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定太后李氏贫苦的家庭

明孝定太后李氏出生于明嘉靖二十四年三月(公元1545年),祖籍山西翼城县,她出生地方在顺天府漷县的永乐店。

她的父亲名叫李伟,字士奇。祖父名叫李玉,曾祖父名叫李冈,三代清贫。李家居住地方西边那个村叫于家里(今通州于家务村),东边那个村叫德仁里(今通州德仁务村)。

明朝16位皇后列表(明朝仅有两位见到曾孙的皇后)(1)

李氏的家就在这两个村的中间,现今名叫永乐店。当年她的老祖李政,祖籍山西平阳府翼城县兴贤坊宣庄(今为西关南庄),靖难之役时冀城县青壮年参加了成祖率领的燕军,组成了一个营,叫翼城营。

成祖发动靖难之役成功后,登极为帝,改元永乐。冀城营的士兵先是迁到了大兴,后来又分散到顺天府各地。

永乐二年,李政等人与永乐大移民山西迁徙来的人们就在漷县定居下来,以永乐为地名,就叫永乐店(今北京通州区最南的一个镇)。

明朝16位皇后列表(明朝仅有两位见到曾孙的皇后)(2)

李家虽然穷苦,但应该是个受过教育的家庭。其祖父之名在那个名字满是张三,李四,王二麻子的时代里,意味有文化的存在。

另外从李太后从日后严格管教万历帝朱翊钧以及熟背佛经的情况上看,李太后应该也是接受过启蒙教育,能识文断字之人,之后又加以学习,文学素养不低(来去是梦)。

明朝共有四位太后为后宫嫔妃及天下妇女撰写表率之文:

孝慈高皇后(太祖皇后马氏)撰成《女戒》。

仁孝文皇后(成祖皇后徐氏)撰成《内训》。

孝章睿皇后(兴献王妃、嘉靖帝生母)撰成《女训》。

而孝定李太后则撰成《女鉴》。

太子所居文华殿后殿,悬扁十二字,每行二字,共分六行,其文曰:“学二帝三王,治天下大经大法,也是是李氏御笔。

明朝16位皇后列表(明朝仅有两位见到曾孙的皇后)(3)

陈府俾女

李伟有三子两女,长子叫李文全(奎,李太后长兄),次子李文贵,三子李文松,长女既是孝定太后,次女李氏。

其实她三弟李文松比长姐李太后进宫的时间要早得多,可能是家庭日子过得很艰辛,五个子女不好养活,李文松年少时便被家里送进宫做了太监。

李氏的幼年经历缺乏史料记载,笔者搜罗资料,现在比较可信且符合逻辑的说法是:李太后十多岁的时候,被卖进了通州县城(香儿胡同)的大户陈家,作为陈氏(陈皇后)的婢女,陈氏被选为裕王继妃后,她以随嫁侍女身份进入了东安门外的裕王府,后来又做了裕王的媵妾(十分低下)。

明朝16位皇后列表(明朝仅有两位见到曾孙的皇后)(4)

清贫的李家和富庶的陈家比起来,那真是天壤之别,一个是黄山之松,一个地里的葱。陈家大小姐的父亲名叫陈景行,字希哲,号松鹤,妥妥地将门之后,陈家祖籍江西南城县(建昌),从小品学兼优,弱冠之年便被府学入取。

孝安陈皇后的母亲张氏更不得了,她的祖父名叫张文质(陈皇后的外祖父),是明朝正统七年(1442)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太保。

陈家在通州的地位和财富是李家望尘莫及的,李氏到了陈府后,大李氏九岁的陈家小姐(公元1536年生)应该是对婢女李氏不错,并没有虐待和难为她,反而拿她当姐妹对待,教她读书练字,所以李氏始终对陈皇后十分敬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这也为万历帝朱翊钧登极后,同样为嫡母陈氏与生母李氏两位皇太后并尊,却没有发生如前文所说,成化朝嫡母钱太后和生母周太后那样两宫势如水火的局面,反而相处的十分融洽和相互敬重。

