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出生在沛县,小时候就学习不好,只喜欢结交朋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西汉13位皇帝列表?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西汉13位皇帝列表(西汉11位皇帝的故事都在这里)

西汉13位皇帝列表

1.汉高祖——刘邦

刘邦出生在沛县,小时候就学习不好,只喜欢结交朋友。

长大后,他老爹托人找关系,给他找了个亭长的官。

当了亭长后,刘邦更加豪爽,就这样又认识了一帮萧何、曹参这样的朋友,这都是日后帮他打天下的班底。

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刘邦也加入了反秦的队伍,他靠自己以往的朋友,在沛县拉了一只军队,人们都叫他“沛公”。

当时反秦的队伍有很多,大部分都是六国的后裔贵族们。其中最强的一支就是楚国贵族项梁的起义军,他和侄子项羽一起,率领八千江东子弟,起兵反秦,还拥立了新的楚怀王。

刘邦当时觉得,自己势单力薄,就加入了项梁,成了他手下的一名将领。

后来,项梁在和秦军作战中,不幸战死,楚军大败,怀王也赶紧迁都。秦军认为楚国成不了什么大气候,就转而攻打赵国。

赵国赶紧向楚怀王求救,楚王于是下令兵分两路,一路由项羽带领,救援赵国;一路由刘邦带领,直捣咸阳。并且还约定,谁先进入咸阳,谁就能当关中王。

按距离来说,项羽这边是最近的,他的可能性是最大的。万万没想到,项羽碰到的都是秦军的主力,仗打得异常艰难;反观刘邦这边,一路顺风顺水,没遇到什么抵抗,就打进了咸阳。

刘邦当然很高兴,但张良劝他说,现在还不是享乐的时候,安抚民心才是第一位的。于是刘邦就和手下“约法三章”,并且退出了咸阳。

足足过了一个月,项羽才进入咸阳。在路上他就听说了,明明自己功劳最大,反而被刘邦抢先一步,当了关中王。气愤的他一进咸阳就大开杀戒,不仅把秦王子婴杀了,还处决了手下几个行动迟缓的将领。

当时项羽领兵四十万,刘邦只有区区十万。为了自保,刘邦处处忍让,还亲身去了一趟“鸿门宴”。而项羽却派人干掉了楚怀王,自立为西楚霸王。

项羽虽然拿下了咸阳,可各路的诸侯并不服他,于是他的精力就放在了到处平叛上。而刘邦却不慌不忙,养精蓄锐,暗中招兵买马,准备和项羽决一死战。

另外,刘邦还策反了项羽的大将英布,用反间计疏远了项羽的谋士范增,这都大大地削弱了项羽的实力。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过了几年,刘邦和项羽在垓下决战。不同的是,刘邦的实力占据了上风,他有七十万汉军,而项羽只剩下了十万楚军。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项羽兵败,在乌江自刎。

刘邦除掉了最大的对手后,在山东登基为帝,定国号为汉。

刘邦是第一个靠农民起义当上的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让连年征战的人们得到了恢复。可惜有一次在平定英布的叛乱中,不幸中了流矢,第二年就去世了,在位仅仅七年多。

虽然刘邦当了皇帝后,也有诛杀以往功臣的行为,但总的来说,还是深得民心的。

2.汉惠帝——刘盈

刘盈是刘邦和吕雉的长子,在位时间也很短,不到七年就得了重病死去,据说是受母亲吕雉的影响,心理长期压抑而死。

刘盈出生的时候,刘邦还是个亭长,当时四处征战,为了活命,刘邦数次把刘盈推下车,想抛弃这个累赘。幸亏有大将夏侯婴护送,刘盈才安全逃命。

刘邦称帝那一年,为了稳定局势,就将刘盈立为皇太子。

可刘邦心里并不喜欢刘盈,觉得他性格懦弱,他更喜欢宠妃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在戚夫人的怂恿下,刘邦甚至有了废掉太子的念头。

好在吕后及时请张良帮忙,张良又邀请众人一起向刘邦说情,这个闹剧才作罢。

刘盈即位后,继续延续父亲刘邦的修养生息的政策,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但对他个人来说,可就没那么好受了。

