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讲了但没讲完的故事,本该放到电影结尾作为最好的总结

前言

电影《长津湖》拍的非常不错,不光只讲述了长津湖战役的战斗,而且讲述了国际大形势和第二次战役周边的事情。尤其讲述了毛岸英同志的事情,从主席送儿子做第一个志愿兵,到岸英同志牺牲。但不足的是,本以为,片子最后是以毛主席得知爱子牺牲而讲出“中国人民还有那么多儿子都为了国家事业牺牲了”这句话作为对全体志愿军战士的总结和哀悼作为结束(须知,岸英同志牺牲的消息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告诉主席,而正是在第二次战役结束后,才告诉主席这个噩耗的,所以,电影中主席在大雪里伤心踱步,是种意象表现),可没想到,片子最后没有信息呼应前面这个重要的桥段,不能不令人遗憾。既然如此,我们不妨再简单回顾一下,岸英同志牺牲的前后,和这对伟大父子的情感。再次缅怀岸英烈士和伟大领袖毛主席!

正文

1949年10月1日,历经磨难的中国,终于解放了,建国了,不容易啊,百年屈辱啊。现在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党和国家正计划着如何为各族人民谋福利、发展经济过上好生活。哪知道,国际上风云再起,美国不让咱中国人过好日啊!它公然违反联合国宪章的原则,操纵和盗用联合国的名义,组成了十六国联军,入侵朝鲜,还明目张胆地侵犯中国领海、领土,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这下,中国人民可急坏了,怎么办?打是不打?打?怎么打?美国那是世界头号强国,你看见没,连苏联都不敢吭声,谁敢和它对抗?打仗打的是钱,打的是粮,打的是武器装备!咱中国有啥?一穷二白啊。怎么敢惹美国?国内很多人都有畏战心理!

长津湖电影最后结局谢幕文字介绍(长津湖讲了但没讲完的故事)(1)

电影《长津湖》中中国研讨出兵和联军那不可一世的麦克阿瑟

可毛泽东主席有战略眼光:“唇亡齿寒啊,这次要让美国得逞,中国将后患无穷,打!”好大的气魄!这等于中国共产党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不吃你那一套!美国你那套霸权主义,在中国这里玩不转,行不通!

但主席气魄大,很多将领心里敲鼓啊,不敢领兵。最后,主席一看,干脆动用核武器吧。咱那时有核武器吗?有!谁啊?彭德怀!谁不知道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啊?最不信邪,最能打硬仗!让他挂帅,担当总司令兼政委,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要抗美援朝!

彭德怀刚上任,手下一个兵还没有呢,就遇到了一件难办的事儿,把彭德怀吓一跳!啊?把彭大将军吓着了?什么事儿啊?!毛主席来走后门!毛主席走后门?啊。专门设摆了一桌家宴,邀请彭德怀吃饭。干吗?求彭德怀安排一个人当志愿军的第一个兵。安排谁?自己的长子毛岸英。

“岸英想跟你去打仗,早就交上了请战书,要我批准,我没有这个权利,你是司令员,你看要不要这兵?”

“不行不行不行……”彭德怀一听,坚决不干,“主席,这可不行啊,我这个司令是你封的,我哪能在你家招兵买马呢?!再说了,岸英孩子苦啊。生下来基本你就不在身边,8岁时,跟着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一直在监狱受苦。开慧同志牺牲后,他岸英和两个弟弟流落街头。他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现在你们父子好容易相聚了,哪能让他再上战场呢?再说了,人家新婚还不到一年啊。就让岸英留在后方搞建设吧,搞建设也是对抗美援朝的支持嘛!”

长津湖电影最后结局谢幕文字介绍(长津湖讲了但没讲完的故事)(2)

电影《长津湖》主席跟彭总告别

毛泽东笑了:“老彭,你就收下他吧。岸英在苏联进过军事院校,当过坦克兵和德国鬼子打过仗,还参加过苏联的大反攻,不会给你丢脸的。”

“不行不行,坚决不行!说什么都不行。“

“老彭!”说着,主席给彭总夹了一块子红烧肉,“现在不少人都犯了恐美病,在这种时候,我毛泽东的儿子不往前站,又让谁的儿子往前站呢!你就让岸英去吧。”

这句话说得彭德怀的眼睛湿润了。这是什么时候?这是战争最初的时候,是最困难的时候,也是最凶险的时候。如果说主席想要让儿子去朝鲜战场镀金,他完全可以在大局将定、战势趋胜的时候把岸英派去,这也是几千年那些帝王将相一贯的做法,可是他却在最凶险的时候把儿子派了过去,以身作则,怎不让人动容?彭德怀含泪点点头:“主席,既然你把话说到这儿了,岸英这个兵我收了!毛岸英是我们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

长津湖电影最后结局谢幕文字介绍(长津湖讲了但没讲完的故事)(3)

电影《长津湖》毛主席和岸英

由于毛岸英会俄语吗?志愿军经常要和苏联方面打交道,所以,彭德怀就把毛岸英留在自己身边当了个俄文翻译。在第一时间,偷偷地潜入了最危险的朝鲜战场。在那里,这个当时中国最大的“官二代”从不搞任何特殊待遇,吃的是粗高粱米,睡的是简陋的稻草地铺,身上长满了虱子,毫无怨言。而且,除了彭德怀等个别人了解他的身世,其他人都一概不知道他是领袖之子。因为之前在苏联作战的经验,他的军事才能也很强,经常帮助彭德怀进行战况分析,在他的建议下,志愿军成功伏击了一支美国坦克队,出国第一仗就大获全胜!