明朝16位皇后列表(明朝仅有两位见到曾孙的皇后)(5)

裕王府的岁月

嘉靖三十七年九月,裕王妃李氏(孝懿庄皇后)薨,比朱载坖还大一岁的陈氏被选为了裕王的继王妃。 作为贴身侍女,不满十四岁的李氏随陈小姐进入豪华奢饰裕王府,

陈氏作为继王妃一年后,也就是嘉靖三十八年,原王妃李氏(孝懿庄皇后)所生的王世子朱翊釴夭折,年仅五岁,朱翊釴之前还有一个姐姐(蓬莱公主),早在嘉靖三十六年八月壬寅日就去世了,所以裕王朱载坖面临无后的尴尬境地。

嗣子的希望寄托在二十二岁的陈妃身上,可因为身子弱,她一直没有身孕。一晃五年过去了,王妃陈氏的肚子还是“”毫无动静”(皇二女太和公主非陈氏所生),而十八岁的李氏却出落成为“风姿绰约”的大姑娘。

明朝16位皇后列表(明朝仅有两位见到曾孙的皇后)(6)

不知是本身好色的朱载坖看中了李氏,还是陈皇后思考“肥水不流外人田”,把机会留给自己的侍女,总之,嘉靖四十一年,李氏成为了裕王的媵妾。

嘉靖四十一年八月十七日,不到十九岁在裕王府生下裕王第三子朱翊钧,即后来的万历皇帝。

明朝16位皇后列表(明朝仅有两位见到曾孙的皇后)(7)

嘉靖四十四年四月初九,生寿阳公主。

由于裕王长子朱翊釴(宪怀太子)和次子靖悼王朱翊铃都是早早的夭折,陈妃又无嫡出,朱翊钧就成为了朱载坖的长子和裕王府的长子独苗。

母以子为贵,凭借朱翊钧,李氏地位青云直上,位才人(侧妃)。

《皇明典礼》:皇太子正妃封妃,次皆拜才人。

明朝16位皇后列表(明朝仅有两位见到曾孙的皇后)(8)

嘉靖帝与朱翊钧

著名的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中对嘉靖帝与朱翊钧子孙相见予以精彩的描绘,其中就有明世宗朱厚熜闻得朱翊钧诞生后,大封李伟为侯,赏赐金银丝绸的桥段,并亲自到裕王府去看望这位孙子,并时常叫李氏带着朱翊钧进宫拜见的桥段。

明朝16位皇后列表(明朝仅有两位见到曾孙的皇后)(9)

嘉靖帝没有见过朱翊钧

而实际上,世宗朱厚熜在世时,八个儿子死了七个,所以开始迷信“二龙不相见”,他也许仅仅知道裕王朱载坖生了个儿子,可他根本没有见过朱翊钧,甚至不知道这个孙子叫什么。

明朝16位皇后列表(明朝仅有两位见到曾孙的皇后)(10)

不知道孙子叫什么

按明制,世子五岁请名,所以直到穆宗即位后,朱翊钧才算有了名字。

今上(万历)以全亥八月生於裕邸。时世宗惑於“二龙不相见”之说,凡裕邸喜庆,一切不得上闻。是年四月西苑玉兔生子,七月有白龟卵育之瑞,廷臣俱上表贺。而今上弥月,不敢请行翦发礼。至穆宗即位,大臣以立太子请,上命先命名,徐议册立,始以元年正月赐今御名。

明朝16位皇后列表(明朝仅有两位见到曾孙的皇后)(11)

隆庆贵妃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正月,景王朱载圳病死于安陆,八子中唯一存活的裕王朱载坖才得以成为事实上的储君,但就剩这么一个独苗了,嘉靖帝也愣是到死都没有正式册立裕王朱载坖为太子。

