一波城市看海的“壮阔场面”,是否想起每年夏天肆虐各地的暴风雨。前几天,看到四川遭遇暴雨袭击,部分地区甚至引发泥石流,引发一系列灾情的消息。紧迫的心绪还没有消散下去,小编却也遭遇了一波暴雨,上下班街道上一片“汪洋”,出行着实不便。其实,站在城市的角度,排水系统和下水道都至关重要,出现“各地看海”的情况和城市排水系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里整理了一份世界不同城市的排水系统情况,缓解一下大家经历暴风雨后的心情。

世界地下排水系统排行(看看世界强国城市的血管)(1)

一、东京

20世纪50年代末,日本经济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但是城市却饱受大雨内涝的困扰,各种环境问题也层出不穷,这里面最引世界关注的就是1956年日本水俣湾出现的一种奇怪的病,后被命名为水俣病。

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1964年4月,日本成立了“下水道协会”,主旨是对下水道系统作全面评估,统一下水道建设以及排污标准,将老化的管道更新换代。1970年,日本召开“公害国会”,会上政府大幅修改了《下水道法》,明确规定了下水道建设目的,并决定每年投入大量国家预算用作污水收集和处理的建设及运营。

世界地下排水系统排行(看看世界强国城市的血管)(2)

日本首都东京的地下排水标准是“五至十年一遇”(一年一遇是每小时可排36毫米雨量,北京市排水系统设计的是一到三年一遇),最大的下水道直径在12米左右。

世界地下排水系统排行(看看世界强国城市的血管)(3)

东京的雨水有两种渠道可以疏通:靠近河渠地域的雨水一般会通过各种建筑的排水管,以及路边的排水口直接流入雨水蓄积排放管道,最终通过大支流排入大海;其余地域的雨水,会随着每栋建筑的排水系统进入公共排雨管,再随下水道系统的净水排放管道流入公共水域。东京下水道的每一个检查井都有一个8位数编号,知道编号就能便于维修人员迅速定位。

世界地下排水系统排行(看看世界强国城市的血管)(4)

为了保证排水道的畅通,东京下水道局规定,一些不溶于水的洗手间垃圾不允许直接排到下水道,而要先通过垃圾分类系统进行处理。此外,烹饪产生的油污也不允许直接导入下水道中,因为油污除了会造成邻近的下水道口恶臭外,还会腐蚀排水管道。下水道局甚至配备了专门介绍健康料理的网页和教室,向市民介绍少油、健康的食谱。

世界地下排水系统排行(看看世界强国城市的血管)(5)

二、德国

19世纪,随着工业化发展,德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卫生系统不堪重负。到19世纪中期,霍乱、伤寒等疾病在德国城市中频繁爆发。建立完善的城市供排水系统,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1842年,在英国工程师William Lindley的规划下,德国城市汉堡率先建起了最初的城市排水系统和第一个污水处理厂。1867年,法兰克福建成了第一个系统性的现代化下水道系统。该系统将污水进行分类疏导,最后排入河流,并与整个城市的排水系统进行整合。

目前,德国全境共有515000公里长的排水管道,可以环绕地球13圈,每年可以处理94亿立方米的污水和雨水。其中46%的排水系统为雨污合流,33%为污水专用,21%为雨水专用。在德国,大城市每年投入到下水道系统的预算都在上亿欧元,维护费用在每公里年均5000欧元左右。水务部门的闭路电视系统负责对地下管道进行24小时的实时监控,一旦发现问题会及时进行维修。

以慕尼黑为例,暴雨来临时,慕尼黑的13个总容量达70.6万立方米的地下储水库可暂时贮存雨水,成为暴雨进入地下管道之前的缓冲阀门,然后将雨水缓慢释放到地下排水管道,以确保进入地下设施的水量不会超过最大负荷,最终将雨水引入Isar河。

世界地下排水系统排行(看看世界强国城市的血管)(6)