他虽然当了皇帝,但不管是个人私事还是国家大事,都是吕后说了算。比如,刘盈即位后,吕后就把戚夫人的手脚都砍掉、眼睛也挖掉,做成“人彘”,丢到厕所里,非常残忍。

再比如,吕后强制让刘盈亲姐姐的女儿张嫣嫁给刘盈,可婚后张嫣不能生育,就把其他嫔妃的儿子夺过来,谎称是刘盈的儿子,再把他们的母亲杀掉。

可想而知,刘盈看到自己母亲种种惨无人道的做法,心里是敢怒而不敢言。久而久之,就得了重病,不治而亡,最后葬在了安陵。

3.汉文帝——刘恒

“文景之治”你可能听说过,这个“文”指的就是汉文帝——刘恒。

刘恒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他母亲叫薄姬。正如名字一样,薄姬并没有受到多少刘邦的宠爱,而且自己还不住在京城。可这样正好让他们避开了吕后的毒手。

试想,吕后是何等的残暴,她居然能放过薄姬,可想薄姬当时有多不起眼,多么渺小。

刘盈去世后,吕后立刻专政,这一干,就是八年。八年后,吕后去世,周勃等一些老臣才得以把吕后的余党除掉。

之后,就是拥立哪个皇子上位了。选来选去,只有刘恒母子没有什么背景,而且刘恒本人性格也温顺,于是就让刘恒坐上了皇位。

刘恒做梦也没想到,天上居然真的会掉馅饼。可他谨慎的性格让他不敢动身,因为他害怕是朝中的旧臣想要借此除掉自己。一连来了好几波使者,再加上有人给他算了一卦,是上上签,刘恒这才动身前往京城长安。

可就在离长安几十里的地方,刘恒又开始犯嘀咕了,毕竟继承皇位这事儿不是儿戏,他就又派人进城去打听。直到听到确切的消息后,这才进城登基称帝。

刘恒这个人,非常节俭,即便做了皇帝,也不铺张浪费。对内依然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对外也不轻易发动战争,保持和平。

这一举措有好有坏,百姓们富裕了,可诸王的势力也雄厚了。贾谊就曾上书,要求削藩,防止诸王势力过大,引发暴动。

可刘恒并没有采纳,觉得还不是机会,这也给之后汉景帝时代的“七王之乱”埋下了祸根。

刘恒在位快23年,于公元前157年去世,葬在了霸陵。

4.汉景帝——刘启

汉文帝刘恒死后,他的儿子刘启顺利继承王位,这就是汉景帝。

刘启年轻的时候脾气很火爆,有次跟吴王刘濞的儿子下棋,两人不知道什么原因争吵了起来,刘启一生气,就用棋盘砸了对方一下,没想到,一下就把人给砸死了。虽然说是过失杀人,而且是皇帝的儿子,刘濞嘴上不好说什么,可心里却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刘启即位后,性格也变得成熟稳重,当下面临的重大问题就是诸王的权力过大,甚至超过了皇权。当初刘邦打下天下后,把他的几个儿子分封在各地。由于最近几代帝王都施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也没怎么打过仗,诸王的势力是越来越大。

汉文帝的时候贾谊就上书要削藩,刘恒没当回事;现在已经到了非削藩不可的地步了,这时候,晁错站了出来。汉景帝一看,正合我意,就命晁错全权处理此事。

晁错谋划了一段时间,决定从实力较弱的赵王身上入手。没想到,削藩的命令刚下达,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却是吴王刘濞。

其实他一直对刘启杀他儿子的事情怀恨在心,这次削藩他更是非常不满。刘濞立刻发兵二十万,联合其他六国的王爷,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名号,向京城进军,这就是所谓的“七国之乱”。

刘启是想削藩,可也没想过会闹成现在这个局面。此时,朝中跟晁错有仇的大臣纷纷上书,要求处死晁错,只要他一死,七国军队自然会退去。

刘启为了平息事态,不得已只好处死了晁错。可七国军队并没有退兵的意思,反而进攻更加猛烈。刘启这时才明白,“清君侧”不过是个借口,吴王真正想要的,是自己的皇位啊。

于是,景帝立刻启用大将周亚夫,让他去平定叛乱。周亚夫果然不负众望,短时间内就将七国联军打退。

平定七国之乱后,刘启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让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刘启在位十六年,死后葬在了阳陵。

5.汉武帝——刘彻

刘彻其实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按理说,皇位再怎么排,也轮不到他呀!那刘彻又是怎么被立为太子的呢?