明朝16位皇后列表(明朝仅有两位见到曾孙的皇后)(12)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公元1567年1月23日)嘉靖皇帝驾崩,朱载坖奉“遗诏”即位,登极为帝,改元隆庆。

明朝16位皇后列表(明朝仅有两位见到曾孙的皇后)(13)

陈氏被册立为皇后。

李氏则在隆庆元年二月,生永宁公主,三月册封为贵妃。

隆庆二年又生皇四子朱翊镠(潞简王),此时李氏年仅二十四岁。

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也就是穆宗皇帝去世后,李氏又生下了瑞安公主,瑞安公主是典型的遗腹子。

明朝16位皇后列表(明朝仅有两位见到曾孙的皇后)(14)

隆庆帝朱载坖一共四个儿子,七个女儿,活下来六个,除了淑妃秦氏所生的延庆公主外,贵妃李氏就包办了其中的五个,幸好他们都随了李氏长寿的基因,全部得以长大成人。

虽然陈皇后没有子嗣,但李贵妃并没有趁机抢班夺权,反而时时刻刻以陈皇后为尊,本本分分地照顾太子朱翊钧,并让朱翊钧以生母对侍之。

明朝16位皇后列表(明朝仅有两位见到曾孙的皇后)(15)

万历朝的定海神针

个人认为,如果说明朝的太后中,对国家贡献最大的只有两位半。

一位是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的孝恭章皇太后孙氏,她以皇太后之尊,在土木之变后力挽狂澜,夺门之变后拨乱反正,对维护明朝统治(成败皆空)和国家安定发挥了基石作用。

在景泰皇帝朱祁钰的改立太子的高压下,她作为祖母毅然出手保护了幼小的朱见深(明宪宗成化帝)。

明朝16位皇后列表(明朝仅有两位见到曾孙的皇后)(16)

另一位就是孝定李太后,温良恭俭让的性格和对幼年登基的朱翊钧严格的教育措施,以及大胆放权让张居正改革,最终创造了万历中兴,让明王朝再次辉煌。

她作为太后,放下身份等级之念,坚决支持立宫女王氏(孝靖皇后)之子,也就是万历长子朱常洛为储君,维护明朝立长的制度。

明朝16位皇后列表(明朝仅有两位见到曾孙的皇后)(17)

最后还有半位就是前文提到的孝肃周皇后,虽然她不敬嫡后钱氏,悍妒成性,纵容家人贪财违法,但她在成化朝后宫面对“万氏恐怖”时,将几乎必死于万贵妃之手的皇三子朱佑樘保护起来,免于受害,才有了明朝政清风和时代“弘治中兴”。

明朝16位皇后列表(明朝仅有两位见到曾孙的皇后)(18)

隆庆六年五月二十六日,朱载坖驾崩于乾清宫,终年三十六岁。

看来明朝皇帝三十岁之后是个坎儿,十六位皇帝(不含建文)加懿文太子朱标在内,有九个是死在这个年龄段(崇祯自杀)。三十六岁去世就有朱标、朱佑樘、朱载坖三位。

面对百官劝进笺,十岁的皇太子朱翊钧三辞乃受,缞服御文华殿继位,六月甲子,朱翊钧遣官郊祭天地、太庙、社稷,即皇帝位,开启了万历时代。

明朝16位皇后列表(明朝仅有两位见到曾孙的皇后)(19)

尊嫡母陈氏为仁圣皇太后,居慈庆宫,尊生母为慈圣皇太后,本居慈宁宫,但为了照顾朱翊钧暂住乾清宫。尊谥穆宗嫡后为孝懿贞惠顺哲恭仁俪天襄圣庄皇后,迁葬昭陵,与穆宗合葬,李太后成为明朝第一位嫡亲两宫并尊之初,就上尊号的非前朝皇后,也是历史上绝无仅有在怀孕期(怀瑞安公主)被尊为太后的人。