慕尼黑Hirschgarten Park地下储水设施

德国的雨水排水系统还包括强制性透水路面的设计,不仅解决了路面积水问题还兼具增加城市绿化、吸附粉尘、降噪等平衡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从上世纪60年代起,德国就致力于开发各种雨水渗透装置。德国一些城市在不同区域铺设不同的透水路面。道路两边还修有引流暴雨的沟壑。地表明沟,不仅作为下水道之外重要的雨水传输途径,还模拟天然河道,融入城市景观,即实用又美观。

德国近年来开始推广的“洼地——渗渠系统”使各个就地设置的洼地、渗渠等设施与带有孔洞的排水管道相连,形成了一个分散的雨水处理系统。低洼的草地能短期储存下渗的雨水,渗渠则能长期储存雨水,进一步减轻了排水管道的负担。

世界地下排水系统排行(看看世界强国城市的血管)(7)

“洼地——渗渠系统”示意图

德国的排水系统不仅高效实用,还兼具多重功能并融入了城市景观,如今柏林、汉堡、科隆等城市还兴起了“下水道旅游”,使其又增加了新的“用途”。

世界地下排水系统排行(看看世界强国城市的血管)(8)

三、巴黎

巴黎密如蛛网的下水道总长近2500公里,约有2.6万个下水道盖、6000多个地下蓄水池。清淤系统由电脑控制,还有专门针对雨季塞纳河水的 “涨水站”及安全阀,以及暴雨时用于保证排水效果的路边下水道等等。巴黎有1300多名专业工人来维护下水道,包括清扫坑道、修理管道,寻找、抢救掉进或迷失在下水道中的人,用水淹的方式灭鼠,监管净化站等。

世界地下排水系统排行(看看世界强国城市的血管)(9)

1820年的巴黎下水道

下水道每年从污水中收回的固体垃圾有1.5万立方米,巴黎地区现有4座污水处理厂,日净化水能力为300多万立方米,净化后的水排入塞纳河,而每天冲洗巴黎街道和浇花浇草40万立方米的非饮用水均来自塞纳河。

对巴黎下水道构思和设计起到决定作用的是设计师巴龙·奥斯曼和负责施工的厄热·贝尔格朗,从开始设计修建到今天已经有100多年历史。

世界地下排水系统排行(看看世界强国城市的血管)(10)

今天的巴黎下水道

今天巴黎下水道分为主体下水道和辅助下水道,每天超过1.5万立方米的城市污水都通过这条古老的下水道排出市区,每天大概有400名工作人员在维护管道的正常运行。甚至还有一个小组负责找回失物。

世界地下排水系统排行(看看世界强国城市的血管)(11)

四、伦敦

1848年伦敦爆发霍乱疫情时,人们认为污染物来源是空气,觉得只要把各种污物用水冲走,问题就解决了,于是流经伦敦的泰晤士河成为最大的下水道。

世界地下排水系统排行(看看世界强国城市的血管)(12)

1907年的伦敦下水道

1849年8月,霍乱疫情结束后,首都污水治理委员会任命约瑟夫· 巴瑟杰为测量工程师。当时伦敦有一个地下和地上结合的排放系统,主要是用来排放雨水。1856年,巴瑟杰承担了设计伦敦新的下水系统的任务。他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不停地提出城市排水系统改造方案,终于在1958年获得伦敦市政当局的批准。

从1859年到1865年,工程经过6年时间,终于完成,工程实际长度超过设计方案,全长达到2000公里。工程完成的当年,伦敦的全部污水都被排往大海。

再完善的排水系统,也并不能保证在遇到自然灾害时可以安然度过,今年6月份,巴黎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塞纳河巴黎段水位持续升高,导致数千人转移,学校停课,给市政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这也让人想到2011的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更是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暴雨袭击,暴雨过后,引发了一场从政府到学界的讨论,2012年哥本哈根市政府颁布了一项暴雨管理计划,计划提出的具体做法主要是将雨水的地上处理和地下处理结合起来,地上处理意味着街道地面能达到一定的渗水功能,地下处理则比较困难,要改造现有的地下管线,实现雨污河流。

面对自然灾害,人类也许真的防不胜防,但是总有一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尤其是思考和追查灾害原因,把人为因素减轻到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