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月11日岳阳讯 湖南拥有长江163公里黄金水道和“长江之肾”洞庭湖。守护好一江碧水,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于湖南而言,不仅是自觉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更在于化解沉疴痼疾、补上历史欠账。

多年来,湖南自觉扛起“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政治责任,全力守护好长江母亲河,先后开展非法码头非法采砂专项整治、港口码头整治整合和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等专项行动,生态环保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特别是“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岳阳,更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倾力打造“最美长江岸线”。长江湖南段163公里,全部在岳阳境内。经过持续多年的治理,如今的长江岸线和洞庭湖处处呈现“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美丽景象。

最美长江在哪里(最美长江入画来)(1)

候鸟洞庭戏水。摄影 李石里

近年来,岳阳坚决抗牢“守护好一江碧水”首倡地的政治责任,全面推进长江岸线生态廊道建设,加快打造长江最美岸线,一幅“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绿色生态画卷在巴陵大地徐徐展开,成为岳阳的金字招牌。岳阳成功获批“国家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成为第5个国家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城市。

岳阳市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全市建成长江岸线和107 国道两条省级示范性生态廊道,其中投资9318万元,完成107国道绿化提质里程66.38公里。

岳阳争取长江三峡集团公益基金会捐资1.5亿元,实施岳阳市长江岸线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项目,有效推动了长江段水环境质量改善,长江岸线生态景观美化。其中,君山区利用捐赠资金打造了全省首条专业级高颜值的马拉松赛道,11月成功举办了半程马拉松赛事,取得了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岳阳境内的河流砂石资源十分丰富,有采砂船100多艘、运砂船1000多艘、从业人员10万多人、固定资产200多亿,号称“百千万亿”工程,年采砂量曾经占湖南省的60%以上。岳阳市持续深入开展涉砂专项政治行动,一方面全面停止采砂,加强船只管控;另一方面从严打击盗采,实现了河道采砂由乱到治的转变,创造了河道采砂管理的“岳阳模式”。

曾经,长江岸线港口乱占滥用、占而不用、多占少用、粗放利用的问题一度十分突出。沿江省市加大腾退力度,努力还长江水清岸绿,侵占长江岸线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岳阳按照湖南省委、省政府“关停并转”的要求,一举拆除沿江小散码头泊位42个,关停渡口13道,退还长江岸线7.24公里,进行了一系列规范化整治行动,长江地方管理设施焕然一新,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最美长江在哪里(最美长江入画来)(2)

飞鸟翔集、鱼翔浅底

2020年12月30日,岳阳市第二届市民开放日活动举行,30位市民代表担任“环境体验官”,近距离感受东风湖的碧波荡漾,大家惊叹于“波光滟潋晴方好”的冬日美景。

不曾想到的是,几年前,东风湖水体又黑又臭,完全没法看——作为城市曾经的调蓄湖、养殖湖和纳污湖,沿湖有各类排口34个,大型污染厂矿企业5家,每天约有5万吨生活污水直排,湖体水质为劣V类。污染源进入湖内,不仅让毗邻的洞庭湖水质遭到破坏,江湖相连,长江也因此受到生态威胁。

为扭转生态恶化趋势,岳阳加快建设拦污截污岸线,形成了市县乡三级政府纵向连接,相关职能部门横向联动的立体工作网络,所有排渍口均制定了“一口一策”整治方案,综合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长治久清”四大措施,仅湖底淤泥就清理出90万立方米。目前,东风湖全面消除黑臭,水质已提升至IV类。

2021年1月1日零时,长江流域重点水域10年禁渔全面启动。目前,岳阳市2200平方公里水域已经全面禁捕,基本实现“四清”、“四无”目标。

古城巴陵开明镜,最美长江入画来。烟波浩渺的长江,奔腾不息,波光粼粼,令人心旷神怡。岳阳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只是长江经济带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经过五年的努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结构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舒擎 图文报道)

(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