明朝16位皇后列表(明朝仅有两位见到曾孙的皇后)(20)

此时两宫太后的父母俱在(陈景行夫妇和李伟夫妇都在世),一时被天下美传。

这是明朝唯一的一次三母(嫡母,继嫡母,生母)并尊,但也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景泰两宫并尊,孙太后被尊为上圣皇太后,景泰帝的生母贤妃吴氏只尊皇太后,无尊号(景泰年号后废,吴氏亦废皇太后号)。

成化两宫并尊,尊皇后钱氏为慈懿皇太后,贵妃周氏亦为皇太后,也无尊号。

到了万历朝又一次两宫并尊,有礼部之臣认为,李太后只应尊为皇太后,而不应上慈圣尊号,认为这是冯保和张居正联合起来拍李太后的马屁,从而提出反对。

时江陵公方欲内谄慈圣,以为固权地,苟可异礼,何所不至!而议者责以不力谏,误矣!历朝以来,臣下嫡母在堂者,生母不得封;即生母殁,亦不得丁忧,其自爱者不过给假治丧。今三母并封。登之令甲,而所生即媵婢,亦得尽三年之哀。此固君父旷荡之恩,锡类所及,顾欲使人主自靳于所生,当亦非人臣所安也。

但反对无效。

明朝16位皇后列表(明朝仅有两位见到曾孙的皇后)(21)

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巧合,当年宪宗朝嫡母孝庄钱太后无子嗣,孝肃周皇后生了两个儿子(朱见深、朱见泽)。

神宗朝孝安陈太后也无子嗣,而孝定李太后也生了两个儿子(朱翊钧、朱翊镠)。

其中朱见泽谥号崇简王,朱翊镠谥号潞简王,谥号皆为简。

但不同的是,孝安与孝定两位太后的关系要比孝庄和孝肃两位太后融洽和亲近得多。

两人自小相识,姐妹多年,入裕王府后相濡与共,陈皇后也将朱翊钧视为己出。李太后时常告诫朱翊钧对嫡母陈娘娘身体不好,要多尽孝,让哄陈娘娘开心。

明朝16位皇后列表(明朝仅有两位见到曾孙的皇后)(22)

神宗在东宫,每晨谒奉先殿、朝帝及生母毕,必之后所问安,后闻履声辄喜。既嗣位,孝事两宫无间。

她对朱翊钧的教育也十分严格,朱翊钧怕他母亲怕得厉害,每天天没亮就让小皇帝起床,洗漱后去读书。犯了错误就责罚他长跪,写罪己书(写检查)。

太后教帝颇严。帝或不读书,即召使长跪。每御讲筵入,尝令效讲臣进讲于前。帝尝在西城曲宴被酒,令内侍歌新声,辞不能,取剑击之。左右劝解,乃戏割其发。太后闻,令为帝草罪己御札又召帝长跪。

明朝16位皇后列表(明朝仅有两位见到曾孙的皇后)(23)

直到万历六年,万历皇帝大婚(王氏被册立为孝端皇后),儿子都娶媳妇了,也就不好再原来严厉地管教了,于是李太后将朱翊钧托付于张居正辅佐,搬去了慈宁宫居住。

“吾不能视皇帝朝夕,先生亲受先帝付托,其朝夕纳诲,终先帝凭几之谊。

三十三岁的李太后迁居慈宁宫后,约束自己不再过多的干预朝政,每日诵经礼佛,读书习画,万历帝朱翊钧则每日前来给母亲请安。

明朝16位皇后列表(明朝仅有两位见到曾孙的皇后)(24)

直到万历九年,十九岁的朱翊钧在慈宁宫发现都人王氏,继而临幸。王氏怀皇长子,朱翊钧则认为王氏乃一都人,在李后面前百变狡辩,不予承认,受到了李太后的严厉批评。后来,朱翊钧欲违反立长祖制,欲立贵妃万氏之子朱常洵为储君,引发了轰轰烈烈的国本之争。