这事儿跟景帝的姐姐刘嫖有关,刘嫖为了能长享富贵,就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当时的太子刘荣。

可刘荣的母亲栗姬不同意,因为刘嫖老是给景帝送一些美人,这让栗姬感到很不爽。

刘嫖没办法,只能另寻目标。正好刘彻一直在她家里玩,于是刘嫖就问刘彻,把我女儿嫁给你好不好啊?刘彻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刘嫖很高兴,就天天在景帝耳边夸奖刘彻,同时也诋毁刘荣母子。

渐渐地,景帝也觉得刘彻能当大任,而刘荣却越看越不顺眼。

于是,在公元前150年,景帝刘启将刘彻立为皇太子。

景帝去世后,刘彻顺利登基,这就是汉武帝。

刘彻刚登基时,大权并不在自己手里,都是窦太后在把持朝政。直到六年后太后去世,刘彻才真正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

首先是思想方面。刘彻觉得当时的思想太多、太乱,不利于统治,正好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很合他的胃口,于是就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

其次是权力方面。虽然景帝时期有过削藩,但并没有动摇诸王的根基。刘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实行了一个叫做“推恩令”的政策。

什么叫“推恩令”呢?

就是诸王的儿子也必须拥有封地,儿子越多,分出去的土地就越多;这样几代之后,原来的一大块封地就被瓜分得所剩无几了。而这些皇帝的亲戚们也逐渐疏远,跟老百姓也没什么差别了。

最后是外交方面。因为有了“文景之治”的积累,刘彻觉得不能再对匈奴妥协忍让了,而且匈奴也不知道满足,经常骚扰边界。

于是,他任命了大将卫青、霍去病,经过几年的征战,把匈奴打跑,赶到了中亚。

另外,他还让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形成了后来的丝绸之路。

至此,刘彻可以说是做下了丰功伟绩,将汉朝推向了巅峰。

可人往往一到顶峰,就容易飘。

汉武帝也是如此,晚年的他也开始信奉方术,和秦始皇一样,也派人出去寻找长生不老药。

此外,他也变得非常多疑,经常梦到有人要害他,于是就让手下江充去查清楚这件事。

可江充偏偏跟太子刘据的关系不好,他想,这正是扳倒太子的好机会。

于是,就跟刘彻报告说,太子想要谋反。

刘据听说后,大怒,先把江充给干掉了。

可是这时又有别有用心的人报告说太子谋反,刘彻就下旨逮捕太子。

刘据没办法,跟刘彻的兵马大战,可惜最后兵败自杀,自己的母亲卫皇后也被迫自杀了。前前后后一共有数万人被连累。

这就是所谓的“巫蛊之祸”。

汉武帝后来才想明白,这不过是有人想故意嫁祸太子,而自己竟成了别人利用的工具。

因此,在新太子的选择上,刘彻非常谨慎,后来选择了七岁的刘弗陵为太子,而为了防止外戚干政,还处死了他的生母赵婕妤。

公元前87年,刘彻去世,葬于茂陵,共在位约56年。

6.汉昭帝——刘弗陵

刘弗陵即位时只有八岁,由于他的母亲被处死,现在把持朝政的就是汉武帝钦点的几位辅政大臣,其中有霍光和上官桀等。

刚开始,霍光和上官桀的关系还不错,可随着皇帝慢慢长大,到了选皇后的年龄,二人却因皇后的人选结下了梁子。

事情是这样的,上官桀想让自己的小孙女当皇后,为此找到了霍光,想让他在长公主面前美言几句。没想到,霍光根本不同意。后来,上官桀用其他方式打通了关系,成功地让小孙女成为了皇后。可因此也和霍光慢慢疏远了。