在去朝鲜前,毛岸英曾问父亲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做毛泽东的儿子合格吗?”毛泽东当时回答:“等你回来,我给你答复。”可这一天,他们父子俩谁都没有等到!

1950年11月25日,美军4架战斗机,突然袭击志愿军司令部,投下了几十枚凝固汽油弹。毛岸英和另一位参谋高瑞欣赶紧抢救一些非常珍贵的文件和地图,未能及时撤离木屋,瞬间被无情的大火瞬间吞噬,壮烈牺牲!

长津湖电影最后结局谢幕文字介绍(长津湖讲了但没讲完的故事)(4)

电影《长津湖》岸英冲进木屋中抢救地图遭遇轰炸

彭德怀心如刀绞,老泪纵横,看着毛岸英的遗体撕心裂分地喊:“岸英啊,你才二十八岁,你的生活才刚刚开始,你怎么说走就走了,你这一走,让我怎么向你父亲交待呀!怎么向主席交代啊!”

清理岸英遗物时,战友们惊讶地发现,他居然只留下一个帆布包,里面装的也不是什么贵重物件,只有一件经过他特地改造,袖子可以拆下来,冬夏都能穿的衬衣。大家都不敢相信,身为毛泽东的儿子,他居然能简朴至此!

长津湖电影最后结局谢幕文字介绍(长津湖讲了但没讲完的故事)(5)

黄轩在电影《长津湖》中饰演毛岸英

而整整一天,彭德怀不说一句话,独自坐在防空洞里,神情恍惚。

后来经过慎重三思后,这才提笔草拟了电报文稿。戎马一生的彭德怀不知起草过多少电文,而这封电报是他起草的最沉重、最艰难地一封,这封电报不足百字,彭德怀却写了几个小时,每写一字,心都在流血啊。

电报发达国内,周恩来总理接到的,当时周总理就懵了。一点不夸张,遇到多大风险,周总理总是沉着冷静,善于随机应变,可今天犯了难,颤抖着手,手中电报“哗哗”直响。“岸英啊,这是主席最欣赏和疼爱的孩子啊。让我怎么告诉主席这个噩耗呢?主席已经57岁了,还生着病啊,一个父亲怎么能够承受的起啊?等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再说吧。”

“唉……”朱老总也老泪纵横,“这种事情,哪有什么合适的时机呀……”

大家商议了一下,决定暂时不告诉毛主席。直到1951年1月2日,志愿军第三次战役大获全胜以后,周总理才让机要秘书把毛岸英牺牲的电报,汇报给毛主席,同时,还有周总理的亲笔信。在信中,周总理称赞:“毛岸英同志的牺牲是光荣的。”

毛主席听完愣哪儿了。秘书们在旁边看着,掉着眼泪,咬着呀,都不敢出声,盯着主席,防止发生什么意外。

长津湖电影最后结局谢幕文字介绍(长津湖讲了但没讲完的故事)(6)

电影《长津湖》周小斌饰演的彭总

就见主席愣了半晌,他颤抖着手去拿桌上的烟,拿到后,又把烟丢那儿。回过头,他又点烟。本来那个火柴盒就在他前面,他根本看不到,抖着手还在口袋里找。泪汪汪的,但是不明显地让你看出来他在哭,但是身旁的人心里明镜得很,他的泪水比我们还要多,还要疼,那可是他最心爱的儿子啊!

终于,主席含着眼泪开口了,好像是在安慰自己,但更像是在安慰别人,“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主席啊,很多人建议把岸英的遗体,运回国来安葬,您看,什么时候进行……”

毛主席缓缓地摇了摇头:“中国人民还有那么多儿子都为了国家事业牺牲了!就把他留在朝鲜的土地上吧……”主席又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出去,让他独自一人,不!让他和心中的儿子单独再待一会儿。他愧疚,作为一个父亲,给儿子单独相处的时间太少了,太少了……

第二天,警卫收拾主席床铺的时候发现,主席的枕头全部湿了,那是被泪水打湿。的枕边上,还发现了一张纸,上面有主席写给儿子的两句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诗代表着他的愧疚,代表着他的自豪,代表着两个伟大的共产党员的光荣!

长津湖电影最后结局谢幕文字介绍(长津湖讲了但没讲完的故事)(7)

主席和爱子

警卫哭了,因为他眼前浮现出一个场景:主席在没人知晓的深夜,孤独的一个人趴在床上,抓住这句诗,哭祭自己的儿子,他也是一位父亲哪!他用这句诗回答了岸英临走的问题:“岸英,你作为毛泽东的儿子是合格的,爸爸为你骄傲!”

此后,主席很少提及毛岸英,身边的人更是不忍提及这个老人家心中最薄弱的地方,怕戳痛他。大家都小心避免着避免着,希望通过岁月流逝,慢慢抚平老人家心中的伤口。

转眼到了1990年,毛主席已经与世长辞十四年了。中共中央组织清理伟人遗物时。大家突然发现一个不大的柜子,打开一看,里面放着一些衣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衣服,但是却叠得整整齐齐,被仔细小心地收藏着。经过辨认,大家泪水都下来了,原来,这些让毛主席小心珍藏的衣物是毛岸英的。

要知道,主席的老家韶山有一样风俗,家里如果有人去世,都要把这个人的东西烧掉。而主席却留着儿子的遗物,这显然不合风俗。

可想而知,一位老人,一位位失去爱子的父亲瞒住了身边的所有人,悄悄地把儿子的遗物保存在身边,一存就是二十多年。在这八千多个日日夜夜,深夜时分这位父亲是何等的思念自己的孩子啊,又度过了多少睹物思人的漫漫长夜啊!

这就是共产党的缔造者,这就是一个儿子的父亲,这就是共和国的领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