此处由于篇幅过大,请详见前文明朝国本之争中最为悲惨的女性,明光宗泰昌皇帝的生母孝靖皇后

万历四十二(1614年)年二月,李太后马上就要迎来自己七十大寿,此时的万历帝国本之争失败后,已经很久不上朝了,明朝早已日暮苍穹,千疮百孔,内有起义不断,外有后金南侵,宫内更是让郑贵妃弄得乌烟瘴气。

明朝16位皇后列表(明朝仅有两位见到曾孙的皇后)(25)

虽然朱常洛的太子名分已定,但郑贵妃却依然不甘心,觉得自己的儿子朱常洵还有被立的机会,迟迟不肯让其赴国(就藩),更是以太后七十圣寿为由,一再拖延。

李太后何等人物,本身就对郑妃的嚣张跋扈很不满,一看郑贵妃又拿自己的生日说事,便怒言:那我儿子潞王也能从封地跑回北京来前来给我祝寿(藩王不得出封地)吗?

群臣请福王之藩,行有日矣,郑贵妃欲迟之明年,以祝太后诞为解。太后曰:“吾潞王亦可来上寿乎!”贵妃乃不敢留王。

把福王赶出京城就藩,这也是李太后为她所保护的长孙朱常洛办的最后一件事,不久李太后病逝,距她七十岁生日仅差不到一月。

上尊谥曰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后,合葬昭陵,因非前朝皇后,李太后不谥帝号“庄”,神位不升附太庙,别祀崇先殿。

明朝16位皇后列表(明朝仅有两位见到曾孙的皇后)(26)

昭陵地宫猜想图

明朝16位皇后列表(明朝仅有两位见到曾孙的皇后)(27)

比较巧合的事,这一天,努尔哈赤十五子多铎出生,也就是最终率领清军屠尽扬州、嘉定,擒获了南明弘光帝朱由崧,进入南京城。

太后去世的消息传到卫辉,荒唐无度、骄奢淫逸的潞王朱翊镠痛哭不止,不久即病逝,终年四十七岁。

明朝16位皇后列表(明朝仅有两位见到曾孙的皇后)(28)

昭陵凌恩殿

李太后的家族

李后被尊为皇太后,其父李伟由锦衣卫都督同知伟晋爵为武清伯,皇长子朱常洛降生后晋升武清侯。

长兄李文全(奎)万历十二年五月丁丑袭爵。万历三十六年卒。

兄弟李文贵封荣禄大夫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官居一品。

三弟李文松由御马监总管太监晋封指挥使,有种说法是他又名李玄成,日后成为全真派十方丛林武当山金沙坪凝虚观第一代观主。

小妹李氏嫁锦衣卫正千户陈胤征,亦升赏有嘉。

关于国戚武清侯李伟那“光荣”事迹,这里就不展开了,请看前文明朝皇帝外祖父爵位:生封伯侯 死赠国公 家族显赫 违法不究

明朝16位皇后列表(明朝仅有两位见到曾孙的皇后)(29)

昭陵宝城神碑

崇信佛教

李太后一生崇信佛教,万历帝尊其母为九莲圣母,世人皆言李太后乃观音菩萨转世。

从万历元年皇姑寺铸大钟起,李太后参与并筹建的佛教寺庙非常多,并多次遣官前往五台山,普陀山上香。

万历十四年七月庚子,慈宁宫与皇宫中的莲花相继盛开,众人赞为瑞相(实际上是保护朱常洛)。

万历十五年李太后梦中遇九莲菩萨,传授太后《佛说大慈至圣九莲菩萨化身度世尊经》。李后醒来将所得经典一字未差的记载下来(来去是梦),被世人称奇。

明朝16位皇后列表(明朝仅有两位见到曾孙的皇后)(30)