后来,也有人因为向霍光求官的事情被回绝,对霍光不满。渐渐地,朝中几波反对霍光的势力集合起来,通过上官桀,一起向汉昭帝诬告霍光,说他有谋逆之心。

汉昭帝却不以为然,因为他是知道霍光的为人的。后来霍光因为有人诬告而称病不上朝,汉昭帝还专门找到他,当面洗刷了他的冤屈。

同时,汉昭帝下令严查此事,看看谁在背后捣鬼。上官桀害怕查到自己头上,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决定起兵反叛。

可还没等他召集好人马,就被人告发了。汉昭帝马上下手,上官桀一家被处死,只留了皇后一人的性命。从此,霍光得到了汉昭帝的极大信任。

由于汉武帝时期常年征战,人力物力损耗巨大,汉昭帝时期采取的是休养生息的政策,让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恢复。

可惜的是,汉昭帝仅仅二十一岁就得病去世了,不过他八岁就登基,所以也在位了十三年,死后被葬在了平陵。

7.汉宣帝——刘询

刘询这个人命运多舛,他的爷爷就是被诬告谋反的太子刘据。当时太子全家及亲属全都被杀,只因刘询年幼而逃过一劫,但他也被关进了大牢。

后来,汉武帝被迷惑,说只有杀掉全部男犯人才能解除监狱里的瘴气。刘询本以为自己死定了,没想到碰到了贵人邴吉,他很同情刘询的遭遇,坚决不让杀。

这事让汉武帝知道了,他才想起来自己还有个皇孙在牢里呢,也许是良心发现,也许是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汉武帝不但没有杀刘询,反而大赦天下。这样,刘询才得以活命。

虽然刘询从监狱逃了出来,可他依然过得不怎么样,平常就由内宫掖庭的人来负责抚养。当时,掖庭有一个叫许广汉的小官,他有个女儿叫许平君,正好到了出嫁的年纪。许光汉就有意将女儿许配给刘询。

刘询也没有反对,二人顺利成婚,许平君还给刘询生了一个儿子,叫刘奭,也就是后来的汉元帝。

前面说过,汉昭帝英年早逝,也没生个一儿半女,于是霍光只好找了刘贺来继承王位。

没想到,刘贺这个人只知道玩,不懂得治理国家。他在位仅仅二十多天,就被霍光废掉了。

可新的君主还得选啊,霍光考察来考察去,再加上也有大臣推荐刘询,霍光也发现刘询确实能担此大任,于是就拥立刘询为帝。

刘询登基后,立刻就把当初的许平君封为了皇后。

此时,霍光的权势已经非常大,从他废皇帝、立皇帝你就能看出来。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霍光家族的人也都渐渐飞扬跋扈起来。尤其是霍光的妻子霍显,为了让自己的女儿成为皇后,不惜将当今的许皇后毒死。

刘询虽然贵为一国之君,明明知道就是霍氏家族干的,可也只能忍气吞声,不得已赢取了霍显的女儿霍成君。

过了几年,霍光去世,刘询对这位三朝老臣还是敬重的,给他安排了隆重的葬礼。但刘询心里已经准备对霍氏家族的人动手了。

先是废除了霍氏的兵权,接着又让霍光的儿子霍禹做了大司马,这其实是明升暗降,实际还是剥夺了霍禹的兵权。

霍氏家族的人很惶恐,不知道今后还有什么在等着他们。干脆心一横,一不做二不休,抢先发动了叛乱,想废掉刘询,立霍禹为帝。

可兵权已经不在手里了,他们也召集不了多少人马,很快就被刘询剿灭。霍氏家族几乎被灭门,皇后霍成君也被废掉。

清除了霍氏家族的势力后,汉宣帝开始大干一场,对内少收赋税,鼓励农业发展。有了经济的支持,对外汉宣帝也开始了对匈奴的征战,没过几年,匈奴王迫于压力,不得不亲自来京城觐见。

在汉宣帝的治理下,汉朝的实力达到了顶峰。

公元前48年,汉宣帝病逝,在位25年多,葬在了杜陵。

8.汉元帝——刘奭

刘奭是刘询的儿子,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母亲许平君早死的缘故,刘奭的性格十分懦弱。刘询也知道这一点,可他毕竟是许皇后的儿子,还是让刘奭做了太子。