万历帝为其母在海淀建慈寿寺,刻碑纪念,碑的正面刻观音大士圣相,反面则是“九莲圣母”李太后的雕像,寓意李太后乃观音转世。

明朝16位皇后列表(明朝仅有两位见到曾孙的皇后)(31)

今日北京长椿街也因孝定李太后所建长椿寺而得名,明代万历二十年(1592),孝定李太后下令敕建长椿寺,寺里一直保存着一幅九莲菩萨像,并供奉渗金多宝佛铜塔(后迁徙至万寿寺)。

明朝16位皇后列表(明朝仅有两位见到曾孙的皇后)(32)

李后籍贯疑考

在李太后的祖籍山西翼城,还修建有太后庙和太后故居,传说庙前有碑,碑上镌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皇帝至此,龙行三步’。

据民国《翼城县志》记载:孝定李太后,明穆宗妃,神宗生母。翼城人,徙漷县。父伟,封武清伯”,赠安国公。”

又载“少丧母,随父客燕……居人以后生此,故立庙祀之。”

按县志来说,李太后是幼年随父来到通州漷县,但这与《国朝献徵录》等正史记载相左,况且李氏被尊为太后之后,其母尚在,何来“少丧母”之说,所以有些文章中的描写嘉靖年间,泥瓦匠李伟带着李氏逃亡到通州是不严谨的。

李太后与东林党

李太后在国本之争初期,坚定的支持弱势的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面对郑贵妃的飞扬跋扈,李氏暗中联合佛教团体及朝臣顾宪成等对抗郑氏、福王一党,可视作晚明党争的开始。

明朝16位皇后列表(明朝仅有两位见到曾孙的皇后)(33)

在国本之争中,无锡人顾宪成(号东林先生)上谏疏要求万历立长,而被万历帝罢官还籍。回到无锡后,顾宪成修复始建于北宋的东林书院,发起东林大会,制定了《东林会约》,得到文人士大夫的支持,史称东林党。

明朝16位皇后列表(明朝仅有两位见到曾孙的皇后)(34)

所以有云:“东林,乃太后之党也”,甲申国变后(公元1644年崇祯帝煤山自缢),明廷南逃至南京,众人皆以福王朱由崧(朱常洵子)为尊,拥立其为帝。

但以钱谦益为首是东林党坚决反对,要拥立潞王朱常淓(潞简王朱翊镠之子)为帝,福王是万历帝之孙,潞王是万历帝的侄孙。

舍帝孙而拥立侄孙,其中隐藏原因之一就是朱翊镠是李太后之次子,朱常淓是李太后之孙。李太后又是东林党原始发起人之一,其目的就是为了对抗郑妃与福王一党……。

明朝16位皇后列表(明朝仅有两位见到曾孙的皇后)(35)

明朝见过曾孙的第二位太后

孝定李太后经历明朝最长两个的时期(成败皆空),即嘉靖朝与万历朝,又经历了承上启下的隆庆朝。

孝定太后的丈夫是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坖,儿子是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孙子是明光宗泰昌朱常洛,重孙是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和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

明朝16位皇后列表(明朝仅有两位见到曾孙的皇后)(36)

朱由校

朱由校出生在万历三十三年十一月十四日(公元1605年月23日),朱由检出生在万历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611年2月6日),李太后去世于万历四十二年,所以李太后见过朱由校和朱由检两位曾孙。

明朝16位皇后列表(明朝仅有两位见到曾孙的皇后)(37)

朱由检

另外,李太后不仅是即孝肃周太后之后第二位见过曾孙的太后,而且她还是即诚孝昭张皇后(仁宗皇后)之后,两位平辈的后代相继即位为帝的太后(正统朱祁镇、景泰朱祁钰)。

明朝16位皇后列表(明朝仅有两位见到曾孙的皇后)(38)

埋葬着孝定太后李氏的昭陵宝顶

来去是梦 成败皆空

感谢您的阅读

欢迎您的关注

图片来源于网络

,