刘奭即位后,虽然有萧望之等辅政大臣,但刘奭最信任,还是身边的宦官。他觉得宦官没有家室所累,是最忠诚于自己的。但他绝不会想到,任何朝代,宠信宦官,就是祸乱朝纲的标志。汉朝从他这个时期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萧望之建议刘奭不要总是宠幸宦官,要任用贤才。这事儿让那些宦官知道了,反而逼死了萧望之。

刘奭听说后,虽然很痛苦,但也只是简单斥责了这些宦官,并没有对他们有别的惩罚,这无疑更助长了这些宦官的嚣张气焰。

慢慢地,刘奭就被架空了,成了别人手中的傀儡。

这期间,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还来觐见汉元帝,想要和亲。为了保边境和平,汉元帝将宫女王蔷许配给了他,王蔷其实就是王昭君。

公元前33年,汉元帝病逝,在位近16年。

9.汉成帝——刘骜

刘骜是刘奭的儿子,很早就被立为太子。

年少时刘骜很爱读书,一副做事谨慎的样子,可没想到随着年龄增长,刘骜渐渐迷上了玩乐,这让汉元帝很头疼,甚至有了废掉太子的念头。

幸亏有大臣力保刘骜,这才保住了太子的地位。

刘骜登基后,立刻做了一件大事,就是解决宦官乱政的问题。他利用母亲王政君家族的力量,将宦官石显和其党羽一网打尽。

没想到,宦官乱政的问题解决了,又来了外戚专权的问题。

由于刘骜过于相信母亲的娘家人,导致王氏家族大权在握,王太后的哥哥王凤当时成为了朝廷的一把手。

刘骜的问题还不止于此,他喜好美色,尤其宠爱赵飞燕姐妹。

为了让赵飞燕当上皇后,刘骜先是把老丈人封为城阳侯,抬高了赵家的门第后,才正式册封皇后。

好景不长,沉迷酒色的刘骜在某一天夜里突然中风,卧床不起,不久就一命呜呼了。

虽然刘骜到处宠妃,可却没有子嗣,赵飞燕姐妹不能生育是一方面原因;更重要的是,但凡有哪个嫔妃生了孩子,赵飞燕就立刻把孩子弄死;或者在临产的时候,把产妇弄死,手段非常残忍。

刘骜死后,赵飞燕也失宠,她妹妹赵合德也畏罪自杀。

公元前7年,刘骜去世,在位近26年。

10.汉哀帝——刘欣

既然汉成帝没有儿子,刘欣又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呢?

这都是他祖母傅氏的功劳,她暗中贿赂了赵飞燕姐妹,让她们在皇帝面前帮忙说好话。因为汉成帝迟迟没有子嗣,最后就立刘欣为太子了。

刘欣即位后,当然想大干一番事业。可外戚势力过于强大,他几次尝试都无功而返。

后来索性就放手不管了,转而沉迷于声色犬马。刘欣独爱男宠董贤,和他一起同吃同住。有次董贤睡觉把他的袖子压住了,为了不惊动董贤,刘欣索性拿剪刀把自己的袖子给剪了。这就是“断袖之癖”的典故。

公元前1年,汉哀帝去世,在位6年多。

11.汉平帝——刘衎

刘衎的父亲是刘兴,跟汉成帝刘骜是兄弟。刘骜死后,还跟侄儿刘欣争过皇位。可惜傅氏到处运作,刘兴争位失败。

汉哀帝刘欣死后,由于宠幸男宠董贤,也没有子嗣。该立谁为新的皇帝呢?

董贤虽然能讨得刘欣的喜欢,还得到了朝政大权,可他对此却是一窍不通啊。

这时,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站了出来,他让自己的侄儿王莽来处理朝政。

王莽先把董贤逼死,坐上了大司马的位置,然后在刘欣的几个兄弟中挑来挑去,想找个合适的人选。

最后选中了刘衎,因为他年龄最小,身体最弱,便于控制。

就这样,刘衎登基,是为汉平帝。

当然,刘衎不过是个傀儡皇帝,王莽依然大权在握。

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他将刘衎的母亲一族都封在了外地,不准他们到京城来;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刘衎,当了皇后。

可惜,刘衎仅仅活了十四岁,在位仅仅五年,就撒手人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